学位论文 > 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题录展示

论职业农民的培育

作 者: 赵强社
导 师: 陈遇春
学 校: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专 业: 职业技术教育
关键词: 职业农民 培育 对策研究
分类号: G725
类 型: 硕士论文
年 份: 2009年
下 载: 223次
引 用: 6次
阅 读: 论文下载
 

内容摘要


农民是建设新农村和发展现代农业的主体,职业农民是广大农民的优秀代表。农民的知识化、职业化是实现农业现代化的前提和条件。建设现代农业必须顺应分工分业的历史潮流。生产方式的深刻变革、科学技术的广泛运用、产业组织的发育壮大、市场竞争的日趋激烈,对提高农民的文化素质、技能水平和经营能力,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本论文依据马克思主义的人的全面发展理论和舒尔茨的人力资本理论,从选题上抓住新农村建设中培育职业农民这一社会热点问题,首次从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宏观与具体相比较的角度,以咸阳作为实证,对职业农民的培育问题进行了系统地分析与研究。全文共分六章。第一章导论。提出了选题的目的、意义、主要理论依据及研究方向,重点阐述了研究的人力资源开发背景、经济社会背景、体制改革背景。第二章对职业农民的内涵进行了界定。从多学科交叉研究的视角,创新性地分析、论述了职业农民的基本概念,并将职业农民与传统农民、新型农民和专业农民进行了对比分析。提出了所谓职业农民,就是农民在阶层分化消亡的过程中,那些自愿把从事农业生产经营作为一种职业,并具有一定职业素质和技能的农民。职业农民具有独立性、自主性、能动性、开放性和创造性等特点。接着,依据职业农民的内涵,提出了职业农民必须具备的基本素质:职业农民是观念新的农民,具有强烈的现代意识;职业农民是有目标的农民,具有较高的思想政治素质;职业农民是有知识的农民,具有较高的科学文化素质;职业农民是有道德的农民,具有较高的文明素质;职业农民是有组织的农民,具有较高的民主法制素质。第三章详细论述了培育职业农民的现实必要性,即培育职业农民是农村社会化大生产的内在要求;是发展现代农业的客观要求;是农村劳动力转移的必然要求;是农业科技进步的直接要求;是农村文明建设和社会进步的根本要求。第四章分析了影响培育职业农民的障碍因素:农民素质低是制约职业农民产生的基础因素;城乡二元结构是制约职业农民产生的体制障碍;农村职业教育发展滞后是制约职业农民产生的根本因素。第五章以咸阳市为例,对职业农民的培育进行了实证分析。指出了职业农民培育的基本思路是:坚持政府主导、统筹兼顾、强化基础、因地制宜四个原则,突出重点队伍、重点内容、重点培养群体三个重点,抓住培养、评价、激励、使用、服务、吸引六个环节。这一章是全文的重点。第六章详细探讨了培育职业农民的对策,一是转变态度,为培育职业农民提供思想保障;二是加大政府投入,为培育职业农民提供财力保障;三是改革体制机制,为培育职业农民提供制度保障;四是学习借鉴,为培育职业农民提供经验保障;五是创新农村职业教育体系,为培育职业农民提供教育保障。本研究的创新之处,一是界定了“职业农民”的内涵。指出:传统农民是社会学意义上的身份农民,它强调的是一种等级秩序,而职业农民则类似于经济学意义上的理性人,它是农业产业化乃至现代化过程中必然出现的一种新的职业类型;专业农民是依据行业工种、学历层次来划分农民,而职业农民是从农村经济、从业人员的客观实际和需要出发提出的,具有现实性;新型农民是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农民,而职业农民首先必须是新型农民,它比新型农民具有更高的素质要求。二是对职业农民进行了合理分类。为了全面了解职业农民队伍的发展现状,根据职业农民的基本特征,按照从业领域的不同,将职业农民分为生产型、经营型、能工巧匠型三大类八个方面,并设计了问卷调查表。

全文目录


摘要  4-6
ABSTRACT  6-12
第一章 导论  12-19
  1.1 选题的目的及意义  12
  1.2 研究背景  12-15
    1.2.1 人力资源开发背景  12-14
    1.2.2 经济社会背景  14-15
    1.2.3 体制政策背景  15
  1.3 关于农民培育问题研究综述  15-17
  1.4 主要理论依据  17
  1.5 主要研究方法  17-18
  1.6 本研究的创新  18-19
    1.6.1 选题上的创新  18
    1.6.2 内容上的创新  18-19
      1.6.2.1 界定了“职业农民”的内涵  18
      1.6.2.2 对职业农民进行了合理分类  18-19
第二章 职业农民内涵的界定  19-25
  2.1 农民概念的演变  19-21
    2.1.1 农民概念的两种观点  19
    2.1.2 从传统农民到职业农民  19-21
  2.2 职业农民的发展趋向  21-23
    2.2.1 产业工人队伍的出现,使出身农家的人可以选择非农职业  21
    2.2.2 农民企业家队伍逐步壮大,成为职业农民的代表  21-22
    2.2.3 一批经济能人成为农村发展的主力军  22
    2.2.4 一些职业农机手的出现,使农业机械化快速发展  22
    2.2.5 城镇非农人员从事农业生产,丰富了职业农民概念的内涵  22-23
  2.3 职业农民必须具备的基本素质  23-25
    2.3.1 职业农民是观念新的农民,具有强烈的现代意识  23
    2.3.2 职业农民是有目标的农民,具有较高的思想政治素质  23
    2.3.3 职业农民是有知识的农民,具有较高的科学文化素质  23-24
    2.3.4 职业农民是有道德的农民,具有较高的文明素质  24
    2.3.5 职业农民是有组织的农民,具有较高的民主法制素质  24-25
第三章 培育职业农民的现实必要性  25-28
  3.1 培育职业农民是农村社会化大生产的内在要求  25
  3.2 培育职业农民是发展现代农业的客观要求  25-26
  3.3 培育职业农民是农村劳动力转移的必然要求  26
  3.4 培育职业农民是农业科技进步的直接要求  26
  3.5 培育职业农民是农村文明建设和社会进步的根本要求  26-28
第四章 影响培育职业农民的障碍因素  28-36
  4.1 农民素质低是制约职业农民产生的基础因素  28-29
    4.1.1 农民素质现状分析  28-29
    4.1.2 导致农民素质较低的原因分析  29
  4.2 城乡二元结构是制约职业农民产生的体制障碍  29-32
    4.2.1 我国城乡二元结构的体制成因  29-30
    4.2.2 城乡二元结构的弊端分析  30-32
  4.3 农村职业教育发展滞后是制约职业农民产生的重要因素  32-36
    4.3.1 教育目标偏离农村发展的需要  32-33
    4.3.2 农村职业教育形式单一  33
    4.3.3 农村职业教育机构规模和数量有限  33-34
    4.3.4 农村职业教育费用过高  34
    4.3.5 农村职业教育机构一般不设在农村,增加了农民求学的难度  34
    4.3.6 农村职业教育办学方向与现代农业发展不相适应  34-35
    4.3.7 农村职业教育资源分散影响合力的形成  35-36
第五章 职业农民培育的实证分析  36-65
  5.1 教育、农村职业培训与就业及家庭收入的相关分析  36-41
    5.1.1 咸阳市农村劳动力受教育的一般情况  36-37
    5.1.2 咸阳市农村劳动力文化程度与家庭收入及就业的关系  37-39
      5.1.2.1 劳动力的文化程度与农户家庭的经济收入呈正相关关系  37
      5.1.2.2 在农村职业教育脱离实际的情况下,劳动力文化程度对其经济收入增长的影响有限  37-39
    5.1.3 农村职业教育培训与家庭收入及就业的关系  39-41
  5.2 咸阳农民教育培训现状分析  41-46
    5.2.1 农民素质情况及教育培训现状  41-42
      5.2.1.1 从事农业生产第一线的农民受教育程度偏低  41
      5.2.1.2 农民对科学种田、疫病防治和惠农政策有一定的了解  41-42
      5.2.1.3 农民获得农业技术来源相对单一  42
      5.2.1.4 农民所受培训是以农业技术为主要内容的短期培训  42
    5.2.2 农民教育培训需求情况调查与分析  42-46
      5.2.2.1 农民对所从事生产经营活动相关的培训需求强烈  42-43
      5.2.2.2 农民喜欢教师进村面对面授课的短期培训  43-44
      5.2.2.3 多因素影响农民教育培训的积极性,农民培训工作仍是农村工作中的薄弱环节  44-46
      5.2.2.4 教育培训的目的是增加收入和提高技能  46
  5.3 咸阳市职业农民队伍的现状  46-58
    5.3.1 咸阳职业农民队伍建设现状问卷分析  47-52
      5.3.1.1 职业农民情况调查问卷设计  47-50
      5.3.1.2 咸阳职业农民队伍的总量和结构特征  50-52
    5.3.2 职业农民与一般农民收入对比分析  52-53
    5.3.3 咸阳职业农民队伍建设的主要做法和成效  53-58
      5.3.3.1 主要做法  53-56
      5.3.3.2 存在问题  56-58
  5.4 职业农民培育的基本思路  58-65
    5.4.1 坚持四个原则  58-59
      5.4.1.1 政府主导的原则  58-59
      5.4.1.2 统筹兼顾的原则  59
      5.4.1.3 强化基础的原则  59
      5.4.1.4 因地制宜的原则  59
    5.4.2 突出三个重点  59-61
      5.4.2.1 重点队伍  59-60
      5.4.2.2 重点内容  60
      5.4.2.3 重点培养群体  60-61
    5.4.3 抓住六个环节  61-65
      5.4.3.1 培养  61-62
      5.4.3.2 评价  62-63
      5.4.3.3 激励  63
      5.4.3.4 使用  63
      5.4.3.5 服务  63-64
      5.4.3.6 吸引  64-65
第六章 培育职业农民的对策探讨  65-82
  6.1 转变态度观念,为培育职业农民提供思想保障  65-66
  6.2 加大政府投入,为培育职业农民提供财力保障  66-68
  6.3 改革体制机制,为培育职业农民提供制度保障  68-70
  6.4 借鉴国外经验,为职业农民提供实践保障  70-75
    6.4.1 农业职业教育地位突出,法律保障体系健全  70-71
    6.4.2 政府主导地位明确,教育机构和民间组织作用突出  71
    6.4.3 投入保障稳定充足,扶持激励灵活多样  71-72
    6.4.4 评价认定制度完善  72
    6.4.5 职业学校人才培养目标明确,人才培养模式贴近市场  72-73
    6.4.6 农业职业教育形式灵活多样  73
    6.4.7 注重实践教学,提升学生技术能力  73-74
    6.4.8 坚持示范带动,以核心农户为重点开展农民创业培植  74-75
  6.5 创新职教体系,为培育职业农民提供教育保障  75-82
    6.5.1 要更新农村职业教育发展的观念  75-76
    6.5.2 转变农村职业教育的办学指导思想  76-77
    6.5.3 要创新农村职业教育的管理体制  77
    6.5.4 要创新农村职业教育结构体系  77-78
    6.5.5 农村职业技术教育形式要灵活多样  78-79
    6.5.6 要创新农村职业教育课程  79-80
    6.5.7 加强师资培训,提高教师素质  80
    6.5.8 实施农村教育综合改革  80-82
参考文献  82-84
后记  84-85
作者简介  85

相似论文

  1. 江蓠为基质的双齿围沙蚕亲体培育及个体早期发育研究,S968.9
  2. 初中思想品德课教学中的学生个性培育问题研究,G633.2
  3. 宁波市沿海防护林基干林带建设现状及对策研究,S727.2
  4. 中学生学业不良的成因及对策研究,G632.0
  5. 广州市高中体育教学的现状及对策研究,G633.96
  6. 中小型体育赛事营销问题的分析及对策研究,G80-05
  7. 冲突管理视野下高校课堂管理研究,G647
  8. 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统一论,D64
  9. 中国电子政务现状及发展研究,D630
  10. 福建省高校社会体育专业健美操专修学生就业现状分析与对策研究,G807.4
  11. 房地产企业品牌培育研究,F293.3
  12. 基于统一战线的人力资源管理模式研究,D613
  13. 当代中国慈善行为的道德解析,D632.9
  14. 远程开放教育教师教育技术能力现状调查与对策研究,G434
  15. 南昌市六所高校附属中学实施体育“新课标”的现状分析与对策研究,G633.96
  16. 我国基础教育品牌培育研究,G639.2
  17. 高校贫困生思想政治教育问题及对策研究,G649.2
  18. 大学生志愿服务的德育功能研究,D632.9
  19. 江西省高校武术散打开展现状及发展对策研究,G852.4
  20. 贫困移民扶持开发对策研究,F323.8
  21. 集合资产管理计划在中国证券市场的运作研究,F832.51

中图分类: > 文化、科学、教育、体育 > 教育 > 成人教育、业余教育 > 农民业余教育
© 2012 www.xueweilunwe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