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论文 > 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题录展示
成人高等教育与社会流动研究
作 者: 曹汉林
导 师: 李文华
学 校: 广西师范大学
专 业: 社会学
关键词: 成人高等教育 社会流动 人力资本
分类号: G724
类 型: 硕士论文
年 份: 2009年
下 载: 85次
引 用: 0次
阅 读: 论文下载
内容摘要
成人高等教育是我国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孕育于建国后我国社会主义事业的伟大实践中,50多年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成人高等教育对于弥补因各种原因去失去普通高等教育机会而直接参加工作的人,以及面临知识更新的人提供了上大学的机会,对于他们提高学历和实践工作能力,促进个人的社会流动起到了重要作用。但随着我国社会阶层结构的变化,教育在向上社会流动中的作用受到影响,而在高校发展中处于“边缘化”地位的成人高等教育,使其学生在社会流动中面临尴尬境地。在当代,职业在社会分层中处于核心地位,一个人的政治地位、经济地位和社会地位都可以通过职业反映出来,社会流动通常是通过职业流动来研究的。本文以定量研究为主,通过对广西某普通高等学校成人高等教育近几年毕业学生调查,探讨影响成人高等教育与社会流动的矛盾和问题,并从从社会结构和教育本身进行了反思。论文由以下几个部分构成:第一部分,导论,介绍了研究的缘起,对相关文献进行了回故,提出了本文的研究思路。第二部分,介绍了成人高等教育与社会流动的相关理论和核心概念。第三部分,对接受成人高等教育学生的社会流动进行实证研究。通过自填式问卷、非结构式访谈等方法收集资料,运用SPSS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分析和检验,认为成人高等教育学生理性地选择参加成人高等教育,是一种自觉行为,成人高等教育对于提高学历,增强社会竞争力有重要影响。文章对接受成人高等教育前后个体的职业变化情况,从工作地点、工作单位、级别、职称和平均月收入五个方面进行对比分析。第四部分,对实证研究结果进行了解释,认为成人高等教育促进了个体向上社会流动,但这种向上流动的作用是有限的,只是一种短距离的流动,仅仅影响了个体的职务、职称和月平均收入,而对其工作地域和工作单位没有显著影响,从边缘职业进入中心职业很困难;对于没有发生社会流动的个体,成人高等教育为其以后提供了很大的发展空间,具有防止其向下社会流动的潜功能;而在其实现向上社会流动过程中,是成人高等教育的学历和其个人的实践能力、社会资本等共同发挥作用的结果。第五部分,对成人高等教育学生的社会流动特征进行了分析。认为成人高等教育提高了受教育者的专业水平,拓宽了其知识面,提高了其实践能力,促进了其向上的社会流动。重点分析了影响和阻碍接受成人高等教育者向上社会流动的各种因素:体现在社会结构方面,当前我国社会阶层结构的相对定型化趋势显现,阶层之间流动减少,从边缘职业进入中心职业比较困难;体现在制度方面:不够合理的社会选择制度和劳动用工制度限制了成人高等教育学生的社会流动,用人单位唯学历是用,成人高等教育学历在择业中得不到公正待遇;体现在成人高等教育本身:高等教育学历的贬值使得学历攀高的趋势更加明显,学历的横向比较愈演愈烈,成人高等教育在高校中处于“边缘化”地位,成人高等教育办学单位片面追求经济利益,教学及管理不正规,教育质量差,是制约成人高等教育学生向上社会流动困难的内在因素;体现在社会认同方面:九十年代以来,由于成人高等教育自身的问题导致社会对成人高等教育的刻板印象,当前依然存在,加剧了成人高等教育学生向上流动的困难。第六部分,对成人高等教育如何促进社会流动进行了思考,并提出了几点建议,一是要转变成人高等教育的办学理念,树立全面可持续发展的成人高等教育观。二是适应终身教育发展趋势,摒弃过于功利化的目的,积极进行成人高等教育的改革创新,寻找成人高等教育新的亮点,激发新的活力,。三是改革和完善社会选择制度和劳动用工制度,建立“人尽其才”用人制度,促进更加合理、开放社会流动机制的形成。
|
全文目录
中文摘要 3-5 Abstract 5-9 第1章 导论 9-13 第1节 研究的缘起 9-10 第2节 相关研究文献回顾 10-13 第2章 相关理论及核心概念界定 13-16 第1节 关于教育与社会流动的相关理论 13-15 第2节 成人高等教育与社会流动的核心概念 15-16 第3章 成人高等教育与社会流动实证研究 16-35 第1节 研究假设、资料的收集与分析方法 16-19 第2节 对样本的初步分析 19-29 第3节 对样本的进一步分析 29-35 第4章 对实证研究结果的解释 35-39 第1节 成人高等教育促进了个体的向上社会流动 35-36 第2节 成人高等教育促进个体的向上流动是小幅度的 36-37 第3节 成人高等教育具有影响个体不向下社会流动的潜功能 37 第4节 成人教育促进社会流动是多种因素起作用的结果 37-39 第5章 成人高等教育影响社会流动因素分析 39-43 第1节 社会结构方面因素 39-41 第2节 教育本身的因素 41-43 第6章 关于成人高等与社会流动的几点思考 43-45 第1节 树立全面、可持续全面的成人高等教育质量观 43 第2节 适应终身教育发展趋势,积极进行成人高等教育的改革 43 第3节 完善劳动用工和人事制度,形成公正、合理和开放的社会流动机制 43-45 结语 45-46 注释 46-47 参考文献 47-50 附录一:调查问卷 50-54 附录二:访谈提纲 54-55 读研期间发展的论文目录 55-56 后记 56-57
|
相似论文
- 云南省人力资本空间网络结构关键效率因素研究,F249.27
- 我国竞技体育运动员人力资本开发与收益分配研究,G812.0
- 公共事业单位人力资本计量研究,D630.3
- 中国劳动收入份额变化原因研究,F224
- 人力资本对农民工工资收入决定的影响,F249.24
- 佳木斯地区多维度农民工就业管理体系研究,F249.2
- 国际工程领域人才培训体系构建,F426.92
- 我国三次产业变化与就业之研究,F249.2
- 劳动力市场分割对收入分配的影响,F124.7;F224
- 我国成人学习者对成人高等教育发展的影响,G724
- 我国成人高等教育专业证书制度研究,G724
- 重庆市人力资本发展水平分析,F224
- 佛得角中国移民的生存状况研究,D632.4
- 成人高等教育人才培养与企业人力资本提升的耦合机制研究,G724
- 基于网络的成人高等教育学籍管理系统设计,TP315
- 某合资企业人力资本、薪酬制度的研究,F276.4
- 以人力资本为导向的贵州农村反贫困模式研究,F323.8
- 基于人力资本理论的非营利组织的员工激励机制研究,F272.92
- 人力资本对青岛市经济增长影响研究,F127;F224
- 我国知识型服务贸易比较优势分析,F752.68
- 基于人力资本视角的高校辅导员教育素质养成路径研究,G641
中图分类: > 文化、科学、教育、体育 > 教育 > 成人教育、业余教育 > 高等成人业余教育
© 2012 www.xueweilunwen.co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