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论文 > 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题录展示
2000-2005年期间科技进步对我国竞技体育发展的作用与贡献的研究
作 者: 董海军
导 师: 司虎克
学 校: 上海体育学院
专 业: 体育教育训练学
关键词: 科技进步 竞技体育 作用 贡献
分类号: G812.0
类 型: 硕士论文
年 份: 2009年
下 载: 91次
引 用: 0次
阅 读: 论文下载
内容摘要
我国改革开放以来,在马克思“科学技术是生产力”和邓小平同志“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思想指引下,我国体育战线的相关领导部门和广大体育工作者对“科技兴体”的认识越来越深刻。1989年,在第四次全国体育科技工作会议上首次提出了“科技兴体”,明确要求体育科技工作要面向运动训练主战场。1996年全国体委主任会议以科技进步和人才培养为主题,专门研究了体育科技改革和发展问题,会议颁布了《国家体委关于贯彻科教兴国战略,加速体育科技进步的意见》。2000年,在12月15日颁布的《2001 -2010年体育改革与发展纲要》中首次正式使用了“科教兴体”的提法。原国家体育总局局长袁伟民曾提出:“振兴体育要面向和依靠科学技术进步”。李元伟曾提出:“依靠科技进步,实现新世纪奥运争光目标”。这些都在揭示体育科技进步对我国竞技体育发展的巨大促进作用。笔者通过对收集到的相关文献分析发现:广大专家、学者对科技与体育之间的关系方面已经做了一些理论方面的研究,但是对于体育科技进步对我国竞技体育发展作用的定量与实证分析方面的研究却很少,尤其是21世纪以来有关体育科技进步对竞技体育发展作用与贡献的定量与实证的研究还没有。本研究正是从这个出发点出发,来研究我国在2000—2005年期间体育科技进步究竟对我国的竞技体育发展做了多少贡献?在哪些方面做了贡献?旨在揭示,现阶段我国体育科技进步发展在哪些方面还存在不足;影响我国体育科技进步的因素有哪些;我国体育科技进步怎样能更好的为我国竞技体育的发展做贡献。同时,进一步分析影响我国竞技体育发展的诸因素,为我国竞技体育的发展提出一些有建设性的建议和措施。本研究运用文献资料法、专家咨询法、数理统计法、逻辑分析法等方法,对我国在2000—2005年期间体育科技进步对我国竞技体育发展的作用与贡献进行了定量和实证研究。测算了2000—2005年期间体育科技进步对我国竞技体育的贡献率,分析了体育科技进步与我国竞技体育的动态性关系,以及体育科技进步三要素:体育科技研究与开发、体育科技创新和体育科技扩散与体育科技进步的关系和三要素之间的相互关系,同时,对影响我国竞技体育发展的诸因素进行了分析,旨在为我国有关领导部门进行科学决策提供参考依据。通过研究统计分析,我们得到如下结论:(1)我国在2000—2005年期间,体育科技进步率为4.47%,体育科技进步对竞技体育的贡献率为45.7%。虽然,这一结果较之1991—1996年期间有所提高,但是,在科技高速发展的新世纪,我们要想依靠体育科技进步提高我国的竞技体育水平,实现“科技兴体”战略目标,我们仍需加强科技进步与竞技体育相结合的程度,继续提高体育科技进步对竞技体育的作用与贡献。其中,体育科技经费和体育科技人力投入的不足以及投入产出比较低,是影响我国竞技体育发展的重要原因之一。(2)体育科技进步三要素,即体育科技研究与开发、体育科技创新和体育科技扩散与我国竞技体育相结合的力度不够,是影响我国竞技体育发展的主要因素。导致这种情况的出现有两方面原因,一方面是因为我国的体育科技研究与开发、体育科技创新和体育科技扩散的程度不高;另一方面是因为,目前,我国还没有建立一个良好的体育科技进步成果转化和运行机制,因此,导致我国的体育科技进步成果不能很好的转移到我国竞技体育的发展中去,为我国的竞技体育发展发挥更大的作用与贡献。(3)影响我国体育科技进步水平不高的主要原因:第一,体育科技经费、体育科技人力和教练员的投入不大,影响和制约了我国体育科技研究与开发的力度。第二,体育科研课题数和体育科技专利数提高不多,反映了我国体育科技创新程度不高。其中,我国对于体育科研课题投入的科研人员和科研课题经费不足,制约了我国体育科技创新程度的提高。第三,体育科技文献和体育科技出版物提高幅度不大,影响了我国体育科技扩散的广度和深度。最后,因为体育科技研究与开发、体育科技创新和体育科技扩散三者之间相结合的情况不好,没有形成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相互作用和相互促进的良好互动关系,更深层次的影响了我国体育科技进步水平的提高。
|
全文目录
摘要 3-5 Abstract 5-9 1 前言 9 2 文献综述 9-20 2.1 基本概念的诠释 9-13 2.2 我国体育科技工作发展概况回顾 13-14 2.3 影响我国体育科技进步的因素 14-17 2.4 影响我国竞技体育发展的主要因素 17-18 2.5 体育科技进步对我国竞技体育发展的作用与贡献的实证研究 18-20 2.5.1 体育科技进步贡献率的内涵 18-19 2.5.2 体育科技进步贡献率测算模型的建立 19-20 2.6 文献总结 20 3 研究对象与方法 20-22 3.1 研究对象 20 3.2 研究方法 20-22 4 结果与分析 22-44 4.1 我国体育科技工作发展的现状与趋势 22-24 4.1.1 我国体育科技工作发展的现状 22-23 4.1.2 我国体育科技工作发展的趋势 23-24 4.2 体育科技进步的内容与特点 24-26 4.2.1 体育科技进步的内容 24-25 4.2.2 体育科技进步的特点 25-26 4.3 体育科技进步对我国竞技体育发展的作用 26-29 4.3.1 体育科技进步对我国竞技体育发展的正面影响作用 26-28 4.3.2 体育科技进步对我国竞技体育发展的负面影响 28-29 4.4 科技进步对我国竞技体育的贡献率 29-30 4.5 影响体育科技进步贡献率因素的基本情况分析 30-35 4.5.1 体育产出的具体情况分析 30-33 4.5.2 体育科技事业经费的投入情况分析 33-34 4.5.3 体育科技人力的投入情况分析 34-35 4.6 体育科技进步对我国竞技体育的影响及因素分析 35-44 4.6.1 体育科技进步三要素与体育产出统计回归分析 35-38 4.6.2 体育科技进步三要素基本情况分析 38-44 5 结论与建议 44-45 5.1 结论 44 5.2 建议 44-45 6 致谢 45-46 7 主要参考文献 46-48
|
相似论文
- 环氧分子在碳纤维表面相互作用的分子模拟研究,TB332
- 三峡库区水环境中营养盐磷分布规律的数值研究,X832
- 六种6,7-呋喃香豆素对大鼠肝微粒体CYP2C9和2C19活性的影响,R965
- 光照强度、温度和总氮浓度对三种沉水植物生长的影响,Q945
- 发挥农民在新农村公民道德建设中的主体作用研究,D648
- 我国竞技体育运动员人力资本开发与收益分配研究,G812.0
- NaHCO3在杨树溃疡病防治中的作用机制研究,S763.7
- 论毛泽东社会主义建设思想的创造性贡献,A841
- 根结线虫生防菌的筛选及其生物有机肥研制,S476.1
- 棉花纤维初始发育期14-3-3相互作用蛋白的酵母双杂交筛选,S562
- 高效复合益生菌的研制及对仔猪生产性能影响的研究,S828.5
- PRRSV的感染差异性和抗体依赖性增强作用研究,S858.28
- S-O-R模型的批判和预期效应的研究,B841
- 思想政治教育在大学生创业教育中的作用研究,G647.38
- 不同类型土壤中镍的生物富集特性及其对蚯蚓的毒性效应,X131.3
- 酸模根际产铁载体矿物分解细菌的分离筛选及其与矿物相互作用,Q93-33
- 不同类型亲水性结构表面修饰的聚氨酯材料与凝血十二因子九肽片段及纤维蛋白原P1片段相互作用的计算机模拟,O631.3
- 兔肌球蛋白热诱导凝胶化学作用力与凝胶结构功能关系的研究,TS251.1
- 不同农业生产方式下菜地土壤氮素转化过程与N2O排放的研究,X131.3
- 厌氧条件下初始NO3-含量对土壤反硝化气体(N2、N2O和NO)和CO2排放的影响,X131.3
- 拮抗芽孢杆菌的分离鉴定及其多样性和系统发育分析,S476.1
中图分类: > 文化、科学、教育、体育 > 体育 > 世界各国体育事业 > 中国 > 方针政策及其阐述
© 2012 www.xueweilunwen.co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