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论文 > 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题录展示

上海市部分中学生体育锻炼与心理健康现状研究

作 者: 耿小燕
导 师: 张庆文
学 校: 上海体育学院
专 业: 体育教育训练学
关键词: 中学生 体育锻炼 心理健康
分类号: G807.04
类 型: 硕士论文
年 份: 2009年
下 载: 172次
引 用: 0次
阅 读: 论文下载
 

内容摘要


研究目的:面对竞争日益激烈的社会环境,中学生承受的压力越来越大,“在增强学生体质的同时,注重学生的心理发展”已成为当前学校体育改革与发展的重点和趋势。因此,关注和重视中学生体育锻炼心理健康问题,加强学生体育锻炼,增强学生体质,全面提高学生的身心健康水平,是十分重要而迫切的问题。本文通过调查上海市部分中学生体育锻炼和心理健康现状,分析影响中学生体育锻炼和心理健康的因素,进一步探讨体育锻炼与心理健康的关系,研究如何进行体育锻炼能更好的保持和提高中学生心理健康水平,为中学生科学的进行体育锻炼和中学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提供科学依据。研究方法:本研究采用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数理统计法、访谈法等方法,对上海市5个区的20所中学1602名学生进行体育锻炼现状和心理健康状况进行了调查与分析。其中体育锻炼现状是采用自行设计的《上海市部分中学生体育锻炼现状》的调查问卷,从学校体育活动、课外体育活动、校外体育锻炼三个方面进行调查;心理健康状况是采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进行调查。研究结果:1、上海市部分中学生心理健康整体水平较低,比全国青年组和全国成人组都差。不同性别之间心理健康状况总体上处于相同水平,女生心理健康略好于男生。不同年级在个别因子分上存在差异性。但在总均分上不存在显著性差异。初中组初三年级心理健康水平最差,高中组高三年级心理健康水平最好。2、上海市部分中学生参加体育锻炼总体状况不荣乐观。体育人口的比例较低。男生体育人口的比例明显大于女生。3、影响上海市部分中学生参加体育锻炼的因素列在前三位的是学习负担重、没时间;缺乏场地器材;缺少练习伙伴。4、不同锻炼频率的中学生之间心理健康水平存在显著差异性。参加体育锻炼次数多的学生心理健康状况最好,并且几乎不参加锻炼的学生与参加锻炼的学生之间存在显著差异。5、体育锻炼时不同运动强度对心理健康水平作用不同,中等强度的运动量更有利于心理健康。6、持续时间较短的锻炼比持续时间长的锻炼对心理健康状况促进作用略明显,每次锻炼在30分钟内对促进心理健康发展的积极作用最明显。系统的体育锻炼对心理健康具有一定的促进效应,对心理健康的改善具有积极作用。

全文目录


摘要  3-4
Abstract  4-9
1 前言  9-17
  1.1 选题依据  9-10
  1.2 文献综述  10-17
    1.2.1 相关概念及标准  10-13
      1.2.1.1 心理健康  10-12
        1.2.1.1.1 心理健康的概念  10-11
        1.2.1.1.2 心理健康的标准  11-12
        1.2.1.1.3 心理健康的评价方法  12
      1.2.1.2 体育锻炼  12-13
    1.2.2 我国中学生心理健康的研究现状  13
    1.2.3 我国中学生体育锻炼研究现状  13-14
    1.2.4 体育锻炼与心理健康关系的研究现状  14-16
      1.2.4.1 体育锻炼的心理健康效益  14-15
        1.2.4.1.1 体育锻炼可调节情绪  14-15
        1.2.4.1.2 体育锻炼能协调人际关系  15
        1.2.4.1.3 体育锻炼与认知能力  15
        1.2.4.1.4 体育锻炼与运动愉快感  15
      1.2.4.2 体育锻炼的心理治疗效益  15-16
        1.2.4.2.1 体育锻炼对焦虑的作用  15
        1.2.4.2.2 体育锻炼对抑郁的作用  15-16
        1.2.4.2.3 体育锻炼对强迫症和精神分裂症的作用  16
    1.2.5 我国中学生体育锻炼与心理健康关系的研究现状  16-17
      1.2.5.1 不同锻炼强度、频率、时间对中学生心理健康影响的研究  16-17
      1.2.5.2 不同锻炼兴趣、习惯与中学生心理健康的关系  17
2 研究对象和方法  17-19
  2.1 研究对象及调查对象  17
    2.1.1 研究对象  17
    2.1.2 调查对象  17
  2.2 研究方法  17-19
    2.2.1 文献资料法  17-18
    2.2.2 问卷调查法  18-19
    2.2.3 数理统计法  19
    2.2.4 访谈法  19
3 结果分析  19-38
  3.1 上海市部分中学生心理健康现状与分析  19-23
    3.1.1 上海市部分中学生心理健康总体水平  19-21
    3.1.2 不同性别中学生心理健康现状比较与分析  21
    3.1.3 不同年级中学生心理健康现状比较与分析  21-23
  3.2 上海市部分中学生参加体育锻炼的现状与分析  23-35
    3.2.1 体育锻炼的态度  23-24
    3.2.2 体育锻炼的动机  24-25
    3.2.3 学校体育锻炼开展现状与分析  25-30
      3.2.3.1 体育与健康课的开展与锻炼现状与分析  25-27
      3.2.3.2 早操与课间操的现状与分析  27-28
      3.2.3.3 大课间体育活动开展现状与分析  28-29
      3.2.3.4 课外体育活动开展现状与分析  29-30
    3.2.4 参加校外体育锻炼现状与分析  30-35
      3.2.4.1 校外体育锻炼次数及持续时间  30-33
      3.2.4.2 校外体育锻炼的运动量  33-34
      3.2.4.3 影响中学生参加校外体育锻炼的因素  34-35
  3.3 上海市部分中学生体育锻炼与心理健康的关系  35-38
    3.3.1 不同体育锻炼频率的中学生心理健康状况比较  35-36
    3.3.2 不同锻炼负荷的中学生心理健康状况比较与分析  36-37
    3.3.3 每次锻炼不同持续时间的中学生心理健康状况比较与分析  37-38
4 结论与建议  38-40
  4.1 结论  38
  4.2 建议  38-40
致谢  40-41
参考文献  41-44
附件一  44-50
附件二  50-51
附件三  51-53
附件四  53-55

相似论文

  1. 非智力因素对小凉山地区中学生化学学习的影响,H319
  2. “小团队”健美操教学模式改善高职院校女生心理健康状况的研究,G831.3
  3. 论中学生法制观念的培养,G631
  4. 当代中学生挫折教育的生命哲学审视,G631
  5. 广州市中学生英语课堂写作焦虑与写作成绩的相关研究,G633.41
  6. 词汇自主学习训练对高中生英语词汇能力的影响,G633.41
  7. 来华留学生心理健康状况及其影响因素研究,B849
  8. 大学生自我同一性、社会适应性与心理健康的关系研究,B844.2
  9. 离异家庭与非离异家庭青少年的家庭幸福感与心理健康关系的比较研究,G449
  10. 不同性别角色中学生的自我构念与社交焦虑的关系研究,B844.2
  11. 流动人员子女学习适应性及与学业自我效能感、心理健康的关系,G441
  12. 校服文化与中学生心理发展关系的研究,G635.5
  13. 体育锻炼与中学生乐观的关系研究,G804.2
  14. 大学生网络心理健康教育方式研究,B844.2
  15. 当代中学生思想多样性与思想教育的一元导向,G631
  16. 三明市中学生课外体育活动现状调查与发展对策研究,G633.96
  17. 进城务工人员子女心理健康问题疏导策略的探索,G444
  18. 构建区域性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教师专业系统的实践研究,G441
  19. 心理咨询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应用研究,G641
  20. 高中生英语阅读“思维导图”学习策略研究,G633.41
  21. 青少年行为智慧及其与社会智力的关系,B844.2

中图分类: > 文化、科学、教育、体育 > 体育 > 体育理论 > 体育教育 > 理论与方法 > 体育教学法
© 2012 www.xueweilunwe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