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论文 > 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题录展示

湖北省普通高校社会体育专业(本科)人才培养的研究

作 者: 程婷
导 师: 张家骅
学 校: 上海体育学院
专 业: 体育人文社会学
关键词: 社会体育 人才培养模式 社会需求
分类号: G807.4
类 型: 硕士论文
年 份: 2009年
下 载: 115次
引 用: 0次
阅 读: 论文下载
 

内容摘要


教育是一个民族进步与发展的基础,是提高整个民族素质和创新能力的根本。教育的核心,归根到底是人才培养的质量。各高等院校应抓住机遇,以素质教育为核心,改革传统的教学模式,实现从单纯重知识的传授向同时加强能力培养转变和从单纯的教学向全面的教育转变。但值得注意的是各地区经济发展不一,地方特色不同,对人才类型的要求不一样,为了适应经济发展和市场需求,培养高水平的人才就成为普通高校的艰巨任务。随着北京奥运会的成功举办和《全民健身计划纲要》的日益普及,众多群众积极参加的社会体育锻炼成为一种时代潮流。为了满足人们对体育文化发展的需要,高校社会体育这一专业诞生,并与体育教育专业、运动训练专业、运动人体科学专业、民族传统体育专业一起,被列入自1999年起开始执行的新的体育院校本科专业目录中。这意味着社会体育专业将肩负起培养社会和市场所需要的社会体育专门人才的重任。合格的社会体育专业人才应具备什么样的特点,为什么应该具备这些特点,应该通过怎样的途径来培养这些人才和怎样更好地加强各地区普通高校社会体育专业的发展,为了有效地解决上述问题,广大社会体育工作者们应加大对人才培养模式社会需求之间的调查研究力度,确实改善社会体育专业的生存环境和社会体育专业人才的就业环境。本研究以湖北地区普通高校社会体育专业(本科)的人才培养模式以及湖北地区对社会体育专业(本科)人才需求为主要研究内容,运用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访谈法、观察法和数理统计法等方法进行研究,对湖北地区普通高校社会体育专业(本科)的发展现状、培养目标、培养规格、培养途径、毕业生的反馈情况和社会需求等方面进行较为全面的研究。通过研究有利于湖北地区社会体育专业的健康发展和该专业毕业生成为符合我国社会发展的“知识、能力、素质”的高级专门人才,并为湖北地区社会体育专业的课程体系改革与建设提供一点有益的参考。

全文目录


中文摘要  5-6
英文摘要  6-8
1 前言  8-9
  1.1 问题的提出  8
  1.2 研究的目的与意义  8-9
2 文献综述  9-15
  2.1 国内社会体育人才培养研究  9-13
  2.2 国外社会体育人才培养研究  13-15
3 研究对象与方法  15-18
  3.1 调研对象  15
  3.2 研究方法  15-18
    3.2.1 文献资料法  15
    3.2.2 问卷调查法  15-17
    3.2.3 访谈法  17
    3.2.4 观察法  17
    3.2.5 数理统计法  17-18
4 研究结果与分析  18-32
  4.1 湖北地区普通高校社会体育专业(本科)的设置历程和现有规模调查  18
  4.2 湖北地区普通高校社会体育专业(本科)人才培养模式的调查分析  18-22
    4.2.1 湖北地区普通高校社会体育专业(本科)培养目标分析  18-19
    4.2.2 湖北地区普通高校社会体育专业(本科)培养规格的分析  19-20
    4.2.3 湖北地区普通高校社会体育专业(本科)理论课程体系的分析  20-21
     4.2.4 湖北地区普通高校社会体育专业(本科)教学实践的分析  21-22
    4.2.5 湖北地区普通高校社会体育专业(本科)主要课程设置的分析  22
  4.3 湖北地区普通高校社会体育专业(本科)人才培养基本教学条件的调查分析  22-25
    4.3.1 师资条件  22-23
    4.3.2 学生条件  23-24
    4.3.3 场馆设施条件  24-25
    4.3.4 见习实习  25
   4.4 湖北地区普通高校社会体育专业(本科)人才培养与社会需求的关系  25-26
    4.4.1 湖北地区用人单位对社会体育专业(本科)人才应具备能力的调查  25-26
     4.4.2 湖北地区用人单位对社会体育专业人才需求的调查  26
  4.5 湖北地区普通高校社会体育专业(本科)已毕业学生所从事工作的调查分析  26-32
5 结论  32-33
6 对策  33-36
  6.1 科学预测发展规模,制定切实规划  33
   6.2 明确社会体育专业的主要就业服务领域  33
  6.3 进行课程体系调整,重视实践性教学环节  33-34
  6.4 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34
    6.4.1 加大引进力度  34
    6.4.2 加强骨干培养  34
  6.5 实施教学改革,加快授课方式转变  34-35
    6.5.1 培养学生“学会学习”的观念  34
    6.5.2 培养学生成为课堂的主角  34-35
    6.5.3 加强第二课堂的学习  35
    6.5.4 实行“导师制”  35
  6.6 转变考核方式  35
  6.7 加强学生专业思想教育和毕业生就业观念教育  35-36
7 致谢  36-37
8 参考文献  37-39
9 附件  39-44

相似论文

  1. 晋江社会体育资源禀赋的比较优势,G812.7
  2. 福建省高校社会体育专业健美操专修学生就业现状分析与对策研究,G807.4
  3. 大连理工大学城市学院教务管理研究,G647
  4. 安徽省职业社会体育指导员培养与管理的研究,G812.7
  5. 完全学分制下本科人才培养模式合理化的研究,G642.0
  6. 江苏省社会体育专业学生文化素质状况调查及对策研究,G807.4
  7. 基于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下的考试制度改革研究,G642.4
  8. 高职高专工科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研究,G712.0
  9. 药学资源的社会需求与合理配置研究,R95
  10. 建国以来我国中医人才培养模式研究,R-4
  11. 高职高专院校机械设计与制造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研究,G712
  12. 高层次应用型法律人才培养模式探究,D90-4
  13. 产业转型背景下宁波物流人才培养模式研究,F259.27
  14. 杭州文化创意产业人才培养模式研究,G124
  15. 信息化背景下的公立医院管理人才培养模式研究,R197.3
  16. 预防医学论域下社会体育专业人体科学课程设置优化研究,G804.2
  17. 对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竞技体育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G812.7
  18. 浙江省高校社会体育专业课程设置研究,G812.7
  19. 我国独立学院发展的战略研究,G648
  20. 朝鲜语专业立交式人才培养模式建构方案研究,H55
  21. Translation Teaching for English Majors in China\'s Universities,H059-4

中图分类: > 文化、科学、教育、体育 > 体育 > 体育理论 > 体育教育 > 高等院校体育教育
© 2012 www.xueweilunwe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