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论文 > 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题录展示

对河北省优秀男子三级跳远运动员技术特点变化的研究

作 者: 吴冀
导 师: 范秦海
学 校: 河北师范大学
专 业: 体育教育训练学
关键词: 三级跳远 专项素质 技术类型 三跳比例 训练理念
分类号: G823.4
类 型: 硕士论文
年 份: 2009年
下 载: 66次
引 用: 1次
阅 读: 论文下载
 

内容摘要


近几年三级跳远的研究热点主要集中于相关技术类型和技术特点分析,纵观三级跳远理论研究的历史,三跳比例以及技术类型的研究成果颇丰,其中也一直存在着较大的争论,从1961年有学者对三级跳远三跳最佳比例进行研究开始,众说纷纭的状态一直持续到今天,田径理论研究者与高水平的一线教练员在这些问题上也存在不同关点,最佳比例与最优类型一直是争论的焦点,几乎所有研究的着眼点都是运动员创造的最佳成绩和相关的横向比较,而纵向的过程观察却几乎没有。本研究试图通过对河北田径队三级跳远组成功经验的总结和提炼,以技术训练为核心,以运动员选材和专项能力训练与技术训练的关系为主线,对于技术类型的变化作出纵向的过程分析,阐明了技术训练以及对技术类型理解的全新观点。研究对象为河北田径队三级跳远组不同时期的五名优秀运动员,所有研究对象均为全国冠军以上级别,并且有四名运动员具备国际健将水平。研究方法:采用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录像观察及专家评价法、数理统计法。研究结果:1、对青少年运动员进行选拔时除了重视运动成绩、年龄和身体形态,还应该重点观察运动员的原始技术类型,比赛作风,以及相关核心素质。对技术类型进行鉴定,在有条件的情况下对运动员的比赛进行运动学分析是十分必要的。2、单足跳式技术在运动员的成长过程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长期的单足跳式技术训练可以帮助运动员积累更多的跳跃能力和平衡能力,也是更深层次地挖掘潜力,提高运动成绩的重要保障。3、身体素质指标是运动员技术类型转化的重要依据,通过对运动员身体素质和稳定的运动成绩进行系列地考察,才能客观地判定运动员技术类型变化的时机是否成熟,这对于未来运动成绩的继续提高以及技术类型的再次变化都有着重要的意义。4、运动成绩的变化与技术类型的变化有着密切的关系,但是这样的变化并非自然变化,而是在遵循一定理念的前提下,通过系统地训练才使得技术类型逐渐地发生改变,同时也不是无条件的变化,其依托的是常年单足跳式技术积累的跳跃以及平衡能力还有身体素质的全面提高,尤其是速度素质的发展。5、单足跳式技术仍然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在青少年阶段使用单足跳技术进行训练,并不会阻碍和影响运动员运动成绩的提高,甚至有的时候能够取得更好的效果。但是从挖掘最深潜力,让运动员在黄金的运动年龄中创造和保持最佳的运动成绩来看,单足跳式技术更具优势。6、助跑速度与技术类型之间存在联系,其主要体现在一定条件下的水平速度与垂直速度之间的关系。当水平速度提高后,垂直速度就会受到一定程度的抑制。7、只有长时间地从事科学系统的训练,才有可能深刻地理解教练员的训练理念以及专项技术本身,而这些正是运动成绩再提高的核心因素。

全文目录


摘要  3-5
Abstract  5-9
1 前言  9-13
  1.1 选题依据  9-10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0-13
2 研究对象与方法  13-15
  2.1 研究对象  13
  2.2 研究方法  13-15
    2.2.1 文献资料法  13
    2.2.2 访谈法  13-14
    2.2.3 对比分析法  14-15
3 结果与分析  15-33
  3.1 对我省优秀男子三级跳远运动员入队时的情况调查  15-23
    3.1.1 运动员入队时的年龄情况及各项素质指标  15-16
    3.1.2 运动员入队时的技术特点分析  16-18
    3.1.3 从单足跳式技术的内涵价值体现出的保护单足跳式技术的训练理念  18-23
  3.2 对运动员在技术特点发生变化时的情况进行调查分析  23-29
    3.2.1 对运动员技术特点发生变化时身体素质指标以及年龄和运动年限的调查分析  23-24
    3.2.2 对技术特点的变化进行对比分析  24-29
      3.2.2.1 技术类型转化的原因以及条件  25-27
      3.2.2.2 助跑速度的提高与技术类型变化的关系  27-29
  3.3 对运动员创造个人最好成绩时的情况进行调查分析  29-33
    3.3.1 对运动员创造个人最好成绩时身体素质指标以及年龄和运动年限的调查分析  29-31
    3.3.2 对技术特点的变化进行对比分析  31-33
4 结论与建议  33-35
  4.1 结论  33
  4.2 建议  33-35
5 参考文献  35-37
致谢  37-38
附件  38-39

相似论文

  1. 第十一届全国运动会男子三级跳远运动员三跳技术的运动学分析,G823.4
  2. 对湖南省第七届大学生运动会前八名男子三级跳远运动员训练情况与技术的比较分析,G823.4
  3. 我国优秀长拳太极拳运动员身体形态和素质简易评价模型的建立,G852.11
  4. 我国冬季两项运动员身体形态特征与专项素质能力的研究,G865
  5. 对我国优秀男子三级跳远运动员跳跃阶段起跳运动学特征的研究,G804.62
  6. 青少年乒乓球运动员“女子技术男性化”的训练理念探讨,G846
  7. 我国优秀女子三级跳远运动员起跳摆动腿技术的运动学分析,G823.2
  8. 我国优秀男子跳远和三级跳远运动员助跑最后两步的运动学指标的比较研究,G823.3
  9. 世界男子篮球中锋攻守技术特点的分析,G841
  10. 中外优秀女子三级跳远运动员速度研究,G823.4
  11. 对我国男子跳高运动员朱建华、周忠革、张树峰训练特征的研究,G823.1
  12. 科化足球训练与中国青少年足球训练理念的差异性对比分析,G843
  13. 我国优秀女子跳高运动员专项身体素质与跳高成绩的相关分析研究,G823
  14. 对二级水平男子跳远运动员采用振动训练效果的研究,G823.3
  15. 湖南省优秀田径跳跃运动员特点及成才因素分析,G823.3
  16. 拓展训练理念下普通高校体育教学模式改革的研究,G807.4
  17. 我国竞技篮球运动训练理念的研究,G841
  18. 多球训练对网球运动员专项素质及能量代谢的影响分析,G845
  19. 我国青少年足球训练理念的研究,G843
  20. 影响我国男子三级跳远运动水平的若干因素分析与研究,G823.4

中图分类: > 文化、科学、教育、体育 > 体育 > 田径运动 > > 三级跳远
© 2012 www.xueweilunwe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