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论文 > 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题录展示
不同阶层学生体育生活研究
作 者: 李建胜
导 师: 陈振中
学 校: 广西师范大学
专 业: 教育学原理
关键词: 体育生活 社会分层 教育公平
分类号: G807.4
类 型: 硕士论文
年 份: 2009年
下 载: 86次
引 用: 1次
阅 读: 论文下载
内容摘要
2007年4月,胡锦涛总书记在加强青少年体育工作和网络文化建设工作会议上强调体育活动的重要性,各级政府为响应党的号召,先后举办了各式各样的体育活动,阳光体育开营式相继拉开,热闹的体育活动场面在各地中小学出现,中小学生的体育一下子走向了操场、走进了大自然、走到了阳光下,走进了生活,体育也俨然成了中小学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体育生活一时成了学界的热门研究。体育生活是学生为提高学习成绩、增进健康、闲暇娱乐、放松身心、增进交往,将体育作为一种生活方式,进行各种体育活动模式,其内容包括校内体育(体育课、课间操、课外体育活动)和校外体育(校外体育方式和体育态度)。从社会学的视角去审视,学生的体育生活并非人人都能走向操场、走进大自然、走到阳光下、走进生活。在学校体育生活中,人们关注的仍然是学生能否正常上体育课,有没有开展课外体育活动,而在各阶层家庭学生的体育方式、体育消费的支出、体育空间的占有等方面却很少关注。一些地方教育部门和学校只重视与升学考试相关学科的知识传授,体育课因师资不足、器材短缺、无运动场地等被取消;地域差异、学校层次和家庭背景等因素也困扰着学生体育活动的开展,而对于由此产生的中学生体育生活阶层化的研究更是处于缺失状态,这正是触发笔者进行本研究的因缘。本研究对中学生在体育生活中通过身体所表现出的阶层属性、地域差异等,将不同阶层、不同地域的学生在当今教育环境中真实的体育生活展示出来。通过教育社会学的研究视角,选择三类不同家庭(弱势阶层家庭、中间阶层家庭、优裕阶层家庭)的中学生进行访谈,分别对这三个不同阶层中的学生校园体育生活(体育课和课外体育活动)、校外体育生活(体育活动方式和体育态度)以及体育生活化的分析等,把不同阶层学生体育生活的真实现状展示出来。通过关注不同阶层学生的体育生活这个视角,对中学生的体育生活进行定性研究与定量研究,从纵深面进行思考,以期发现中学生在教育生活中所呈现的差异,探索对学生、对教育、对体育有价值的东西。笔者指出,尽管在学生的体育生活中,学生的阶层、地域差异在实际的生活中不可能完全消除,但我们可以力求做到尽量缩小这些差异,以最大限度地使每个学生都能阳光生活,从而让社会重视、关注学生的健康,关心孩子的体育生活。这正是本研究的意义所在。本研究共分五个部分:第一部分为导论,介绍了本研究的理论背景和现状,提出本研究的基本思路与方法,探讨了研究的目的与意义。第二部分以弱势阶层学生小龙为代表,指出弱势阶层学生在体育活动方式选择上,由于体育锻炼行为受场地使用机会、活动组织等有限社会资源的制约,体育生活单一,体育消费与体育交往相对贫乏;第三部分以中间阶层学生小杨为代表,通过他的体育生活方式,折射出不同家庭教育理念的不同;第四部分通过优裕阶层学生代表小悦丰富多彩的体育生活的展示,反映出在优裕生活环境的长期潜移默化下,她有一个良好的心态,这也是她之所以在体育锻炼方面爱好之广泛和性格开朗的重要原因。第五部分通过对前四个部分的理论探讨,分析了中学生体育生活阶层化深层原因并预测了其未来的变化趋势,提出一些粗浅的建议,希望引起更多的教育研究者和实践工作者的关注。本研究旨在通过对郑州市三所初级中学学生的体育生活现状进行实证研究,分析中学生体育生活阶层化产生的主要原因,提出相关改进的对策建议。它弥补了相关研究的缺失,不但促进中学生体育生活阶层化研究的创新,而且在实际中有助于推动中学生体育生活均等化的实施步骤,缩小城乡差距和基于学校、家庭等因素导致的现实差距,使学生真正具有享受公共教育的一体化服务的可能性。
|
全文目录
中文摘要 3-5 Abstract 5-8 一、导论 8-15 (一) 问题的提出 8 (二) 研究意义 8-9 (三) 研究现状 9-11 (四) 相关概念界定 11-15 1. 体育生活 11 2. 社会分层 11-12 3. 弱势阶层 12 4. 中间阶层 12 5. 优裕阶层 12-15 二、弱势阶层学生体育生活状况分析 15-26 (一) 弱势阶层学生的样本选择 15 (二) 弱势阶层学生的校园体育生活 15-21 (三) 弱势阶层学生的校外体育生活 21-24 (四) 弱势阶层学生体育生活分析 24-26 三、中间阶层学生体育生活分析 26-34 (一) 中间阶层学生样本的选择 26 (二) 中间阶层学生的校园体育生活 26-29 (三) 中间阶层学生的校外体育生活 29-33 (四) 中间阶层学生体育生活分析 33-34 四、优裕阶层学生体育生活分析 34-44 (一) 优裕阶层学生样本的选取 34 (二) 优裕阶层学生的校园体育生活 34-39 (三) 优裕阶层学生的校外体育生活 39-42 (四) 优裕阶层学生体育生活分析 42-44 五、阶层化之深层原因与趋势分析 44-47 (一) 中学生体育生活阶层化原因分析 44-45 (二) 中学生体育生活阶层化变化趋势分析 45-47 结语 47-48 注释 48-49 参考文献 49-51 附录 51-52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论文情况 52-53 致谢 53-54
|
相似论文
- 巴西促进教育公平的政策研究,G577.7
- 中国的教育公平监测:理论探索与案例分析,G521
- 1978年以来我国高考制度的公平性分析,G632.474
- 财政分权体制下省际高等教育均衡发展研究,G647
- 师范生免费教育政策问题与对策研究,G659.2
- 义务教育择校现状及合理性探究,G522.3
- 教育均等化,G522.3
- 农村地区教育公平问题研究,G521
- 教育转移支付的受益归宿研究,G40
- 试析美国基础教育阶段择校制度,G639.712
- 和谐社会视域下的教育公平问题研究,G521
- 苏州市中学教师体育生活方式的调查研究,G633.96
- 我国高校自主招生政策的公平性研究,G647.3
- 可行能力视角下的中国农村教育公平性研究,G521
- 媒体从业人员的身份研究,G214
- 当代中国转型时期大众服饰审美观研究,J523.5
- 从传媒视角看我国农民工的社会身份变迁,G212
- 我国社会分层背景中的公正问题,D663
- 湖南省高校大学生体育生活方式现状调查与分析,G807.4
- 新疆少数民族高等教育公平与效率的研究,G759.2
- 中小学课堂教学公平:问题与对策,G632.4
中图分类: > 文化、科学、教育、体育 > 体育 > 体育理论 > 体育教育 > 高等院校体育教育
© 2012 www.xueweilunwen.co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