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论文 > 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题录展示
济南市老年健身运动处方实施现状的调查研究
作 者: 夏洪安
导 师: 杨永亮
学 校: 广西师范大学
专 业: 体育教育训练学
关键词: 老年人 健身运动处方 实施现状 因素分析
分类号: G807.4
类 型: 硕士论文
年 份: 2009年
下 载: 130次
引 用: 0次
阅 读: 论文下载
内容摘要
随着社会经济和科技的发展,全世界的人口结构也在发生着变化,人口老龄化已经是全人类共同面临的严峻问题。人口老龄化对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发展的诸方面带来一系列的影响,引起了世界各国的关注。与西方发达国家“先富后老”相比,我国“老龄化”是在整个社会经济水平低下,各项社会保障体系很不完善的条件下到来的。人到了晚年,随着身体质量的下降,疾病会随之而来,有研究表明,城市老年人在60岁以后的余寿中,约有2/ 3以上的时间是在带有各种慢性病的状态下度过的。慢性病患病时间长,伴随并发症多,治疗难度大,治疗费高。既给社会带来沉重负担,也给老年人带来烦恼与困扰。从事健身体育活动是减少老人医疗费开支的最经济、最简单、最易行、最有效的途径之一。在这种非常形势下,体育健身成为老年人最经济的健康维持系统。如何通过科学的体育锻炼手段来提高老年人身心健康水平,己成为21世纪社会体育研究的热点问题之一。目前,我国城市老年人的健身意识、动机较以前都有很大的进步,但是老年人健身的方法和效果,还缺乏科学的方法和评估体系。尽管老年健身运动处方是科学化健身的保障,但是健身运动处方未能得到广泛的开展和实施。因此,研究老年健身运动处方的实施状况,对老年人增加科学健身知识,提高健身的科学化水平,推动健身运动处方的推广实施,既有研究的必要性,又有现实的紧迫性;既具有重要的理论创新意义,又极具现实应用价值。本文以参加健身的老年人为研究对象,通过调查老年人的健身现状及健身运动处方实施的状况,目的是发现老年人在健身运动中存在的问题,全面了解健身运动处方推广实施的现状,找出影响健身运动处方推广实施的因素,并对如何加强运动处方健身的推广,提高我国老年人健身的科学化水平,提出一些有益的建议。本研究采用问卷调查法,以山东省省会城市济南市为切入点,在征询老师、专家的建议及对有关部门和人员走访的基础上,对济南市六个城区的600位老年健身者进行了全面系统的调查。通过调查发现济南市老年人科学健身水平不高,存在运动方式选择无针对性、健身时间长、运动强度小、频率高、健身运动中没有监督与效果评价,缺乏健身指导等问题,这一切都不符合老年健身运动处方的要求。调查中还发现:济南市参加锻炼的老年人不但缺乏健身运动处方知识,而且实施健身运动处方的非常少。老年健身运动处方在济南市老年健身运动中未能得到推广实施。本研究还利用“R型因子分析”的方法,依据影响济南市老年人实施运动处方健身活动的因素调查问卷的计分结果,对24个变量进行R型因子分析,确定出影响济南市老年锻炼者实施运动处方健身的六个主要因素。它们分别是因子一(F1)命名为“处方因素”;因子二(F2)命名为“个人因素”;因子三(F3)名为“经济因素”;因子四(F4)命名为“环境因素”;因子五(F5)命名为“社会因素”。因子六(F6)“健身指导因素”,并对这六个因子进行了分析。本文通过研究得出以下主要结论:(1)济南市参加健身的老年人科学健身水平不高,对健身运动处方的相关知识认识不足,健身运动处方没有得到推广实施(2)实施健身运动处方的主体是人本身,而每个人对自己身体的认识和重视程度及采取的对策,受所受教育程度、经济条件和社会环境等因素的影响,对运动处方的重要性的认识不足和理解的片面都是运动处方实施的障碍。(3)由于健身运动处方的理论研究、理论体系的形成、理论指导实践都相对地滞后,没有为人们及时提供科学化锻炼程序,导致人们对运动处方的概念理解偏差,运动处方解决运动实践中关键问题的作用难以体现。另外,运动处方特异性、针对性、实施过程的复杂性、运动处方制定部门偏少、制定专业人员的缺乏等都限制了运动处方的推广实施。(4)我国经济发展水平及个人经济收入,还没有达到进行科学健身的消费水平的要求,国家对大众体育投资偏少,个人体育消费水平低、消费结构不合理也限制了健身运动处方的发展。(5)在健身运动处方实施的组织管理、宣传及政策法规等方面,我国缺乏专门组织、管理健身运动处方的部门,大众媒体缺乏对健身运动处方知识的宣传,没有专门推广健身运动处方的方针、政策、法规、文件。(6)社会体育指导员不管是人员数量、综合素质、指导能力、理论水平等,都还不能满足健身运动处方实施的要求,针对济南市老年健身运动处方的实施现状提出以下建议:(1)健身者加强科学健身知识的学习。(2)加大对健身运动处方的宣传力度。(3)重视健身运动处方的制定推广实施工作。(4)面向社会开放公共体育健身场所,加大经费的投入(5)依托学校体育教育,增加运动处方教学推动全民健身科学化的持续发展(6)加强老年体育健身指导人力资源的开发,做好老年人体育锻炼的指导工作。(7)扩大社会体育指导员的队伍,培养专业的社会体育指导员(8)加强老年体育健身的管理与研究,使之趋向科学化、规范化和制度化
|
全文目录
中文摘要 3-5 ABSTRACT 5-10 1 引言 10-13 1.1 选题依据 10-13 1.2 研究目的意义 13 2 研究对象与方法 13-15 2.1 研究对象 13 2.2 研究方法 13-15 3 文献综述 15-18 3.1 健身运动处方概念的界定 15 3.2 运处方的制定 15-16 3.3 健身运动处方的研究现状 16-18 3.3.1 国外研究现状 16-17 3.3.2 国内研究现状 17-18 4 济南市老年健身运动处方实施的现状分析 18-27 4.1 济南市老年人健身锻炼中存在的问题 18-23 4.1.1 健身方法的选择无针对性 18-19 4.1.2 健身过程中运动强度偏大或偏小、运动时间长、频率高 19-22 4.1.3 健身运动中的缺少监督和健身效果评价 22-23 4.2 济南市老年健身者对健身运动处方的认知情况 23-27 4.2.1 对健身知识的整体认知水平不高 23-24 4.2.2 济南市老年健身者对健身运动处方的几个相关概念的认知程度 24 4.2.3 济南市老年健身者对科学健身重要性的认识 24-25 4.2.4 济南市老年健身者参加健康体检、体质测试情况 25 4.2.5 济南市老年健身者实施健身运动处方的状况 25-26 4.2.6 济南市老年健身者对健身运动处方的需求状况 26-27 5. 影响济南市老年健身运动处方实施因素的调查分析 27-41 5.1 影响济南市老年健身运动处方实施因素的确定 27-29 5.1.1 公共因素个数的确定 27-28 5.1.2 公共因子的命名 28-29 5.2 影响济南市老年健身运动处方实施的因子分析 29-41 5.2.1 处方因素 29-33 5.2.2 个人自身因素 33-34 5.2.3 经济因素 34-37 5.2.4 环境因素 37-38 5.2.5 社会因素 38-40 5.2.6 健身指导因素 40-41 6. 结论与建议 41-46 6.1 结论 41-42 6.2 建议 42-46 6.2.1 健身者加强科学健身知识的学习 42 6.2.2 加大健身运动处方的宣传力度,改善群众健身观念 42 6.2.3 重视健身运动处方的制定推广工作 42-44 6.2.4 面向社会开放公共体育健身场所,加大经费的投入 44 6.2.5 依托学校体育教育,增加运动处方教学推动全民健身科学化的持续发展 44 6.2.6 加强老年体育健身指导人力资源的开发,做好老年人体育锻炼的指导工作 44 6.2.7 扩大社会体育指导员的队伍,培养专业的社会体育指导员 44-45 6.2.8 加强老年体育健身的管理与研究,使之趋向科学化、规范化和制度化 45-46 注释 46-48 参考文献 48-49 附录 49-55 本人读研期间发表的论文及获奖情况 55-56 致谢 56-57
|
相似论文
- 当代老年公寓建筑的适居性设计研究,TU241.93
- 补肾活血汤治疗肾虚血瘀型老年性高血压病的临床疗效观察,R259
- 老年肺炎中西医结合治疗的回顾性研究,R563.1
- 老年单纯收缩期高血压患者心脏超声特点与中医辩证及其关联性探索,R544.1
- 福州市区老年体育开展现状分析与对策研究,G812.48
- 中西医结合治疗对老年高血压患者中医证候及生活质量的影响,R544.1
- 高校离退休教职工旅游行为特征分析,G647
- 温州市居家养老服务调查与分析,D669.6
- 杭州市室内典型VOCs浓度水平的影响因素研究,X51
- 电针对老年性痴呆大鼠记忆功能影响的实验研究,R245
- 黛力新联合埃索美拉唑、伊托必利治疗老年RGERD的临床疗效观察,R571
- 锁定钢板与普通钢板治疗老年胫骨平台SchatzkerⅡ、Ⅲ型骨折的疗效比较,R687.3
- 首发老年抑郁症临床特点的研究,R749.4
- 奉化市中老年气排球运动发展现状与运行模式的研究,G842
- 中式元素在老年服饰设计中的艺术及技术体现,TS941.2
- 中老年人健身认知观念的研究,G812.4
- 外骨骼式老年人辅助行走装置设计研究,TH789
- 合肥地区中老年公务员健康体检常见慢性病及指标异常流行病学分析,R194.3
- 老年人社区获得性肺炎的临床特点及预后因素分析,R563.1
- 骨代谢标志物在老年骨质疏松性骨折诊疗中的临床意义,R580
- 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与动力髋螺钉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疗效的比较分析,R687.3
中图分类: > 文化、科学、教育、体育 > 体育 > 体育理论 > 体育教育 > 高等院校体育教育
© 2012 www.xueweilunwen.co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