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论文 > 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题录展示
模拟低氧训练后复氧训练四周大鼠骨胳肌代谢相关生理生化指标的变化
作 者: 秦爱华
导 师: 侯天德
学 校: 西北师范大学
专 业: 运动人体科学
关键词: 模拟低氧训练 复氧训练 骨骼肌 代谢 生理生化指标
分类号: G804.2
类 型: 硕士论文
年 份: 2008年
下 载: 23次
引 用: 1次
阅 读: 论文下载
内容摘要
高原训练作为一种有效的训练手段,在国内外体育运动中已被广泛研究和应用,是当前竞技运动常用和有效的训练形式。运动员高原训练结束后返回到平原,存在着对平原的再适应、再训练和选择参赛时间的问题,这些因素对运动员高原训练成绩的发挥有很大的影响。目前对高原训练返平原后,机体相关生理生化指标变化的研究报道还很欠缺。本试验利用低压舱设备模拟海拔高度为3500m,建立大鼠低氧训练运动模型,探讨了低氧训练后复氧训练四周大鼠骨骼肌代谢相关指标的变化,以期为运动员高原训练后平原阶段的再适应和训练及参赛时间的选择提供理论参考。实验以雄性健康SD大鼠为研究对象,把大鼠随机分为常氧训练组(LoE)、复氧训练3天组(Hr3)、复氧训练7天组(Hr7)、复氧训练11天组(Hr11)、复氧训练15天组(Hr15)、复氧训练21天组(Hr21)、复氧训练28天组(Hr28)。建立大鼠模拟低氧训练模型,四周模拟低氧训练后,各组大鼠处死的时间为: LoE和Hr3组大鼠,复氧训练后第3天同时经过40m/min的跑台运动1h后即刻断头处死取材,冷冻保存待测。Hr7、Hr11组、Hr15组、Hr21组和Hr28组大鼠分别于复氧训练的第7、11、15、21、28天在40m/min的跑台训练1h后即刻断头处死取材,冷冻保存待测。实验结果表明:(1)低氧训练组大鼠体重增长百分比低于常氧训练组,复氧训练后逐渐恢复。(2)模拟低氧训练后复氧训练第3天,低氧训练组大鼠骨骼肌内SOD活性高于常氧训练组, MDA含量低于常氧训练组。大鼠骨骼肌内SOD活性在复氧训练四周内呈现不同程度的升高,其中以第7、15天较高。MDA含量呈现先降低后升高的趋势,其中以第3、7、15天较低。(3)模拟低氧训练后复氧训练第3天,在经过相同的运动强度运动后低氧训练组大鼠血清乳酸的含量低于常氧训练组。复氧训练四周内不同时间相比较,大鼠血清乳酸含量有先减低后升高的趋势,在下高原后的第3至第15天持续降低,第21、28天又有升高。(4)模拟低氧训练可较常氧训练提高大鼠骨骼肌内SDH活性;复氧训练四周内的不同时间段,第3至15天呈现持续升高,在第21天、28天有所下降。(5)模拟低氧训练后大鼠骨骼肌内LDH活性,在复氧训练的第3天低于常氧训练组,以后逐渐回升,以11、21、28天较高。(6)模拟低氧训练后大鼠骨骼肌内Ca2+-ATPase活性在第3天高于常氧训练组。复氧训练四周内的不同时间段,以15、21天活性较高。大鼠骨骼肌内Na+-K+-ATPase活性在复氧训练的第3天低于常氧训练组,复氧训练期间逐渐恢复,第15、21、28天活性较高。(7)模拟低氧训练后大鼠骨骼肌内糖原贮备在复氧训练第3天高于常氧训练组,复氧阶段不同时间相比较,第7、15天较高。结论低氧训练有利于大鼠骨骼肌有氧代谢能力提高。在四周复氧训练中,第7、11、15天,骨骼肌SDH活性处于较高水平;复氧第7、11、15天,血乳酸含量较低;复氧第7、15天骨骼肌糖原贮备较高;复氧第3天,骨骼肌Na+-K+-ATPase、LDH活性均较低,以后各组均有不同程度的回升和升高;骨骼肌Ca2+-ATPase活性均较高;骨骼肌抗氧化能力呈现不同程度的升高。因此,在复氧初期,骨骼肌有氧代谢大部分生理生化指标有不同程度的升高;在复氧的15天左右达到较高水平,随着低氧刺激解除时间的延长,在复氧训练后期,机体表现出对常氧的重新适应。
|
全文目录
摘要 5-7 Abstract 7-10 1 前言 10-12 2 文献综述 12-28 2.1 高原训练概述 12-23 2.1.1 高原训练的生理学基础 12-14 2.1.2 传统高原训练的利和弊 14-15 2.1.3 模拟高原训练的概述 15-17 2.1.4 传统高原训练和模拟低氧训练相比较 17-19 2.1.5 影响高原训练效应发挥的有关因素 19-23 2.2 高原训练对骨骼肌机能的影响 23-28 2.2.1 高原训练对骨骼肌酶活性的影响 23-24 2.2.2 高原训练对骨骼肌糖原含量和蛋白质代谢的影响 24-25 2.2.3 高原训练对骨骼肌自由基代谢的影响 25 2.2.4 高原训练对血乳酸的影响 25-26 2.2.5 高原训练对骨骼肌超微结构的影响 26-28 3 实验研究 28-33 3.1 研究的主要内容 28 3.2 实验对象和分组 28 3.2.1 实验对象 28 3.2.2 实验分组 28 3.3 实验动物模型的建立 28-29 3.3.1 大鼠在低氧适应过程中的观察 28-29 3.3.2 实验大鼠跑台运动模型 29 3.4 样本取材及制备 29-30 3.4.1 体重的监测 29 3.4.2 血液样品的取材和制备 29-30 3.4.3 组织样品的取材和制备 30 3.5 观测指标的测试原理和方法 30-31 3.6 主要仪器和实验药品 31-32 3.6.1 主要仪器 31 3.6.2 主要实验药品 31-32 3.7 数据处理 32-33 4 实验结果 33-40 4.1 低氧训练期间及复氧训练四周大鼠体重的变化 33-34 4.2 模拟低氧训练后复氧训练四周大鼠骨骼肌 SOD 和 MDA 的变化 34-35 4.3 模拟低氧训练后复氧训练四周大鼠血清乳酸的变化 35-36 4.4 模拟低氧训练后复氧训练四周大鼠骨骼肌 SDH 的变化 36-37 4.5 模拟低氧训练后复氧训练四周大鼠骨骼肌 LDH 的变化 37 4.6 模拟低氧训练后复氧训练四周大鼠骨骼肌 ATPase 的变化 37-38 4.7 模拟低氧训练后复氧训练四周大鼠骨骼肌糖原含量的变化 38-40 5 讨论 40-50 5.1 低氧训练期间及复氧训练四周大鼠体重变化 40-41 5.2 模拟低氧训练后复氧训练四周大鼠骨骼肌自由基代谢变化 41-42 5.3 模拟低氧训练后复氧训练四周大鼠血清乳酸代谢变化 42-44 5.4 模拟低氧训练后复氧训练四周大鼠骨骼肌 SDH 变化 44-45 5.5 模拟低氧训练后复氧训练四周大鼠骨骼肌 LDH 变化 45-46 5.6 模拟低氧训练后复氧训练四周大鼠骨骼肌 ATP 酶变化 46-48 5.7 模拟低氧训练后复氧训练四周大鼠骨骼肌糖原含量变化 48-50 6 结论 50-51 参考文献 51-59 致谢 59-60 附件 60
|
相似论文
- 在大肠杆菌内引入MVA途径高效合成抗疟药青蒿素前体—紫穗槐-4,11-二烯,TQ463
- 脑梗塞血瘀证的肽组学和代谢组学初步研究,R277.7
- 翡翠贻贝糖胺聚糖降血脂作用的研究,R285.5
- 松萝酸与依托红霉素致肝脏毒性的GC-MS代谢组学研究,R965
- 两株南海海洋真菌次级代谢产物研究,R284
- 消癌平制剂及其绿原酸单体的药动学研究与质量控制,R285
- 基于质谱的雷公藤甲素肝脏毒性代谢组学研究,R285
- 蛋白磷酸酶2A Cα亚基敲除所致心脏能量代谢重塑的研究,Q78
- 云南元江干热河谷优势植物内生真菌多样性及其次生代谢产物研究,X172
- 调和玉米油对肉仔鸡抗氧化应激、脂质代谢酶及免疫基因表达的影响,S831.5
- 低温胁迫对荷那龙罗非鱼血液生理生化指标的影响,S917.4
- 延胡索乙素的立体选择性代谢及其对肝脏药物代谢酶的影响,R96
- 几种酶对植物代谢多环芳烃的影响,X173
- 甜菜夜蛾和斜纹夜蛾对氯虫苯甲酰胺的抗性风险评估,S433
- 马铃薯甲虫对有机磷类和氨基甲酸酯类杀虫剂的抗药性及其机理,S435.32
- 氮磷钾配施对茶树生理代谢和茶叶品质的影响,S571.1
- 弱光胁迫及光恢复对玉米幼苗生长发育及差异蛋白组分析,S513
- 河南和云南烤烟碳氮代谢比较研究,S572
- 不同处理血粉的营养价值评定及其在肉仔鸡饲粮中的应用研究,S831.5
- 一水肌酸对肉鸭胴体组成、肉品质及宰后肌肉能量代谢的影响研究,S834.5
- 添加钾离子对低盐度水体养殖凡纳滨对虾(Litopenaeus vannamei)的生长与生理特性的影响,S963
中图分类: > 文化、科学、教育、体育 > 体育 > 体育理论 > 体育基础科学 > 运动生理学
© 2012 www.xueweilunwen.co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