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论文 > 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题录展示
甘肃省河西地区少数民族自治县中学民俗体育课程资源现状调查及开发对策研究
作 者: 王芳
导 师: 张学忠
学 校: 西北师范大学
专 业: 体育人文社会学
关键词: 少数民族自治县 民俗体育 课程资源 现状调查 开发对策
分类号: G807.4
类 型: 硕士论文
年 份: 2008年
下 载: 43次
引 用: 1次
阅 读: 论文下载
内容摘要
越来越多的专家、学者意识到保护和发扬民族体育文化和民间体育运动项目的深远意义,他们提倡多渠道地发展民族体育文化,认为学校是一个重要的传播基地。学校是推广和传播民族体育和民俗文化是继承和发扬民俗体育的一个重要渠道。本研究主要通过查阅分析相关河西四县文史、文献资料,发放问卷调查四县中学民俗体育课程资源的现状,对河西地区民俗体育课程资源的特点、开发利用优势及开发利用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问题进行了论述,并初步探索影响民俗体育在学校体育中发展的影响因素。通过研究得出以下结论:1通过对相关理论和概念的研究试将民俗体育定义为:民俗体育是人类在长期民间生活方式中形成的一种具备继承性并受到民族传统文化影响的、独特的文化现象。2甘肃省河西地区少数民族自治县中学民俗体育课程资源呈现出以下特点:区域民族性、民族宗教性、宗教民俗性、文化传承性、教育认同性。3开发甘肃省河西地区少数民族自治县中学民俗体育课程资源具有特定的地理优势和人文优势.4甘肃省河西地区少数民族自治县中学专职体育教师较少,且能掌握三项民俗技能的教师更少,学校场地、器材不足;民俗体育设施资源的开发还处于初始阶段,只有较少部分的体育教师对民俗体育设施资源进行了开发和利用。5甘肃省河西地区少数民族自治县中学师生均对民俗体育有较浓厚的兴趣、爱好,对本校开发民俗体育课程资源较为支持,但缺少师资和一定的经费支持.并提出以下建议:1开发和利用民俗体育资源应该坚持科学性原则、因地制宜原则、合作性原则、可行性原则。2开发民俗体育人力资源时,对在职体育教师进行培训。对于有体育特长的教师和学生,应创造机会和条件使他们的体育特长得以展现。聘请家长为校外体育辅导员,发挥家长的特长和作用,另外,校内外体育教师之间应加强交流与合作,相互学习他人的特长项目,弥补各自的不足,共同提高。3在开发民俗体育设施资源过程中,发挥体育器材的多种功能,制作简易器材。改造场地器材,提高场地利用价值,合理布局,高效使用学校场地器材。行政管理部门或教育职能部门要提供民俗体育课程设施资源开发和利用的政策和经费支持,提倡多途径地开发和利用场地器材。4开发民俗体育项目资源时,学校和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年龄和身心发展情况加强对运动项目的改造工作,遵循:简化规则,简化技战术,降低动作难度的原则。并建立有效的民俗体育课程资源管理体系,为民俗体育的推广提供保障。5开发民俗体育信息资源时,学校应积极搜集多形式的民俗体育信息资源,培养体育教师的信息化意识,鼓励教师利用网络资源进行备课、教学,充分利用网络或其他的资源形式,校内外同行经常性交流,把最有用的知识传递给学生。本文旨在为发扬我国民俗体育文化、构建地方体育课程和丰富、发展学校体育资源提供一定的理论参考和方法支持。
|
全文目录
摘要 5-7 Abstract 7-9 1 问题的提出 9-11 1.1 体育全球化呼唤民族传统体育的复兴 9 1.2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倡导多元化开发学校体育课程资源 9-10 1.3 甘肃省少数民族典型民俗体育课程资源亟待开发 10-11 2 研究意义 11-12 3 研究现状综述 12-18 3.1 体育与健康课程资源概念和分类的研究 12-14 3.2 民俗体育研究 14-15 3.3 民俗体育、民间体育、民族体育三者之间关系的概述 15-16 3.4 民俗体育在学校体育中的应用研究 16-18 4 研究对象与方法 18-19 4.1 研究对象 18 4.2 研究方法 18-19 5 研究结果与分析 19-47 5.1 河西地区少数民族自治县中学民俗体育课程资源现状 19-34 5.1.1 河西地区少数民族自治县中学民俗体育人力资源现状 19-26 5.1.2 河西地区少数民族自治县中学民俗体育设施资源现状 26-28 5.1.3 甘肃省河西地区少数民族自治县中学民俗体育课程内容资源现状 28-31 5.1.4 河西地区少数民族自治县中学民俗体育项目在课外和校外的开展意识现 状与分析 31-32 5.1.5 河西地区少数民族自治县中学民俗体育信息资源现状和分析 32-34 5.2 河西地区少数民族自治县中学民俗体育课程资源的特点 34-37 5.3 河西地区少数民族自治县中学民俗体育课程资源开发的优势 37-41 5.4 河西地区少数民族自治县中学民俗体育课程资源开发过程中面临的问题 41-42 5.5 开发少数民族地区民俗体育课程资源的原则 42-44 5.6 对策 44-47 6 结论与建议 47-49 6.1 结论 47-48 6.2 建议 48-49 主要参考文献 49-51 附录 51-58 致谢 58
|
相似论文
- 广州市九佛第二中学跆拳道运动开展现状调查研究,G886.9
- 大学生灵性与自我和谐的关系研究,B844.2
- 小学数学实践活动课程的现状分析及其有效性的实证研究,G623.5
- 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资源开发研究,G622.4
- 基于茂名本土文化的语文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G633.3
- 思想政治课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研究,G633.2
- 安徽省高校体育场馆对外开放的现状调查研究,G818
- 高中英语词汇教学现状调查分析,G633.41
- 远程开放教育教师教育技术能力现状调查与对策研究,G434
- 太原市田径传统项目小学田径课余训练的现状调查研究,G623.8
- 太仓市小学班主任队伍建设现状调查与对策分析,G625.1
- 中小学校本课程资源开发研究,G632.3
- 新课改背景下乡土历史资源的开发与利用,G633.51
- 沂蒙山区民俗体育的调查研究,G852.9
- 河南省高校体育课程资源的开发利用,G807.4
- 山西省田径裁判员现状调查的分析与研究,G82
- 山西省网球裁判员队伍现状调查分析研究,G845
- 从社会变迁视角探究村落民俗体育演变,G812.4
- 新乡市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现状调查及对策研究,G434
- 高中语文阅读教学现状调查研究,G633.3
- 我国民事执行状况实证分析,D925.1
中图分类: > 文化、科学、教育、体育 > 体育 > 体育理论 > 体育教育 > 高等院校体育教育
© 2012 www.xueweilunwen.co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