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论文 > 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题录展示
江西城乡中学学校体育改革在构建和谐社会中的作用研究
作 者: 叶慧敏
导 师: 项建民;程其练
学 校: 江西师范大学
专 业: 体育教育训练学
关键词: 城乡中学 学校体育 改革 和谐社会 作用
分类号: G807.04
类 型: 硕士论文
年 份: 2009年
下 载: 38次
引 用: 0次
阅 读: 论文下载
内容摘要
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时代的要求,也是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必然选择。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以及新型学科在各领域的广泛运用,要求现代社会培养大批新型优质人才。因此,现代社会新教育的发展,对学校体育赋予新的历史使命,使学校体育成为和谐社会构建的一大动力。近几年江西发展较快,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一定的成就,具备了进一步发展的基础和潜质,但是教育发展的基础还比较薄弱。由于人民健康意识不强,投入不足,体制和管理上的欠缺,城乡中学学校体育的发展还很不平衡,也存在着许多矛盾。因此,基于对江西部分城乡中学学校体育存在的问题和差距,加快城乡中学体育改革,是当前社会发展的必然选择,对建设和谐校园、和谐社会有着重要的意义。本研究基于通过文献法、调查问卷法、访问法、数理统计法、分析法等研究方法,对江西部分城乡中学学校体育发展现状进行深入的研究和探讨,发现江西城乡中学学校体育发展存在着:重“智”轻“体”使认识不能归位、“外部环境”差彰显机制不够健全、“经济差异”导致教育发展不平衡、“待遇差异”导致教师队伍失衡等问题,并总结出了和谐社会发展对学校体育发展的新要求和和谐环境下城乡中学学校体育改革发展的新趋势。本研究还对城乡中学学校体育改革提出了相对应的对策和方法:转变思想观念,缩减城乡差距;加大城乡交流,促进教育公平;拓展建设渠道,追求特色发展。
|
全文目录
中文摘要 3-4 英文摘要 4-9 1 问题的提出 9-13 1.1 选题依据 9-11 1.1.1 学校体育的重要地位和作用 9-10 1.1.2 中学体育是终身体育基础的基础 10-11 1.2 文献综述 11-13 1.2.1 文献查阅情况 11 1.2.2 相关观点 11-13 1.3 研究目的和意义 13 2 研究对象与方法 13-16 2.1 研究对象 13-14 2.2 研究方法 14-16 2.2.1 文献法 14 2.2.2 调查法 14-15 2.2.3 访问法 15 2.2.4 数理统计法 15 2.2.5 分析法 15-16 3 研究结果与分析 16-19 3.1 江西城乡中学体育的现状与差距 16-19 3.1.1 场地器材 16 3.1.2 体育师资结构和来源 16-17 3.1.3 体育教学 17-18 3.1.4 教师与学生对教学项目价值认可比较 18-19 3.1.5 学校体育和谐辅助教育开展情况 19 4 讨论 19-33 4.1 和谐社会的概念理解 19-20 4.1.1 和谐的内涵 20 4.1.2 和谐社会的内涵 20 4.2 和谐校园与和谐社会的关系 20-22 4.2.1 和谐校园是和谐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 20-21 4.2.2 体育在构建“和谐”中的意义 21 4.2.3 学校体育构建“和谐”的价值体现 21-22 4.3 当前学校体育与和谐社会的矛盾因素 22-24 4.3.1 应试教育使学校体育工作处于边缘境地 22-23 4.3.2 单一化教学模式弱化学生全面发展的功能 23 4.3.3 学校体育“硬件设施”缺失弱化育人效果 23-24 4.4 江西城乡中学学校体育发展的现实分析 24-26 4.4.1 重“智”轻“体”使认识不能归位 24 4.4.2 “外部环境”差彰显机制不够健全 24-25 4.4.3 “经济差异”导致教育发展不平衡 25 4.4.4 “待遇差异”导致教师队伍失衡 25 4.4.5 “竞技教材多”导致技能难达标 25 4.4.6 “教学方式方法呆板”导致学生远离体育 25-26 4.5 和谐社会发展对学校体育发展的新要求 26-28 4.5.1 设立具有校本特色的体育社团,满足学生的兴趣和个性发展需求 26 4.5.2 营造浓郁的校园体育文化,净化和提升学生精神文明 26-27 4.5.3 强化与社区家庭的互动,三位一体协同促进学校体育发展 27 4.5.4 树立与时俱进学校体育指导思想,让学校体育的地位回归 27-28 4.6 和谐环境下城乡中学学校体育改革发展的趋势 28-30 4.6.1 追求教师政策和物质待遇的公正性 28-29 4.6.2 教学理念实现以人为本、健康第一的价值追求 29 4.6.3 教学过程实施实现内容和方法的有效结合 29-30 4.6.4 教学设施投入和开发校本资源并举 30 4.7 江西城乡中学学校体育改革的方法对策 30-31 4.7.1 转变思想观念,缩减城乡差距 30 4.7.2 加大城乡交流,促进教育公平 30-31 4.7.3 拓展建设渠道,追求特色发展 31 4.8 城乡中学学校体育改革对和谐社会构建的作用 31-33 4.8.1 以人为本思想的确立促进了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 31-32 4.8.2 教育公平的体现促进了人与人之间的和谐 32 4.8.3 校园体育文化的丰富促进了价值理念的提升 32-33 4.8.4 “三位一体”模式建立促进了大众科学健身观的形成 33 5 结语 33-36 5.1 学校体育改革是和谐社会构建的动力 33 5.2 安全辅助教育是构建和谐校园的保障 33-34 5.3 缩小城乡差距是城乡中学学校体育改革的关键 34 5.4 优化体育教学内容与过程是发展农村学校体育的重要途径 34-36 参考文献 36-40 附录 40-42 后记 42-43 在学期间公开发表论文及著作情况 43
|
相似论文
- 环氧分子在碳纤维表面相互作用的分子模拟研究,TB332
- 基础教育改革中过程性评价平台的构建与完善,G521
- 高中政治新课程改革课堂教学模式整合探索,G633.2
- 电视文化生态的建构,G220
- 学校体育场馆向社会开放政策的实证研究,G818.2
- 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新问题的矛盾透视,D61
- 农村高中教师课程观现状调查研究,G632.3
- 中等职业学校语文教材的现状及发展路径探究,G633.3
- 高职课程改革研究,G712.3
- 三峡库区水环境中营养盐磷分布规律的数值研究,X832
- 六种6,7-呋喃香豆素对大鼠肝微粒体CYP2C9和2C19活性的影响,R965
- 跳绳在学校体育大课间的应用研究,G623.8
- 论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几个问题及其解决策略,G632.3
- 论初中语文学科的教学评价改革,G633.3
- 基于新课程改革的高中地理概念教学策略研究,G633.55
- 广州市九佛第二中学跆拳道运动开展现状调查研究,G886.9
- 光照强度、温度和总氮浓度对三种沉水植物生长的影响,Q945
-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视阈下的增量民主研究,D621
- 发挥农民在新农村公民道德建设中的主体作用研究,D648
- NaHCO3在杨树溃疡病防治中的作用机制研究,S763.7
- 南京市浦口区集体林权制度改革探讨,F326.2
中图分类: > 文化、科学、教育、体育 > 体育 > 体育理论 > 体育教育 > 理论与方法 > 体育教学法
© 2012 www.xueweilunwen.co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