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论文 > 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题录展示
中国的志愿者行动及其行动研究
作 者: 李兴睿
导 师: 郭虹
学 校: 四川省社会科学院
专 业: 社会学
关键词: 地震志愿者 行动研究 行动结构理论 结构因素
分类号: G812.13
类 型: 硕士论文
年 份: 2009年
下 载: 230次
引 用: 1次
阅 读: 论文下载
内容摘要
汶川地震发生后,志愿者成为抗震救灾的重要辅助力量,引起世人的关注。然而,在志愿者参与危机事件的救援特别是这次抗震救灾的实践来看,存在着不足,以致没能充分发挥志愿者应有的效能。本文运用行动结构理论,通过行动研究方法搜集大量鲜活的资料,以志愿者参与抗震救灾的实践为基点,结合志愿者服务的现状,分析地震志愿者行动中出现的偏差,并探究偏差背后的内外动因及其互动对志愿行动的影响,进而构建志愿者行动结构模型探讨有序参与、有效服务的路径,以期对构建志愿者应急救援体系有所裨益。全文总计五章。第一章为导论,第一节介绍了选题依据与意义,第二节重点说明本文所采用的行动研究方法,并指出了本研究在方法上的新意,以及在理论和现实上的意义。第二章包含两个部分,第一节回顾了我国学术界对于志愿者的研究,第二部分回顾了本文所采用的社会学界关于行动与结构的理论视角。第三章是基于地震志愿者的行动描述,是文章的实证部分,其中包括三个部分即结构性问卷的基本信息描述、志愿服务前的准备以及服务过程分析。重点分析偏差行动。第四章是文章的中心部分,第一部分依据第三章的结构性问卷、访谈等获得的定量与定性的资料总结归纳出地震志愿者行动特点。第二部分根据行动中的负功能重点分析地震志愿者行动的内外结构因素,并说明各因素的变化对志愿者行动的影响。第三部分通过搭建行动结构理想模型,分析各因素间的相互作用,探索支持地震志愿者有序参与、有效服务的合理化路径。文章的结尾对本研究进行了总结。
|
全文目录
摘要 2-3 Abstract 3-9 第一章 导论 9-17 第一节 选题依据与意义 9-10 一、研究背景 9 二、问题提出 9-10 三、研究意义 10 四、本文创新点 10 第二节 行动研究方法论分析与理论假设 10-17 一、行动研究方法论分析 10-14 (一) 行动研究的发展与定义 10-11 (二) 行动研究的基本特征 11-12 (三) 行动研究的过程和方法 12-13 (四) 本文采用的行动研究方法 13-14 二、理论假设与方法 14-17 (一) 研究对象与研究方法 14-15 (二) 研究框架 15-17 第二章 文献综述与理论梳理 17-25 第一节 文献综述 17-22 一、志愿者相关概念定义 17-19 (一) 志愿服务与服务的主体 17 (二) 志愿精神 17-19 (三) 志愿服务资源与规则 19 (四) 志愿者行动 19 二、中国志愿者行动描述 19-22 (一) 志愿者行动一般情况描述 19-21 (二) 相关志愿者研究角度 21-22 第二节 理论梳理 22-25 一、韦伯的社会行动 22 二、帕森斯的社会行动理论 22-23 三、科尔曼理性行动主义 23-25 第三章 地震志愿者行动描述 25-42 第一节 志愿者的基本情况描述 25-27 一、男性比例居多 25 二、“在业状况”影响服务内容 25 三、“年龄”分布与在业状况有关 25-26 四、中、高学历所占比例较大 26 五、志愿者“来源地”广泛 26-27 第二节 服务前的准备 27-34 一、服务动机较模糊 27-28 二、对服务地信息了解不明确 28-30 三、服务前的准备不充分 30-33 (一) “思想准备”是第一,实际操作有难度 30-32 (二) “装备,体魄”列第二,总有未尽人意处 32 (三) 选择“联系、沟通、培训”寥寥无几 32-33 四、安全事故考虑不周 33 五、参与方式自组织行动比例大 33-34 第三节 服务过程 34-42 一、管理组织多样且多为临时组织 34-35 二、服务内容繁杂,困难多元化 35-38 三、对自我服务的评价喜忧参半 38-42 第四章 地震志愿者的行动研究 42-65 第一节 地震志愿者行动特点 42-44 一、积极意义上的特点 42-43 (一) 人数众多 42 (二) 多元组合 42 (三) 行动迅速 42 (四) 积极主动 42-43 (五) 反应灵活 43 (六) 与困难抗争 43 二、消极意义上的特点 43-44 (一) 专业化程度低 43-44 (二) 组织化程度低 44 (三) 可持续潜力低 44 第二节 地震志愿者行动的分析 44-54 一、影响地震志愿者行动的内外因素 44-45 二、地震志愿者行动偏差的内部因素分析 45-49 (一) 志愿精神把握不准确 45 (二) 专业技能不足、经验缺乏 45-46 (三) 有效信息把握不充分 46-48 (四) 调整理想目标、适应现实能力不足 48-49 三、地震志愿者行动偏差的外部因素分析 49-54 (一) 与相关利益群体缺乏沟通,需求了解不足 49-50 (二) 志愿者管理组织不健全、组织性较弱 50-53 (三) 自然环境恶劣与专业设备的短缺 53-54 第三节 志愿者服务行动模式建构 54-65 一、志愿者行动的核心与基础 54-56 二、志愿者角色定位的前提条件 56-60 (一) 信息获取 56 (二) 确定目标 56-60 三、志愿者行动的外部支持与保障 60-61 (一) 自组织行动 60-61 (二) 参加相关组织的服务行动 61 四、地震志愿者行动与结构模式 61-65 第五章 结论与讨论 65-67 参考文献 67-69 致谢 69-70 个人简历 70
|
相似论文
- 课堂互动对高中生英语口语能力影响的行动研究,G633.41
- 东莞市镇区普通高中班级自主管理的研究,G635.1
- 公办小学国际部课程开发改进的行动研究,G622.3
- 学习共同体视角下中职教研活动重构,G717
- 中专英语作业设计的有效性研究,G633.41
- 过程写作法在高中英语教学中应用的行动研究,G633.41
- 网络环境下小学协同教育的策略研究,G629.2
- 思想政治课实践性教学行动研究,G633.2
- 盲聋学校盲生体育课程内容资源开发的研究,G761
- 服装非理性造型的平面构成及其影响因素研究,J523.5
- 基于建构主义理论的钢琴教学行动研究,J624.1-4
- 合作学习在高中英语阅读教学中应用的行动研究,G633.41
- 高二学生英语阅读策略培训的行动研究,G633.41
- 培养高中生英语阅读中的词汇附带学习能力—一项行动研究,G633.41
- 湖南理工学院特殊需要学生体育教学行动研究,G807.4
- 基于新课程标准的高中生物实验有效教学研究,G633.91
- 生成性教学改革的探索,G420
- 基于Web2.0构建大学生学习环境的行动研究,TP393.02
- 服装凹陷造型立体构成及规律研究,TS941.1
- 运用过程写作法提高高中学生写作能力的行动研究,G633.41
- 小学英语中、外教师合作教学的行动研究,G623.31
中图分类: > 文化、科学、教育、体育 > 体育 > 世界各国体育事业 > 中国 > 体育运动组织 > 中国奥林匹克委员会
© 2012 www.xueweilunwen.co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