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论文 > 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题录展示

马克思的“人本主义”思想探析

作 者: 刘杰
导 师: 舒年春
学 校: 华中科技大学
专 业: 马克思主义哲学
关键词: 人本主义 马克思 以人为本
分类号: A811
类 型: 硕士论文
年 份: 2009年
下 载: 62次
引 用: 0次
阅 读: 论文下载
 

内容摘要


人本主义在西方有着悠久的历史,它是人类思想史上言说人的最为响亮的曲调。人本主义在古希腊萌芽,中世纪的基督教徒以非理性的方式宣讲人,文艺复兴和启蒙运动张扬人性,高举理性旗帜。现代人本主义则在理性主义和非理性主义的交战中,进行着对人的追问。文章通过对人本主义思想的溯源的考察,挖掘建立在历史唯物主义基础上的马克思的实践的、历史的、唯物的、辩证的“人本主义”,以观马克思的“人本主义”对我国以人为本思想的影响和指导关系。作为现代人本主义思想的重要部分,有关马克思“人本主义”的言说当然是不可回避的。文章对马克思的“人本主义”思想所作的理论考察,正回应了20世纪的法国共产党内和国际共产主义运动中,解释马克思思想上的“人本主义”滥用和将马克思非人本主义化这两种倾向。在此基础上,本文又从另一个层面给出有关马克思“人本主义”思想的讨论,即考察马克思的“人本主义”与我国的以人为本的关系,揭示出两者之间存在的理论指导与被指导的关系,分析得出我国的“以人为本”是马克思的“人本主义”思想的继承和发展。以人为本既是马克思“人本主义”思想的继承,更体现了对人的终极关怀,是对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人民主体地位和作用的认可。以人为本作为科学发展观的本质和核心,发展的目的,发展的成果和发展依靠的对象都是人民。对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全文目录


摘要  4-5
Abstract  5-7
引言  7-11
  1) 选题的原因和研究思路  7
  2) 国内外研究现状  7-9
  3) 主要研究内容和方法说明  9-11
1 人本主义的基本内涵和历史溯源  11-22
  1.1 人本主义的内涵特征  11-14
  1.2 人本主义思想的历史溯源  14-22
2 马克思的“人本主义”思想  22-32
  2.1 实践的“人本主义”  22-25
  2.2 历史的“人本主义”  25-28
  2.3 唯物的“人本主义”  28-29
  2.4 辩证的“人本主义”  29-32
3 马克思“人本主义”对“以人为本”的启示  32-38
  3.1 以人为本是马克思“人本主义”思想的继承  32-34
  3.2 “以人为本”的现实意义  34-38
致谢  38-39
参考文献  39-41

相似论文

  1. 一元主导下的多维和谐,D61
  2. 马克思和谐社会思想研究,A811
  3. 企业技术创新人才培养的哲学思考,F272
  4. 大学生宗教信仰的困惑与引领路径研究,G641
  5. 马克思精神需要理论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研究,G641
  6. 马克思恩格斯生态思想视阈下我国发展低碳经济研究,A811
  7. 马克思社会发展理论的结构思想分析,K02
  8. 马克思对黑格尔市民社会理论的扬弃及其当代价值,B516.35
  9. 梅茹耶夫文化哲学思想研究,G02
  10. 从共同体视角理解马克思的共产主义,A811
  11. 马克思的统一科学思想及其当代意义初探,G301
  12. 《莱茵报》时期报刊活动对马克思自由思想的影响,A811
  13. 马克思人的本质思想及其当代意义,A811
  14. 马克思、恩格斯宪政思想及其当代启示,D911
  15. 马克思恩格斯生态思想的解读,X2
  16. 马克思主义哲学视域下的民生哲学问题研究,A811.6
  17. 马克思人性理论视角下的腐败问题探源,A811
  18. 论哲学咨询的功能,B0
  19. 费尔巴哈感性思想及其对马克思哲学的影响,B516
  20. 马克思哲学语境下的科学实践哲学,B0-0
  21. 柏拉图与马克思的国家理念探析,B502.232

中图分类: > 马克思主义、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 > 马克思主义、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的学习和研究 > 马克思主义的学习和研究 > 马克思、恩格斯著作的学习和研究
© 2012 www.xueweilunwe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