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论文 > 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题录展示

公共性理论与和谐社会问题研究

作 者: 王鑫
导 师: 周育国
学 校: 辽宁师范大学
专 业: 马克思主义理论与思想政治教育
关键词: 公共性 公共理性 和谐社会 和谐文化
分类号: D61
类 型: 硕士论文
年 份: 2009年
下 载: 27次
引 用: 0次
阅 读: 论文下载
 

内容摘要


公共性是人在实践活动中所表现出来的一种社会属性,是在人的利己性与利他性的整合中所形成的人类生存的共在性,体现了人与人之间的相依性。一般而言,公共性具有公开性、多样性、共同性等特征。而在现代社会中,公共性则更加强调民主性、公共理性与共生性等价值诉求,这些都使公共性问题受到了越来越多的人的关注。和谐社会从古至今都是人们追求的理想社会,从一般意义上讲,和谐社会是指社会中的各要素处于相互依存、相互协调、相互促进的状态,是一种在社会中的全体人民能够各尽其能,各得其所的社会形态。而目前我们所倡导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则具有全新的意义,具体来说,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应该是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是全面和谐的社会。公共性与和谐社会二者之间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这主要表现在:二者都具有“和谐”的含义;二者的核心内容都是善治;二者都是提倡兼容的哲学思想;二者都主张培养公民的公共理性。因此,深入研究公共性问题有助于更好地学习和掌握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理论,进而有助于最终实现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价值目标。理论的作用在于指导社会实践,公共性研究对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启示主要体现在公共精神上,也就是说,公共精神对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有着重要的作用。公共精神赋予公民平等与自由意识,奠定了实现社会和谐的公正性基础;公民参与是公共精神的表现方式,奠定了社会和谐的合法性基础;公共理性是公共精神的核心内容,奠定了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精神基础。培育公民的公共精神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推进和完善市场经济,确立公民的主体意识与契约意识;增强公民的公共意识和参与能力;批判地借鉴传统公私理论中的合理元素;改善公民教育,提高自我修养和社会公德。这些方法将有助于提高公民的公共精神。公共性理论与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都倡导多样文化,公共性理论作为多样文化中的一种,其作用主要体现在市民社会与国家的良性互动上。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过程中,和谐文化具有不可或缺的意义。和谐文化对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作用具体表现在导向功能、凝聚功能、整合功能等方面。对和谐文化的建设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继承借鉴中外文明成果;用公共性理论支持和谐文化建设。

全文目录


中文摘要  4-5
Abstract  5-9
引言  9-13
  一、关于公共性理论与和谐社会的研究现状  9-10
    (一) 公共性理论的研究现状  9-10
    (二) 关于和谐社会理论的研究状况  10
  二、选题意义与创新  10-12
  三、研究方法  12-13
一、公共性理论与和谐社会理论的解读  13-25
  (一) 公共性理论  13-18
    1、公共性的含义  13-14
    2、公共性的客观基础  14-15
    3、公共性的历史发展  15-17
    4、公共性的现代意蕴  17-18
  (二) 和谐社会理论  18-25
    1、“和谐”思想的理论渊源  18-22
    2、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理论  22-25
二、公共性与和谐社会之间的关系  25-29
  (一) 公共性与和谐社会的共同涵义:和谐  25
  (二) 公共性与和谐社会的内在联系:善治  25-26
  (三) 公共性与和谐社会都是提倡兼容的哲学思想  26-27
  (四) 培养公民的公共理性是和谐社会的一个重要内容  27-29
三、公共性理论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29-34
  (一)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与以往和谐社会的比较  29-30
  (二) 公共精神对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作用  30-32
    1、奠定了实现社会和谐的公正性基础  30-31
    2、奠定了实现社会和谐的合法性基础  31
    3、奠定了实现社会和谐的精神基础  31-32
  (三) 具体的途径和方法  32-34
四、建设和谐文化,促进共生共赢  34-40
  (一) 和谐文化与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同步共进  34-36
    1、和谐文化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的作用  34-35
    2、建设和谐文化的途径  35-36
  (二) 坚持文化多样性进而形成共生共赢意识  36-37
  (三) 形成求同存异与共处竞争的意识  37-40
    1、改变对抗性思维  38
    2、使文明在互补中发展  38-40
结语  40-41
注释  41-45
参考文献  45-49
致谢  49

相似论文

  1. 电视文化生态的建构,G220
  2. 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新问题的矛盾透视,D61
  3. 和谐社会视野下的渔民社会保障问题研究,D632.1
  4. 和谐社会构建中的“蚁族”现象研究,D669.5
  5. 马克思和谐社会思想研究,A811
  6. 和谐社会视野下的公平正义研究,D61
  7. 构建和谐社会进程中人民信访制度的研究,D632.8
  8. 和谐社会建设中政府职能转变研究,D630
  9. 我国和谐社会构建中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研究,G643.1
  10. 胡锦涛公平正义思想研究,D61
  11. 和谐社会背景下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有效性研究,G641
  12. 和谐社会视域下节庆体育与农村社会协调发展的研究,G812.42
  13. 马克思社会发展理论的结构思想分析,K02
  14. 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关于社会稳定思想的研究,D61
  15. 和谐社会建设视野下的政治文化研究,D621
  16. 政府和谐处置群体性事件的博弈分析,D630
  17. 法院涉诉信访问题现状及对策研究,D926.2
  18. 意见领袖与乡村和谐社会构建,G206
  19. 构建和谐社会中的新闻传媒研究,G210
  20. 和谐社会视角下的高校绿色教育研究,G641
  21. 境外非政府组织参与我国民族地区和谐社会建设实证研究,D633

中图分类: > 政治、法律 > 中国政治 > 中国革命和建设问题
© 2012 www.xueweilunwe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