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论文 > 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题录展示
论我国村委会成员候选人产生中的民主协商
作 者: 唐依眉
导 师: 梁木生
学 校: 华中科技大学
专 业: 法学理论
关键词: 村民自治 选举 协商民主 村委会成员 候选人
分类号: D267
类 型: 硕士论文
年 份: 2009年
下 载: 20次
引 用: 0次
阅 读: 论文下载
内容摘要
村民自治是我国社会主义民主的重要内容之一,是解决我国三农问题的一个关键,而村民的民主选举是村民自治的核心内容。经过多年实践,我国村委会选举工作已取得明显成效,呈现良好的发展势头,大部分地区基本实现了民主选举,但也有相当一部分地区存在族群势力垄断、对立选举、阶层分化、贿选、腐败和暴力选举等不正当或违法行为。这些现象的存在使候选人产生的合法性受到了质疑,严重影响了村民选举的热情和积极性。我国村委会选举中存在的种种问题,一方面是因为我国尚无规范村委会候选人产生的具体法规,另一方面村委会选举中单纯采取投票方式的选举制度存在一定的弊端,容易导致“多数人的暴政”。因此,笔者设想将协商民主引入我国村委会选举中,并形成法律制度以克服选举中的一些缺陷。文章共分为四章。第一章界说了我国村民自治及其课题研究的意义后,第二章对当前我国村委会选举的立法状况和实践状况进行了分析,并探讨了其中存在的问题。然后,第三章通过对我国村委会候选人产生的相关规定和现实状况的梳理,了解我国村委会成员候选人产生的制度局限。最后,第四章提出建构协商民主制度来弥补上述不足,其具体的建议为:1、协商产生选委会;2、比例协商制;3、配额协商制;4、竞选目标责任制。最后,笔者建议在《村民委员会组织法》中明确村委会成员候选人产生的推选程序,同时要将民主协商的推选方式予以立法。
|
全文目录
摘要 4-5 Abstract 5-8 1 绪论 8-11 1.1 村民自治与我国农村基层民主 8-9 1.2 本课题的研究意义 9-10 1.3 本文的研究思路 10-11 2 我国村委会选举的状况 11-19 2.1 我国村委会选举的立法状况 11-12 2.2 我国村委会选举的实践 12-14 2.3 我国村委会选举中的主要问题 14-17 2.4 完善我国村委会选举的意义 17-19 3 我国村委会成员候选人产生的法律规定与实际操作 19-23 3.1 我国村委会成员候选人产生的立法制度 19-20 3.2 我国村委会成员候选人的产生 20-21 3.3 我国村委会成员候选人产生的制度局限 21-23 4 协商民主:我国村委会成员候选人产生的一个理性路径 23-40 4.1 协商民主与民主协商的简析 23-27 4.2 协商民主在我国村民自治的基本作用 27-29 4.3 协商民主:我国村委会成员候选人产生的制度安排 29-36 4.4 协商民主制度化实施的基本保障 36-40 结语 40-41 致谢 41-42 参考文献 42-46
|
相似论文
- 广东从化参与式村民自治问题研究,D422.6
- 民主化视阈下我国村民自治制度研究,D422.6
- 村民自治背景下妇女政治参与研究,D442.6
- 玉米叶色突变基因al和yl的精细定位,S513
- 村民自治视野下的山西农民政治社会化研究,D422.6
- 村民参与与村庄发展关系研究,D422.6
- 村民自治制度下村干部的角色研究,D422.6
- 新农村建设中村民的公民意识提升路径探析,C912.82
- 村委会民主选举中的问题与治理对策研究,D422.6
- 论埃尔斯特的协商民主理论,D09
- 论村委会选举中行政干预的法律规制,D921.8
- 我国村民委员会选举制度的改革与完善,D422.6
- 我国选举制度的不足及其完善,D921.2
- 长豇豆若干重要农艺性状的QTL定位,S643.4
- 台湾“总统”选举研究,D675.8
- 农村集体土地征收中村民自治组织主体地位的研究,F299.2
- 五趾北京油鸡趾骨发育相关候选基因表达分析,S831
- 城市基层直接选举的实证分析,D921.2
- 农村留守妇女在村委会选举中的政治心理研究,D442.6
- 协商民主视角下公共政策过程合法性问题研究,D630
- 高效频繁项集发现方法与Apriori的改进,TP311.13
中图分类: > 政治、法律 > 中国共产党 > 党的建设 > 党的基层工作
© 2012 www.xueweilunwen.co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