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论文 > 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题录展示
政治沟通视野下的选人用人公信度研究
作 者: 涂贞文
导 师: 唐兴霖
学 校: 上海交通大学
专 业: 公共管理
关键词: 政治沟通 选人用人 公信度
分类号: D262.3
类 型: 硕士论文
年 份: 2009年
下 载: 46次
引 用: 0次
阅 读: 论文下载
内容摘要
党的干部怎样产生,通过怎样的途径执掌国家政权,是党的执政方式的重点内容。通过什么方式选人,体现着党的领导水平和执政水平,关系到党的执政地位乃至国家的长治久安。本文基于浙江省温州市选人用人问题个案的实证分析,明确指出提高选人用人公信度,是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完成党的执政使命的需要;是争取群众的支持和拥护、增进党执政的合法性的需要;是提高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水平、改善党的执政方式的需要;是整治用人上的不正之风、树立党良好执政形象的需要。文章运用政治沟通理论,分析指出当前选人用人过程中存在信息不够公开、沟通渠道不畅通、公众政治参与不高等问题。通过认真梳理新中国成立以来干部制度的建立、改革和完善历程,总结实践经验;分析比较中西方官员阶层产生的方式与公信度情况,思考提高选人用人公信度的对策措施。文章站在沟通者、接受者、沟通通道、政治信息、信息反馈五个维度,提出要增进政治沟通,推行干部工作信息公开,使群众知晓干部工作政策、干部选拔任用程序、拟提拔任用干部基本情况以及德才表现;扩大公民在干部工作中的有序政治参与,使群众真正行使选择的权利;建立健全政治体系内部选拔任用分权制度,实行干部任用决策党内民主化;完善体制内外共同监督体系,让公开操作成为干部选拔任用的必经过程,对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提出批评的意见;建立干部选拔任用工作群众满意度测评制度,对于群众满意度不高的地方,实施整改,以综合举措提高干部选拔任用工作的公信度。文章还就群众如何评价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提出了一套模型。
|
全文目录
摘要 2-4 ABSTRACT 4-9 第一章 绪论 9-14 第一节 研究背景及价值 9-11 第二节 国(境)内外研究现状 11 第三节 研究思路、结构与方法 11-14 一、研究思路 11-12 二、研究方法 12-13 三、论文结构 13-14 第二章 理论与实践的嫁接政治沟通视野下的选人用人公信度 14-19 第一节 相关概念界定 14-17 一、选人用人公信度内涵 14-15 二、政治沟通内涵 15-17 第二节 政治沟通理论与选人用人公信度的嫁接 17-19 第三章 演进比较:我国干部制度改革历程及现行领导干部产生不同方式的公信度比较 19-24 第一节 我国干部制度改革历程 19-22 一、改革开放初期的干部制度改革 19-20 二、全面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历史进程中的领导班子和干部队伍建设 20-21 三、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时期的领导班子和干部队伍建设 21-22 第二节 我国领导干部产生的方式及公信度分析 22-24 一、选任制领导干部产生的实际过程及公信度分析 23 二、委任制领导干部产生的实际过程及公信度分析 23-24 第四章 温州的实践提高选人用人公信度的实践探索与现状分析 24-38 第一节 温州提高选人用人公信度的实践探索 24-26 一、加强深入贯彻《干部任用条例》的配套制度建设,干部工作制度化建设迈出重大步伐 24 二、积极推行扩大民主的有效措施,干部工作民主化程度有了明显提高 24-25 三、在干部选拔任用工作中引入竞争机制,进一步扩大选人用人视野 25 四、加强对干部选拔任用工作全过程的监督,选人用人监督的渠道不断拓宽 25-26 第二节 温州选人用人公信度的现状及存在问题 26-35 一、调查访谈实证情况 26-28 二、存在问题分析 28-35 第三节 基于温州调查发现选人用人公信度的影响因素 35-38 一、选人用人标准的导向度 35-36 二、选人用人机制的科学度 36 三、选人用人工作的透明度 36 四、干部任用的能岗匹配度 36 五、选人用人监督的有效度 36 六、群众对选人用人工作的认知度 36-37 七、党员干部的可信度 37 八、选人用人者的公正度 37-38 第五章 增进政治沟通:提高选人用人公信度的应对策略 38-48 第一节 推行干部工作信息公开 38-39 一、落实干部选任政策程序公开制度 38 二、试行空缺职位公开预告制度 38 三、推行干部实绩公示制度 38 四、探索考察结果适度公开制度 38-39 五、完善干部任前公示制度 39 六、实行干部选任情况定期公开通报制度 39 第二节 扩大公民在干部工作中的有序政治参与 39-44 一、建立动议和初始提名制度,让群众的民主参与在干部工作的初始阶段开始介入 40-41 二、完善民主推荐和民主测评制度,让群众主动参与选拔干部和科学地鉴别干部 41-43 三、建立科学的干部考察考核制度,让群众参与干部考察的全过程 43-44 第三节 建立健全政治体系内部干部选拔任用分权制度 44-46 一、健全干部选拔任用酝酿制度 45 二、建立和实行党委常委会研究干部预告制度 45-46 三、推行干部讨论决定票决制 46 第四节 完善体制内外共同监督体系 46-48 一、畅通自下而上的民主监督渠道 46-47 二、建立干部选拔任用工作询问和质询制度 47 三、建立民主监督网络体系 47-48 第六章 尊重沟通客体:建立干部选拔任用工作群众满意度测评机制 48-63 第一节 选人用人公信度测评的实现途径 48 第二节 选人用人公信度测评流程 48-54 一、测评指标的确定 49-50 二、测评指标的量化 50-51 三、指标权重的确定 51-54 第三节 选人用人公信度探索性测评实例 54-63 参考文献 63-65 附录 65-67 致谢 67-68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68
|
相似论文
- 中国网络反腐机制,D262.6
- 重庆市基层干部领导行为与选拔任用干部公信度的关系研究,D262.3
- 公众期望与选用干部公信度的关系研究,D262.3
- “网络问政”研究,G206
- 行政机关选人用人问题研究,D262.3
- 党政机关选人用人问题研究,D262.3
- 公众感知公平性与选拔任用干部公信度的关系研究,D262.3
- 我国多党合作制度下的政治沟通,D665
- 提高党政干部选任公信度研究,D262.3
- 旗(县)委书记的选人用人权力监督机制研究,D262.3
- 论我国政治沟通与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D60
- 公共部门选人用人公信力研究,D262.3
- 利用网络民意提高组织选人用人公信度研究,G206
- 中美政府间政治沟通研究(1949-2009),D822.371.2
- 提高选拔任用干部公信度研究,D262.3
- 党内选人用人公信度问题研究,D262.3
- 中国网络政治沟通:理论与现实,D0
- 政治生态视野下的农村基层民主自治研究,D422.6
- 转型期危机事件中的政治沟通,D61
- 我国政府与公民关系问题研究,D61
中图分类: > 政治、法律 > 中国共产党 > 党的建设 > 组织建设 > 党的干部工作
© 2012 www.xueweilunwen.co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