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论文 > 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题录展示

新时期高校大学生党员教育问题研究

作 者: 罗黎明
导 师: 张邦富
学 校: 西南财经大学
专 业: 马克思主义理论与思想政治教育
关键词: 新时期 大学生党员 教育
分类号: D267.6
类 型: 硕士论文
年 份: 2009年
下 载: 487次
引 用: 3次
阅 读: 论文下载
 

内容摘要


伴随我国高等教育的跨越式发展和学生党员数量的迅速增加,新时期我国高校大学生党员教育工作中也出现了这样或那样的一些问题。而高校大学生党员是我党新生骨干力量的重要来源,是党的干部队伍的后备力量。高校大学生党员素质如何,不仅关系到国家的前途、民族的命运,而且关系到党的形象、党的未来。因此,加强高校大学生党员教育是新时期推进高校学生党建工作的重中之重,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目前国内学者对高校大学生党员教育问题的研究主要有四个方面:一是综合分析大学生党员教育工作面临的问题、成因及对策;二是针对大学生党员教育工作的某一方面进行分析和研究;三是结合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对大学生党员开展先进性教育活动以及大学生党员先进性的表现等问题进行研究,提出大学生党员开展先进性教育的原则、方法、机制和注意事项等;四是从大学生党建工作的过程入手,对大学生党员教育工作进行研究。这些研究成果,既有不少可取之处,但也存在着不足。本文拟对新时期高校大学生党员的教育问题进行系统梳理,在吸收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之上,运用定性分析和定量分析相结合的方法,从新时期高校大学生党员教育的重大意义、新时期高校大学生党员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新时期高校大学生党员教育的对策、新时期高校大学生党员教育的保障机制四个方面进行论述,力争科学地构建大学生党员教育的长效机制,为新时期高校大学生党员教育工作提供借鉴。本文分为四个部分:第一部分,阐述新时期高校大学生党员教育的重大意义。指出加强新时期高校大学生党员教育工作是培养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的需要;是保持党的先进性、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需要;是构建和谐校园、构建和谐社会的需要。第二部分,结合新时期高校大学生党员教育工作所处的新环境,指出高校大学生党员教育存在的问题,并对这些问题进行原因分析。新时期国际国内形势发生了深刻变化,使高校大学生党员教育工作也处在一个全新的环境中。新时期我国面临的国内外形势更加错综复杂;党的建设成就斐然,凝聚力、战斗力进一步增强,为大学生党员教育提供了良好的党内环境,但党内的一些不正之风和腐败现象又直接影响着大学生党员的思想认识,对新时期高校大学生党员教育工作很不利;高校改革进一步深化,传统教育组织模式面临新的挑战;互联网的高速发展,对传统的大学生党员教育工作提出新课题;党和国家对高校大学生党员的教育问题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新时期高校大学生党员教育比较普遍地存在着教育内容与实际结合不紧密,针对性不强;教育方法比较片面,系统性不够;教育过程有脱节现象,连续性不好;教育模式相对陈旧,创新性不足;教育态度存在不良倾向等问题。存在这些问题的主要原因有对大学生党员教育工作重视不够;大学生党员教育工作队伍素质有待提高;在发展大学生党员时缺乏严格的质量把关;大学生党组织建设不力;大学生党员教育制度不健全等。第三部分,在对大学生党员角色的二重性分析的基础上,对新时期高校大学生党员教育工作提出相应的对策,包括目标要求、主要内容、主要模式、基本原则、科学方法五个方面。新时期高校大学生党员教育应达到以下目标:思想上先进,学习上刻苦,工作上积极,生活上模范,身心上健康。新时期高校大学生党员教育的主要内容是理想信念教育、入党动机教育、党的宗旨教育、政治意识教育、纪律作风教育、党的历史教育、成才教育;主要采用理论教育、主题教育、实践教育三种模式;坚持针对性原则、时代性原则、实践性原则和正面教育为主的原则;采用教育党员与关心党员相结合、单向灌输与双向互动相结合、先进性教育与成才教育相结合、思想教育与行为管理相结合、扁平式教育与分层式教育相结合、传统教育与网络教育相结合等方法。第四部分,提出新时期高校大学生党员教育相应的保障机制,包括完善党员发展机制、健全持续教育机制、改进党员考评机制、严格组织建设机制和加强队伍建设机制五个方面。完善党员发展机制方面,做好对入党积极分子、发展对象的培养工作;坚持原则,严格标准,规范程序,完善手续,确保发展质量。健全持续教育机制方面,细化党员标准,亮化党员形象;完善学习培训制度;加强教育阵地建设;严格党内生活制度;建立党员谈心制度。改进党员考评机制方面,科学设计考评体系;定期开展党内外民主考评。严格组织建设机制方面,科学设置大学生党组织;切实抓好大学生党组织建设;创新大学生党组织的活动方式;强化大学生党支部工作考评。加强队伍建设机制方面,根据实际需要配备工作人员;加强队伍能力素质培养;建立有效的工作保障制度。本文认为,新时期高校大学生党员中存在着的这样或那样的一些问题,原因是多方面的,制度不健全是一个重要因素。其中之一,对大学生党员的评价制度不完善是一个重要方面。现行的大学生党员教育工作基本上是重教育轻评价,忽视对教育效果的评估。尽管建立了每年一次的党内民主评议党员制度,但这种制度设计明显存在缺陷,即考评缺乏有效的评判依据,往往是根据个人感觉和偏好,最终导致评价流于形式。这样,就无法形成教育与管理的良性互动。为此,改进大学生党员的评价制度显得十分必要。这包括两个方面,一是要科学设计考评体系;二是结合党内民主评议党员活动进行民主考评,并将考评结果作为与预备党员能否按时转正、评先选优及其他奖惩的重要依据。健全大学生党员的评价制度是增强新时期大学生党员教育实效性的一项重要保障措施。其中之二,对大学生党支部工作的考评制度缺失是另一个重要方面。建立一套有效、有力的考核评价和奖惩机制,对大学生党支部的工作定期开展考核评估,是加强新时期高校大学生党员教育的必要保证。对此,可借鉴教育部对普通高等学校进行本科教学水平评估的办法,制定《大学生党支部工作考核评估办法》,每年开展一次考评,以评促建。首先,围绕大学生党支部的基本职责和主要任务,设计考评内容,可分为“支委自身建设”、“党员教育管理和监督”、“发展党员工作”、“思想政治工作与精神文明建设”、“群众工作”五个方面,每一方面设计若干观测点,并确定相应的分值。其次,明确考评办法,采取支委自评、支部党员评价、党外群众评价、上级党组织考评四个层面进行,并将四个层面的考评得分分别按照一定的比例加以计算,得出支部的最后考评成绩,根据不同的分数段确定“优秀”、“良好”、“一般”、“较差”四个格次。再次,上级组织向被考评的大学生党支部反馈考评意见,包括考评得分、等级格次、主要成绩和不足、党内外的意见和建议等,支部根据反馈的考评意见,有针对性地制定改进措施。最后,将考评成绩作为奖优罚劣的重要依据,与奖惩结合起来。上述两个方面,是本文的创新之处。

全文目录


中文摘要  3-7
Abstract  7-15
前言  15-18
1 新时期高校大学生党员教育的重大意义  18-25
  1.1 培养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的需要  18-21
    1.1.1 为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优秀人才打下坚实基础  18-19
    1.1.2 加强大学生党员队伍建设的现实要求  19-21
  1.2 保持党的先进性、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需要  21-23
    1.2.1 保持党的先进性的需要  21-22
    1.2.2 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需要  22-23
  1.3 构建和谐校园、构建和谐社会的需要  23-25
    1.3.1 构建和谐校园的需要  23-24
    1.3.2 构建和谐社会的需要  24-25
2 新时期高校大学生党员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25-39
  2.1 新时期高校大学生党员教育所处的新环境  25-30
    2.1.1 新时期我国面临的国内外形势更加错综复杂  25-26
    2.1.2 党的建设成就斐然,凝聚力、战斗力进一步增强,但同时党的建设任重而道远  26-27
    2.1.3 高校改革进一步深化,传统教育方式面临新的挑战  27-28
    2.1.4 互联网的高速发展,对传统的大学生党员教育工作提出新课题  28-29
    2.1.5 党和国家对高校大学生党员教育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  29-30
  2.2 新时期高校大学生党员教育存在的问题  30-34
    2.2.1 教育内容与实际结合不紧密,针对性不强  30-31
    2.2.2 教育方法比较片面,系统性不够  31
    2.2.3 教育过程有脱节现象,连续性不好  31-32
    2.2.4 教育模式相对陈旧,创新性不足  32-33
    2.2.5 教育态度存在不良倾向  33-34
  2.3 新时期高校大学生党员教育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34-39
    2.3.1 对大学生党员教育重视不够  34-35
    2.3.2 大学生党员教育工作队伍素质有待提高  35-36
    2.3.3 在发展大学生党员时缺乏严格的质量把关  36-37
    2.3.4 大学生党组织建设不力  37-38
    2.3.5 大学生党员教育制度不健全  38-39
3 新时期高校大学生党员教育的对策  39-55
  3.1 高校大学生党员角色的二重性  39-40
  3.2 新时期高校大学生党员教育的目标要求  40-41
  3.3 新时期高校大学生党员教育的主要内容  41-46
    3.3.1 理想信念教育  41-42
    3.3.2 入党动机教育  42-43
    3.3.3 党的宗旨教育  43-44
    3.3.4 政治意识教育  44
    3.3.5 纪律作风教育  44-45
    3.3.6 党的历史教育  45-46
    3.3.7 成才教育  46
  3.4 新时期高校大学生党员教育的主要模式  46-49
    3.4.1 理论教育模式  46-47
    3.4.2 主题教育模式  47-48
    3.4.3 实践教育模式  48-49
  3.5 新时期高校大学生党员教育的基本原则  49-51
    3.5.1 针对性原则  49
    3.5.2 时代性原则  49-50
    3.5.3 实践性原则  50
    3.5.4 正面教育为主的原则  50-51
  3.6 新时期高校大学生党员教育的科学方法  51-55
    3.6.1 教育党员与关心党员相结合  51
    3.6.2 单向灌输与双向互动相结合  51-52
    3.6.3 先进性教育与成才教育相结合  52
    3.6.4 思想教育与行为管理相结合  52-53
    3.6.5 扁平式教育与分层式教育相结合  53
    3.6.6 传统教育与网络教育相结合  53-55
4 新时期高校大学生党员教育的保障机制  55-66
  4.1 完善党员发展机制  55-56
    4.1.1 做好对入党积极分子、发展对象的培养工作  55-56
    4.1.2 坚持原则,严格标准,规范程序,完善手续,确保发展质量  56
  4.2 健全持续教育机制  56-60
    4.2.1 细化党员标准,亮化党员形象  56-57
    4.2.2 完善学习培训制度  57-58
    4.2.3 加强教育阵地建设  58-59
    4.2.4 严格党内生活制度  59
    4.2.5 建立党员谈心制度  59-60
  4.3 改进党员考评机制  60-61
    4.3.1 科学设计考评体系  60-61
    4.3.2 定期开展党内外民主考评  61
  4.4 严格组织建设机制  61-64
    4.4.1 科学设置大学生党组织  61-62
    4.4.2 切实抓好大学生党组织建设  62-63
    4.4.3 创新大学生党组织的活动方式  63
    4.4.4 强化大学生党支部工作考评  63-64
  4.5 加强队伍建设机制  64-66
    4.5.1 根据实际需要配备工作人员  64
    4.5.2 加强队伍能力素质培养  64-65
    4.5.3 建立有效的工作保障制度  65-66
参考文献  66-71
后记  71-72
致谢  72-73
在读期间科研成果目录  73

相似论文

  1. 校园文化语境下的初中思想品德教育研究,G633.2
  2. 中学思想政治教育与儒学传统思想的继承,G633.2
  3. 瑞丽市农村中学德育问题研究,G631
  4. 中职学生数学学习中的非智力因素研究,G633.6
  5. 调整云南高等教育结构的策略研究,G649.2
  6. 云南普通高等教育区域均衡发展研究,G649.2
  7. 文山师专教师教育一体化发展探究,G658
  8. 苗族传统文化与苗族教育的关系研究,G759.2
  9. 尼日利亚女子基础教育问题研究,G543.7
  10. 巴西促进教育公平的政策研究,G577.7
  11. 儒家教育思想中的主体间性思想研究,G40-09
  12. 基于“童谣体验”的小学生诚信教育研究,G621
  13. 西安地区高校体育教育专业本科教育实习现状及对策研究,G807.4
  14. 黑龙江省高职院校公共体育舞蹈课程开展现状与对策研究,G834
  15. 动态教材的设计与应用研究,G434
  16. 学前教育专业教师口语技能培养研究,G652.4
  17. 沈阳市初中地理生本课堂现状调查研究,G633.55
  18. 连山山区中学如何开展海洋教育的研究,G632.0
  19. 广州与河源中学地理教育区域差异分析,G633.55
  20. 结合中学地理教学开展低碳教育的探讨,G633.55
  21. 加强中学生命教育的必要性及其路径探究,G631

中图分类: > 政治、法律 > 中国共产党 > 党的建设 > 党的基层工作 > 文教、卫生
© 2012 www.xueweilunwe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