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论文 > 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题录展示

论互联网对中国民主政治发展的影响

作 者: 李敏妍
导 师: 谢海光
学 校: 上海交通大学
专 业: 政治学理论
关键词: 互联网 民主政治 网络民主 政治社会化 公民社会
分类号: D621
类 型: 硕士论文
年 份: 2009年
下 载: 138次
引 用: 1次
阅 读: 论文下载
 

内容摘要


科学技术作为一种最革命的力量,历来是推动人类社会发展和文明进步的主要动力。网络技术的发展推动信息化的进程,信息化孕育和敦促人类社会产生一种新的文明形态,由此信息化已经超越了其作为“工具”、“手段”的本来形态而成为了一种“方法论”。网络技术的出现和发展,必然会对民主政治产生深刻的影响。无论从技术还是“方法论”,网络从不同的角度影响着民主,改善并促进着民主的发展,改变着民主的运作形式,网络民主成为时代的一个热点间题。互联网或对全球民主政治发展的作用日益增大,而中国民主政治推进中网络民主的研究仍处于起步阶段。本文的研究思路和主要内容是:一、从政治学理论入手,挖掘“网络民主”的概念和内涵;二、从宏观角度分析研究互联网发展对民主政治的影响;三、通过美国总统大选为案例,简要分析互联网发展对发达国家民主推进作用;四、案例分析分析中国民主政治推进过程中互联网的作用;五、在此基础上,提出如何更好地发展中国网络民主的对策。目前,关于互联网对民主政治的宏观研究,国外处于领先地位,国内尚处于起步阶段。大部分学者已经达成共识:互联网的发展对民主政治有作用。但是,究竟互联网的发展对今天的中国民主政治发展带来了哪些影响,如何利用好互联网和网络民主,为中国民主政治起到良好的作用,缺乏全面充分的研究,也未能得到应有的重视。《论互联网对中国民主政治发展的影响》旨在从梳理互联网对民主政治的宏观影响出发,结合中国网民行为抽样调研的数据和经典案例分析,总结互联网和网络民主对中国民主政治的影响,并提出一些思考。

全文目录


摘要  3-4
Abstract  4-5
目录  5-8
1、引言  8-11
2. 网络民主民主政治  11-19
  2.1 民主的概念及相关理论  12-14
    2.1.1 民主  12-13
    2.1.2 有关民主的几种理论  13-14
  2.2 网络民主与网络民主政治  14-19
    2.2.1 网络民主  14-16
    2.2.2 网络民主政治核心:政治参与  16-17
    2.2.3 网络民主政治形式:政治社会化  17-18
    2.2.4 网络民主政治环境:公民社会  18-19
3. 互联网对民主政治的影响  19-31
  3.1 互联网对民主政治的正面影响  20-28
    3.1.1 互联网优化了政治参与的途经  20-21
    3.1.2 互联网打破了信息传递的壁垒  21
    3.1.3 互联网弱化了集中控制的能力  21-23
    3.1.4 互联网促进了议程设置的自主  23-24
    3.1.5 互联网增加了公民参与的机会  24-25
    3.1.6 互联网扩展了公共交流的空间  25-26
    3.1.7 互联网强化了全球政治的交融  26-27
    3.1.8 互联网拓宽了民主政治的外延  27-28
  3.2 互联网对民主政治的可能负面影响  28-31
    3.2.1 互联网可能导致民主无序化发展  28-29
    3.2.2 互联网可能强化技术官僚统治  29-30
    3.2.3 互联网的发展可能加剧两极分化  30-31
4. 美国网络民主的典型事件回顾与浅析  31-38
  4.1 互联网帮助奥巴马当选  31-34
  4.2 美国民众对网络民主的接受  34-36
  4.3 总统新政建立“开源性民主”  36-38
5 中国网络民主的典型事件回顾与浅析  38-55
  5.1 邱庆枫事件  40-44
    5.1.1 事件经过  40-41
    5.1.2 事件的网络效应  41-42
    5.1.3 网络在事件中的作用分析  42-44
    5.1.4 后续影响  44
  5.2 孙志刚事件  44-52
    5.2.1 事件经过  44-46
    5.2.2 网络在事件中的作用  46-47
    5.2.3 事件评价  47-52
  5.3 厦门PX 案  52-55
    5.3.1 事件经过  52-54
    5.3.2 网络在事件中的作用  54-55
6. 互联网对中国民主政治的影响  55-64
  6.1 中国网络民主的特质浅析  55-57
  6.2 互联网对中国民主政治的正面影响  57-60
    6.2.1 互联网推进政府民主治理  58
    6.2.2 互联网提高公民政治参与度  58-59
    6.2.3 互联网创造全新的民主监督模式  59-60
  6.3 互联网对中国民主政治的负面影响  60-61
    6.3.1 互联网无序化使民主政治的理性度降低  60
    6.3.2 互联网弱监管使民主政治的保障性降低  60-61
  6.4 中国互联网对民主发展的影响历程  61-64
7. 利用互联网推进中国民主政治发展  64-71
  7.1 构建健康和谐的网络民主平台  64-67
    7.1.1 增强公民有序参与网络民主的意识  65-66
    7.1.2 加强网络道德和思想政治教育  66
    7.1.3 促进中国网络民主法制化  66
    7.1.4 加速政府机关电子政务建设  66-67
    7.1.5 加大科学技术力量投入  67
  7.2 建立完善民意民情信息分析研判机制  67-70
    7.2.1 增强民意民情分析研判的意识  67-68
    7.2.2 做好民意民情分析研判的部署  68-70
  7.3 努力培养良好的网上公民社会  70-71
8. 结论  71-72
参考文献  72-77
致谢  77-78
攻读学位论文期间学术论文和科研成果目录  78

相似论文

  1. 塞缪尔·亨廷顿的政治稳定理论研究,D09
  2. 毛泽东、邓小平民主政治思想比较研究,A841
  3. 国内植物园网站分析与上海植物园网站开发,TP393.092
  4. 网络舆情的政府治理研究,G206
  5. 建国初期学校教育的政治社会化历史考察,G529
  6. 互联网组织的公民行动与积极行动者,G206
  7. “中国NGO”的发展现状研究,D632.9
  8. 建立虚拟班级对我国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及对策研究,G641
  9. 中国区域性网上社区的舆情研究,G206
  10. 走出数字时代的版权困境,G230.7
  11. 解放战争时期毛泽东民主政治思想研究,A841
  12. 互联网时代下的中国网络政治发展研究,D621.5
  13. 村民自治视野下的山西农民政治社会化研究,D422.6
  14. 当代中国政治社团发展研究,D665
  15. 当代中国民间组织的发展状况及政策建议,D632.9
  16. 新农村建设中村民的公民意识提升路径探析,C912.82
  17. 网络舆情的形成机制研究,G206
  18. 试论发展党内民主中的党员权利保障问题,D262.1
  19. 公民社会视角下的高校学生社团研究,G645.5
  20. 山西谘议局研究(1909-1911),K257
  21. 奥巴马的网络营销竞选策略实证分析,D771.2

中图分类: > 政治、法律 > 中国政治 > 政治制度与国家机构 > 政治制度
© 2012 www.xueweilunwe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