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论文 > 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题录展示

农村残疾人社会保障问题研究

作 者: 黄海明
导 师: 张俊良
学 校: 西南财经大学
专 业: 人口学
关键词: 新农村建设 残疾人 社会保障 残疾人社会保障
分类号: D669.69
类 型: 硕士论文
年 份: 2009年
下 载: 218次
引 用: 0次
阅 读: 论文下载
 

内容摘要


“农,天下之大本,民所恃以生也”,党中央从统筹城乡发展的战略高度出发,于十六届五中全会适时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战略任务,深刻反映了落实科学发展观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时代要求。然而人人生而平等,在尊严和权利上一律平等,残疾人作为一种特殊的社会弱势群体,其生活状况和社会地位体现着一个社会的文明程度,是衡量社会是否和谐的重要标志,因此关注农村残疾人、重视发展农村残疾人社会保障事业也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题中应有之义。为了掌握残疾人最新实际情况,并为制定残疾人事业发展规划及有关法规、政策提供依据,我国于残疾人事业“十一五”发展规划开局之年---2006年开展了第二次全国残疾人抽样调查,本文在分析、整理四川省第二次全国残疾人抽样调查数据的基础上,采用实证与规范、定量与定性相结合的研究方法,进而探讨四川省农村残疾人社会保障现状,以期为四川省新农村建设建言献策。本文按照“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逻辑顺序,逐层展开,构成了全文三大章共八小节的内容:第一章,导论,由三节内容构成。在本章中,第一节简要阐述了选题的背景和意义,认为农村残疾人社会保障事业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题中应有之义,也是落实科学发展观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时代要求;第二节在此基础上对国内相关文献研究进行述评,认为现有的研究成果虽然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和理论参考价值,但缺乏系统性、具体性,因而有必要进一步探讨农村残疾人社会保障问题,同时也奠定了本文研究的理论基础;第三节紧接着对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残疾人、社会保障、残疾人社会保障等相关概念进行了较为详细的分析和界定,特别是对当前残疾人社会保障模式进行了划分,回顾了中国残疾人社会保障发展历程。第二章,四川省农村残疾人社会保障,本章是本文的重点,也是本文的点睛所在,由两小节内容构成。在本章中,第一节从人口学角度出发,先后分析了四川省农村残疾人口数量特征、人口质量特征、人口年龄结构特征和人口收入特征,初步掌握了四川省农村残疾人群体情况。第二节首先简要回顾了四川农村残疾人社会保障事业发展总体发展情况,由于研究资料比较匮乏,只能从四川省残疾人社会保障事业中窥见一斑,总体上说,四川省农村残疾人社会保障事业取得了长足发展;然后,在此基础上依据四川省第二次全国残疾人抽样调查数据,从最低生活保障、社会保险和社会救济三个方面详细阐述了农村残疾人社会保障现状:在最低生活保障方面,全省有23.67万农村残疾人享受到当地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占农村残疾人总数的4.89%,比全国低0.23个百分点,与此同时,城乡残疾人享受最低生活保障差距很大,其中城市残疾人是最大的受益群体,占有绝对优势,高出农村58个百分点;在社会保险方面,农村残疾人的社会保险事业差强人意,四川省16岁及以上的农村残疾人在业人口比例为43.20%,但是没有一项保险的参加率达到甚至超过该比例,说明社会化的保障机制还没有在农村残疾人这一最需要得到保障的特殊困难群体中普遍建立起来,究其原因,这种现状是与长期以来的城乡二元经济结构分不开的;在社会救济方面,有51.66万农村残疾人接受过定期或不定期的救济,占农村残疾人口总数的10.67%,虽然比城市高0.73个百分点,却比全国低2.03个百分点,同时只有36.10%的农村残疾人曾接受过服务或扶助,而且与农村残疾人的主要需求内容相比,接受的服务或扶助的结果却不尽如人意。由于社会保障尤其是社会保险与劳动就业、国民教育存在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彼此之间是互促互助的,因此,本文紧接着结合统计学中的相关分析与回归分析方法,利用SPSS工具,以在业人口和受教育人口为自变量,对四川农村残疾人基本养老保险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保险分别进行分析,力图揭示农村残疾人就业、教育水平与上述两种保险内在关系:从理论上而言,就业、教育与养老保险、医疗保险之间应该是一种正相关关系,但是通过分析,本文发现就业与养老保险、医疗保险之间是一种负相关关系。之所以出现此种情况,主要是因为原始数据质量、随机误差项独立性差、自变量之间存在线性关系、农村社会保险机制不完善等因素影响了回归模型的可靠性;尽管如此,本文认为,由于受年龄、就业水平和层次、传统养老观念等因素影响,以及社会保险中交纳的自筹资金负担较重,参加保险后,生活难以为继,导致农村残疾人参加社会保险的积极性不高,从而造成参保率过低。第三章,四川省农村残疾人社会保障的制度设计,由三小节内容构成。社会保障的一项主要目标就是通过对社会弱势群体的扶助实行社会公平,而残疾人是社会中具有特殊困难的典型的弱势群体,因此基于人道主义的精神、实现社会公正的价值取向及社会保障制度的内在要求,残疾人应该受到国家与社会的特殊关怀与照顾,残疾人社会保障制度应当担当起这样的责任,故在本章中,从基本宗旨原则、社会资本、志愿者等宏观和微观等不同层次和角度,提出了四川省完善残疾人社会保障制度的设想,认为四川省完善残疾人社会保障制度,应该侧重这些方面:第一,农村残疾人社会保障应该既贯彻社会保障的基本宗旨,同时又能充分考虑和体现残疾人群体对社会保障需求的特殊性;第二,针对不同程度的农村残疾人应实施分类施救、分类施保,区分不同需求,突出以未就业残疾人和重度残疾人为重点的保障;第三,农村基层残疾人社会保障体系要因地制宜,贫困地区以扶贫为主,中等地区在此基础上发展福利事业,富裕地区以社区为单位开展以养老保险、医疗保险为重点的各种社会保险;第四,在家庭之外挖掘其他社会支持资源,尤其是充分发挥各级政府在保障和扶助农村残疾人方面的主导作用,非政府组织在社会福利和社会救助领域发挥其扶助社会弱势群体的特殊作用,积极推进残疾人社会保障工作的社会化进程;第五,重视发挥农村社区在残疾人社会保障的作用,不仅要培养专业的农村社区残疾人工作队伍,还要以农村社区青少年为介入点,积极鼓励青少年为村里的残疾人提供力所能及的帮助;第六,政府应大力发展和完善志愿者事业,充分发挥青年志愿者组织对残疾人的志愿服务的特色和优势;第七,加强残疾人社会保障资金的运营与管理工作,一方面残疾人社会保障资金由社会自治性机构组织管理,避免各级政府及任何机构对残疾人社会保障基金的影响和干预,另一方面,借鉴国外较成熟的社保基金的运行,对残疾人社保基金进行合理分块,合理进行投资组合。本文的写作,力图在以下方面有所创新:第一,选题方面。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在新形势下促进农村经济社会全面发展的重大战略部署,深刻反映了落实科学发展观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时代要求,同时我国继1987年第一次全国残疾人抽样调查,时隔近20年后,又于2006年开展了第二次全国残疾人抽样调查,因此试图利用此契机,紧扣新农村建设主题,以四川为例,对农村残疾人社会保障问题进行探讨。第二,研究视角方面。本文从人口学角度,对四川农村残疾人群体的人口结构特征做了较为详致的分析,并在此基础上,通过对抽样调查数据处理,结合统计学知识,利用SPSS软件,建立了回归模型。第三,解决问题思路方面。本文主要从宏观和微观不同层次、不同角度对农村残疾人社会保障工作提出了一些有益的设想。本文的写作,主要有以下不足之处:第一,缺乏区域性比较。在写作之处,本文曾尝试按照四川经济发展水平进行区域比较,由于学识浅薄,研究水平有限,对四川缺乏了解,抽样调查的样本代表性不强,本文不得已放弃这一尝试。第二,本人操作SPSS能力不强,加之研究资料比较匮乏,使本人难免存在一些不足之处,尤其是在结合统计学知识、利用SPSS软件建立回归模型方面,欠缺必要的模型修整等理论知识。第三,本文写作时间较早,未能及时搜集残疾人社会保障事业的最新发展资料,与时俱进。以上几点是本人今后应当努力的方向,恳请大家批评指正。

全文目录


摘要  3-7
Abstract  7-11
1. 导论  11-25
  1.1 背景和意义  11
  1.2 文献综述  11-13
  1.3 相关概念界定  13-25
    1.3.1 关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13-15
    1.3.2 关于残疾人  15-17
    1.3.3 关于社会保障  17-21
    1.3.4 关于残疾人社会保障  21-25
2. 四川省农村残疾人社会保障  25-44
  2.1 四川省农村残疾人的人口学特征  25-30
    2.1.1 农村残疾人口数量特征  25-26
    2.1.2 农村残疾人口质量特征  26-27
    2.1.3 农村残疾人口年龄结构特征  27-29
    2.1.4 农村残疾人口收入特征  29-30
  2.2 四川农村残疾人社会保障事业  30-44
    2.2.1 四川农村残疾人社会保障事业总体发展情况  30-31
    2.2.2 四川省农村残疾人社会保障现状  31-44
3. 四川省农村残疾人社会保障的制度设计  44-51
  3.1 宗旨原则  44
  3.2 目标  44-45
  3.3 具体措施  45-51
参考文献  51-53
后记  53-54
致谢  54-55
在读期间科研成果目录  55

相似论文

  1. 美国退伍军人社会保障制度研究及其对我国的启示,E712
  2. 城郊型新农村党的基层组织建设研究,D267.2
  3. 中越北部湾划界后广东省渔民社会保障体系建设研究,F323.89
  4. 我国社会保障预算模式的选择与建构研究,D632.1
  5. 对下肢体残疾者裤装结构与功能特性的研究,TS941.2
  6. 乡村生态系统服务功能评估与研究,X171
  7. 和谐社会视野下的渔民社会保障问题研究,D632.1
  8. 关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哲学思考,B03
  9. 土地承包经营权置换城镇社会保障模式研究,D632.1
  10. 丽江市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研究,D67
  11. 完善城乡社会救助体系研究,D632.1
  12. 上海市农民工社会保障问题研究,D632.1
  13. 城镇化进程中我国东南沿海失地农民权益保障研究,D422.6
  14. 新农村建设中完善大学生村官工作长效机制研究,D422.6
  15. 苏州市农民工社会保障问题研究,D412.6
  16. 新农村建设中农民法制教育研究,D920.0
  17. 盐城市新农村建设中基层组织建设研究,D422.6
  18. 新农村建设视角下农业高职院校发展研究,G718.5
  19. 盐城市农业信息化现状、问题及对策研究,F320.1
  20. 浙江省瑞安市失地农民社会保障体系研究,F327
  21. 温州市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现状与对策研究,F327

中图分类: > 政治、法律 > 中国政治 > 社会生活与社会问题 > 残疾人
© 2012 www.xueweilunwe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