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论文 > 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题录展示
生态文化:内涵、价值、培育
作 者: 黄艳凤
导 师: 方世南
学 校: 苏州大学
专 业: 政治学理论
关键词: 生态学 生态文明 生态文化 可持续发展
分类号: D621
类 型: 硕士论文
年 份: 2009年
下 载: 314次
引 用: 0次
阅 读: 论文下载
内容摘要
随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和科学技术的不断提高,人们在认识改造社会的同时也引发了严重的生态危机,因此“生态文明”的建设要求便应运而生。生态文明是人类一种新型的文明形态,对人类文化发展提出了生态文化的建设要求,生态文化更是生态文明建设的关键,是当代中国政治的重要内容,是社会主义可持续发展的内在要求,建设生态文化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组成部分。我们应该注重生态文化的构建,以马克思的生态观为指导,批判地继承中国传统文化的生态文化思想,同时应吸收现代西方生态文化的积极成果,进行整合与创新,从而建设社会主义崭新的生态文化体系。本文从政治学的角度对生态文化的内涵、价值和培育三个方面进行论述。揭示了生态文化的涵义以及价值体现,指出了培育生态文化的基本路径,阐明了建设生态文化是保证人类社会能够朝着可持续发展的方向发展,最终构建一个环境友好型的和谐社会的重要举措。
|
全文目录
中文摘要 3-4 Abstract 4-7 导论 7-16 (一) 研究缘起 7-9 (二) 概念界定 9-12 1、生态 9-10 2、文化 10-11 3、文明 11-12 (三) 研究现状 12-14 1、国外相关研究综述 12-13 2、国内相关研究综述 13-14 (四) 本文写作思路及工作 14-16 一、生态文化的内涵 16-26 (一) 生态文化的定义 16 (二) 生态文化的结构内容 16-23 1、物质生态文化 17 2、精神生态文化 17-23 2.1 生态哲学 18-19 2.2 生态政治学 19-20 2.3 生态伦理学 20-21 2.4 生态美学 21 2.5 生态法学 21-22 2.6 生态教育 22 2.7 生态科技文化发展 22-23 3、制度生态文化 23 (三) 生态文化的特征 23-26 1、生态文化具有传承性 23-24 2、生态文化具有多样性 24 3、生态文化具有地域性和时代性 24 4、生态文化具有明显的国际性 24-25 5、生态文化具有广泛的群众性 25 6、生态文化具有可持续性 25-26 二、生态文化的价值 26-32 (一) 生态文化促进人类生活方式的转变 26-28 (二) 生态文化是生态文明建设的推动力 28-29 (三) 生态文化是社会生产可持续发展的基础 29-30 (四) 生态文化是构建和谐社会的精神保障 30-32 三、生态文化的培育 32-40 (一) 树立生态文化价值观 32-33 (二) 弘扬优秀的传统生态文化,摒弃消极因素 33-34 (三) 创造良好的生态文化培育环境 34-35 (四) 注重生态文化人才队伍的培养 35-36 (五) 大力推行生态文化建设的公众参与 36-39 (六) 加强国际间的交流与合作以推动生态文化的全球整体发展 39-40 结束语 40-41 参考文献 41-44 攻读学位期间公开发表的论文 44-45 后记 45
|
相似论文
- 云南民族旅游地城市化进程中的文化变迁研究,F592.7
- 高校绿色办公指标体系的设计与评价研究,G647
- 基于能源消耗的建筑工程生态足迹评价,X826
- 羊栖菜、半叶马尾藻生态学特性的初步研究,S917.3
- 高原湖泊湖区可持续发展评价体系及模式研究,X22
- 西部地区发展低碳经济与生态文明建设的探讨,X24
- 生态文明建设评价指标体系,X2
- 遭遇乌托邦:生态学马克思主义的困境及其可能出路,X2
- 哈尼族聚落乡土建筑“再生”之路研究,C95
- 大学生生态文明观的哲学思考,G641
- 玉米生态核雄性不育系春杂的鉴定与初步研究,S513
- 由“两个和解”到“两型社会”,D61
- 江苏省作物生产生态足迹与消费生态足迹评价,F123
- 傣族生态文化及其法律保护研究,D922.6
- 马克思主义生态思想与中国生态文明建设研究,A811
- 抗高效氟吡甲禾灵日本看麦娘生态适应性及其机制的初步研究,S451.2
- 江苏蚕业可持续发展研究,F326.3
- 笔架山景区旅游生态足迹实证研究,F592.7
- 马克思主义生态观与生态文明建设研究,A811
- 低碳时代中国生态文明建设新路径研究,X2
- 基于可持续发展观的森林经营权益融资创新研究,F326.2
中图分类: > 政治、法律 > 中国政治 > 政治制度与国家机构 > 政治制度
© 2012 www.xueweilunwen.co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