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论文 > 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题录展示

地方政府回应研究

作 者: 杨晓艳
导 师: 胡伟
学 校: 上海交通大学
专 业: 公共管理
关键词: 政府回应 公民参与 机制建设
分类号: D625
类 型: 硕士论文
年 份: 2009年
下 载: 92次
引 用: 1次
阅 读: 论文下载
 

内容摘要


现代政府的实质是以民为本的服务型政府,政府只有通过提供充足优质的公共服务,才能证明自己存在的价值与合法性。政府回应是现代行政管理理论与实践中的重要问题。提高政府回应的能力,是当前各国行政改革的价值取向之一。本文以公共管理、公民政治参与以及服务型政府的相关理论为依据,通过对政府回应理论与实践形成背景、发展历程的总结梳理,分析政府回应的内涵实质、层次表现与基本特征,研究探讨了政府回应的相关理论问题。对我国地方政府回应作了系统地梳理和分析,指出当前地方政府回应缺失的原因。并以上海市杨浦区为例,分析其在建设服务型政府过程中加强地方政府回应实践取得的成绩和值得借鉴之处。介绍国外提升政府回应能力的有益经验,研究我国地方政府在转型时期,如何提升回应能力,实现有效服务的对策。本文分五个部分进行研究:第一部分是关于政府回应理论概念的分析。介绍政府回应问题的背景及研究意义、国内外研究的现状;其次介绍文章研究的目的、内容、结构框架和研究方法。第二部分是关于政府回应的理论分析。介绍了政府回应理论的缘起及发展,归纳出三种政府回应模式,依次是行政管制型政府回应模式、市场取向型政府回应模式、民主治理型政府回应模式,并对政府回应的内涵与层次表现进行了阐述,最后着重介绍了政府回应的基本特征。第三部分,通过对我国地方政府回应建设的分析,笔者认为我国当前地方政府已逐渐重视并加强政府回应建设,但尚处在初级阶段,从回应的快捷性来看,回应迟缓;从回应的公正性来看,回应失衡,从回应的有效性来看,比较低效。笔者从决定政府回应的三个关键要素(行政机构、公民参与、回应机制)的发展现状出发,分析我国现阶段地方政府回应缺失的原因。第四部分,以上海市杨浦区在政府回应方面的创新实践——“网上评议政府”和“一线工作法”作为案例分析,在加强政府与民众之间的有效互动、增强民众主动参与积极性、提高政府科学决策能力以及改善政府服务意识等方面取得了一定成效,但也存在回应尚处被动、制度机制建设有待深化和回应能力有待增强等诸多问题,其中有些障碍是地方政府这一层面难以突破,希望以更宽的视角思考我国地方政府回应建设。第五部分,通过上述章节的分析,借鉴国外有益经验,笔者认为加强地方政府回应建设应把握务实、迅捷、效率原则,其功能定位具体体现在价值性和技术性两个方面,建议从四个方面入手,第一,加强理性官僚制建设;第二,扩大公民政治参与渠道;第三,变革政府层级架构;第四,完善政府决策制度。

全文目录


摘要  4-6
ABSTRACT  6-11
第一章 绪论  11-18
  第一节 研究背景及意义  11-12
  第二节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5
    一、国外相关研究  12-13
    二、国内相关研究  13-15
    三、综合结论  15
  第三节 研究内容、结构安排与基本方法  15-18
    一、研究内容及结构安排  15-16
    二、研究方法、创新及局限  16-18
第二章 政府回应研究的理论视角  18-26
  一、政府回应的理论发展  18-21
  二、政府回应内涵及层次表现  21-24
  三、政府回应的基本特征  24-26
第三章 我国地方政府回应能力考察  26-41
  第一节 我国地方政府回应机制建设的历史与现状  26-29
    一、发展阶段  26-27
    二、制度创新与转型阶段  27-29
  第二节 地方政府回应存在的问题  29-32
    一、回应迟缓  29-30
    二、回应失衡  30-31
    三、回应低效  31-32
  第三节 地方政府回应缺失的原因分析  32-41
    一、转型期行政机构的弊端  32-34
    二、公众参与存在问题  34-37
    三、回应机制建设不完善  37-41
第四章 地方政府回应能力建设——以上海市杨浦区为例  41-48
  第一节 杨浦区加强政府回应的机制建设  41-45
    一、“网上评议政府”的运作概况  41-43
    二、“一线工作法”的运作概况  43-45
  第二节 杨浦区政府回应实践存在的问题及启示  45-48
    一、回应意识尚处被动  45
    二、制度建设有待深化  45-46
    三、回应能力存在缺失  46-48
第五章 提升地方政府回应能力的对策  48-62
  第一节 国外提升政府回应能力的经验  48-51
    一、主动公开政府信息  48-49
    二、坚持平等沟通协商  49
    三、注重电子政府建设  49-50
    四、大力发展第三部门  50-51
  第二节 我国地方政府回应机制建设的原则与功能定位  51-53
    一、回应机制建设的原则  51-52
    二、我国地方政府回应机制建设的功能定位  52-53
  第三节 提升我国地方政府回应能力的对策建议  53-62
    一、加强理性官僚制建设  53-54
    二、扩大公民政治参与渠道  54-58
    三、变革政府层级架构  58-59
    四、完善政府决策制度  59-62
结束语  62-63
参考文献  63-65
致谢  65-66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66

相似论文

  1. 服务型政府决策机制初探,D035
  2. 城市居民的公民参与;结构与测量,B849
  3. 公民参与地方税务部门绩效评估研究,F812.42
  4. 我国反腐倡廉中公民参与问题研究,D630.9
  5. 基层政府回应力研究,D630
  6. 新公共服务理论视角下的政府机构改革研究,D630
  7. 政府信息公开及公民参与研究,D630
  8. 我国基层政府回应能力研究,D625
  9. 完善民主党派民主监督研究,D665
  10. 我国政府回应问题研究,D630
  11. 我国政府公共决策过程中回应机制的建构研究,D630
  12. 我国政府回应机制建设研究,D630
  13. 枣庄市政府回应制度研究,D630
  14. 网络民意与网络问政,D630
  15. 基层海关内控机制建设研究,F752.5
  16. 农村卫生室的困境与出路,R197.1
  17. 灾害危机管理中的政府回应:困难和实现对策,D630
  18. 我国网络民意政府回应问题研究,D630
  19. 公民参与行政监察的影响因素及对策研究,D630
  20. 群体性事件中的政府回应研究,D630

中图分类: > 政治、法律 > 中国政治 > 政治制度与国家机构 > 地方各级人民政府
© 2012 www.xueweilunwe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