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论文 > 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题录展示

现代性视域中社会主义思潮与资本主义思潮比较研究

作 者: 杨岩峰
导 师: 刘晨晔
学 校: 辽宁师范大学
专 业: 科学社会主义与国际共产主义运动
关键词: 现代性 资本主义思潮 社会主义思潮 比较研究
分类号: D61
类 型: 硕士论文
年 份: 2009年
下 载: 19次
引 用: 0次
阅 读: 论文下载
 

内容摘要


一直以来,我们已经习惯了把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看作两种对立的意识形态,把社会主义理论与资本主义理论当成两个对立的理论体系,把社会主义制度与资本主义制度视为两种对立的社会制度,也正是由这种认识出发,导致了资本主义国家与社会主义国家的之间长达近半个世纪的冷战。然而,即使是在冷战的高峰期,那些一贯严肃的学者也会发现,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无论是理论还是实践总有颇多的相似的之处:从资本主义国家来看,不断地在强化宏观干预以实现反危机,不断地在完善社会福利以维护社会公平,不断地在缩短工时来扩大工人的自由,同时吸收工人参与企业管理,发行企业职工股使多数工人成为股东,提高个人工资,走高工资、高消费的发展道路,如此等等;从社会主义国家来看,正在逐步重视和肯定个人利益的正当性,而且在日益肯定价值规律的客观性,同时不断地完善民主、法制,希望从制度上落实和保护公民权利,等等。伴随着社会主义国家的改革开放,特别是冷战结束以来,两种制度国家之间的交往与合作日益增多、频繁,相互学习与借鉴的范围和领域也不断拓宽,这使得共识也日渐增多、加深。甚至马克思、恩格斯当年预言的共产主义社会发展的目标,如今已经部分地在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变为现实,如三大差别的消失等。所有这些无不对传统的资本主义理论和社会主义理论提出挑战,人们不禁要问: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到底是资本主义出了问题,还是社会主义出了问题,抑或是双方都出了问题?到底是一双什么样的“上帝之手”在冥冥之中掌控着两种制度?未来的出路到底何在?当我们带着这些现实生活实践提出的尖锐问题,重新审视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产生和发展的历史时,我们不禁发现,它们都是我们的先人在思考人类如何从传统社会走向现代社会问题的思想成果,它们共同推动了人类的现代化之旅,它们也共同塑造了当代人类文明的根基——现代性。正是现代性的产生,现代社会的到来使得主体性“人”的地位,被世人发现,并被肯定下来。正是出于对主体性“人”的权利的理性追求,才会有了出于为保障主体性“人”的各项权利而构建的两种制度方案,并最终形成了两种思潮。于是我们发现其实社会主义思潮和资本主义思潮是同根同源的,他们从相同的出发点即“人”的主体性地位出发,从人类自由、平等等应有权利上展开思维,寄希望于建构可以有效保障人的各项权利的制度。然而由于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首先登场,造成了两种思潮诉求侧重点的不同,资本主义思潮更关注于新制度的起源和可行性,而成了资本主义制度的设计者和维护者;社会主义思潮更关注于新制度的问题和完善性,而成了资本主义制度的批判者和重构者,由此使二者从相同的主体出发,而最终走入了不同的归宿。时至今日,虽然现代性已然面临多方面的挑战,但现代性大厦的根基并没动摇,人、人性、人道、人的需要,以及由此派生的民生、民有、民享等等,依旧是我们今天思考所有问题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因此,我们理解,这个颇多微词但依旧在人类文明大厦中傲然屹立的现代性正是掌控上述格局的“上帝之手”。所以,我们需要立足现代性视域重新审视当今世界这两大思潮、两种制度、两类国家的相互关系,并由此,我们将会发现一个解释今天世界的许多尖锐问题的全新维度。

全文目录


中文摘要  4-6
Abstract  6-10
引言  10-14
  (一) 本论文选题的国内外研究现状  10-12
    1. 国外学者对于资本主义与社会主义关系的研究  10-11
    2. 国内学者对于资本主义与社会主义关系的研究  11-12
  (二) 本论文研究意义  12-13
  (三) 本论文所用研究方法  13
  (四) 本论文主要创新点  13-14
一、现代性的兴起与确立  14-20
  (一) 文艺复兴与人的再发现  15-16
    1. “镜像人”——古希腊对人的认识  15
    2. “神造人”——中世纪人的状况  15-16
    3. “世俗人”——文艺复兴肯定的“人”  16
  (二) 开辟理性新天地的启蒙运动——现代性逻辑方式的确立  16-18
    1. 启蒙运动澄明了理性  17
    2. 理性奠定了现代性逻辑根基  17-18
  (三) 技术进步铸就新世界的物质基础——现代性的原动力  18-20
    1. 技术的进步使生产方式发生改变  18-19
    2. 技术的进步使人彻底摒弃了“神”  19
    3. 技术进步带来理性逻辑方式  19-20
二、现代性视域中两种思潮早期社会建构路径的比较  20-28
  (一) 资本主义思潮构建的现代社会蓝图  20-24
    1. 对于民主的追求  21-22
    2. 对于法治的崇尚  22-23
    3. 对自由的渴求  23-24
  (二) 社会主义思潮构建的理想王国  24-28
    1. 对于民主的追求  25
    2. 对法治的崇尚  25-26
    3. 对自由的渴求  26-28
三、科学社会主义诞生后两种思潮的社会建构路径比较  28-38
  (一) 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产生  28-29
    1. 科学社会主义产生的现实基础  28-29
    2. 科学社会主义产生的理论基础  29
  (二) 资本主义与社会主义发展中的分疏  29-38
    1. 关注主体人  29-30
    2. 突出自由和解放主题  30-33
    3. 批判现实社会  33-34
    4. 重视制度建构  34-36
    5. 突出物质生活资料生产  36-38
结论  38-39
注释  39-42
参考文献  42-44
后记  44

相似论文

  1. 普通高校体育教育专业运动解剖学教材结构的研究,G807.4
  2. 中印小学信息技术课程内容之比较研究,G623.58
  3. 来华西方左翼思想家看社会主义在中国,D61
  4. 中国大陆与台湾专业体育院校体操类课程内容的比较研究,G831
  5. 数字时代不同类型高校图书馆读者阅读倾向比较研究,G258.6
  6. 艺术体操教学中三种直观教学法的比较研究,G834
  7. 新时期我国东西部农民分化比较研究,D663.2
  8. 人教版、苏教版《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必修)》的比较研究,G633.3
  9. 河南省新乡市中学学校美术教学和校外美术教学的比较研究,G633.955
  10. 英国和美国公务员录用制度比较研究,D756.1
  11. “人教版”与“上科版”高中物理教科书必修本STS内容的比较研究,G633.7
  12. 改琦与罗塞蒂女性绘画形象比较研究,J20-03
  13. 中日初中数学教材例题的综合难度之比较研究,G633.6
  14. 中职物理(通用类)教材的比较研究,G633.7
  15. 中英两国中学历史课史料教学比较研究,G633.51
  16. 现行人教版和苏教版高中语文教科书(必修)助学系统的比较研究,G633.3
  17. 异工同曲论“夕阳”,J624.1
  18. 山东筝派与河南筝派的比较研究,J632.32
  19. 莫扎特《G大调第一长笛协奏曲》演奏版本比较研究,J624.1
  20. 全自动视野检查中正常策略和快速策略的比较研究,R775
  21. 汉语和日语中的同形字比较研究,H36

中图分类: > 政治、法律 > 中国政治 > 中国革命和建设问题
© 2012 www.xueweilunwe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