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论文 > 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题录展示
论我国政治文明进程中的农民政治参与
作 者: 闫智平
导 师: 陈纯仁
学 校: 湘潭大学
专 业: 思想政治教育
关键词: 政治文明 农民 政治参与 有序政治参与
分类号: D621.5
类 型: 硕士论文
年 份: 2009年
下 载: 102次
引 用: 1次
阅 读: 论文下载
内容摘要
政治文明是人们在政治生活中取得的积极成果,是政治参与的基本保证;而政治参与是指普通公民或公民团体通过一定的方式或渠道试图影响政府人事构成和政府政策制定及执行的活动,它不仅是民主政治发展的重要内容,也是政治文明的内在要求和推动力。两者在政治发展过程中相互促进,不断完善。改革开放以来,随着农村经济的快速发展,农民的政治参与热情日渐高涨,并且取得不俗的成绩,为我国政治生活注入了新鲜的血液,强有力地推动着我国的政治文明建设进程。但我们同时也应该看到,我国的农民政治参与还处于初级阶段,依然存在诸多问题:制度不健全,参与渠道不畅通;政治参与的非制度化和非均衡状况突出;“政治冷漠”现象等等。究其原因,无非有二:其一,农民自身的综合素质及其组织化程度不高;其二,农民政治参与环境不佳,具体包括现行制度供给不足,基层干部行为失范,农民缺乏社会保障及利益协调机制,农村经济基础薄弱,传统文化中落后守旧因素依然存在等。农民政治参与中所存在的缺憾与不足严重地制约着我国民主政治建设进程,这就要求我们在扩大农民有序政治参与的前提下,遵循坚持共产党的领导、尊重宪法法律和坚持循序渐进的原则,加大力度发展农村经济,优化政治参与环境,提高农民综合素质及加强其组织化程度,拓宽政治参与渠道,营造良好的舆论环境,逐步将农民政治参与引入规范化、理性化的轨道。并且,扩大农民有序政治参与不仅满足农民的参与需求,也对我国社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有利于农民自身发展,加快新农村建设进程,维护国家政治稳定及促进我国民主政治建设。此外,随着农民政治参与环境的日益优化以及农民自身素质的不断提高,农民政治参与将会呈现出如下发展趋势:农民政治参与意识将逐步向公益化转变,参与主体更加组织化,参与渠道日益拓宽,参与方式趋向理性化、制度化和经常性。
|
全文目录
摘要 4-5 Abstract 5-9 第1章 引言 9-13 1.1 选题的目的和意义 9-10 1.2 农民政治参与的研究现状及述评 10-11 1.3 研究思路、内容及创新 11-12 1.4 研究方法 12-13 第2章 政治参与与政治文明的理论概述 13-24 2.1 政治参与 13-17 2.1.1 政治参与的内涵 13-14 2.1.2 西方学者的政治参与理论 14-15 2.1.3 马克思主义的政治参与观 15-16 2.1.4 政治参与的一般形态 16-17 2.2 政治文明 17-21 2.2.1 政治文明的提出 17-19 2.2.2 政治文明的结构体系及其基本特征 19-21 2.3 政治参与与政治文明的关系 21-24 2.3.1 政治文明是政治参与的基本保证 21-22 2.3.2 有序的政治参与是政治文明建设的内在要求和推动力 22-24 第3章 我国政治文明进程中农民政治参与所存在的问题及其成因 24-36 3.1 农民政治参与的内涵和形式 24-27 3.1.1 农民政治参与的内涵 24 3.1.2 农民政治参与的形式 24-27 3.2 农民政治参与存在的问题 27-31 3.2.1 制度不健全、渠道不畅通 27-29 3.2.2 家族、宗族以及黑恶势力的干扰 29-30 3.2.3 非制度化政治参与不断增多 30 3.2.4 非均衡状况突出 30 3.2.5 “政治冷漠” 30-31 3.3 当前农民政治参与所存在问题的成因分析 31-36 3.3.1 农民自身素质偏低 31-32 3.3.2 农民组织化程度不高 32 3.3.3 农民政治参与环境不佳 32-36 第4章 扩大农民有序政治参与,推进我国政治文明建设 36-47 4.1 扩大农民有序政治参与遵循的原则 36-38 4.1.1 坚持共产党的领导 36-37 4.1.2 尊重宪法法律 37 4.1.3 坚持循序渐进 37-38 4.2 扩大农民有序政治参与的对策 38-47 4.2.1 提高农民的综合素质,增强其政治参与能力 38-39 4.2.2 建立和完善农村各种专业组织,提高农民政治参与的组织化程度 39-40 4.2.3 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夯实农民政治参与的物质基础 40-41 4.2.4 优化政治参与环境,疏通和拓宽农民政治参与的渠道 41-46 4.2.5 发挥新闻媒体的舆论导向作用,营造农民参政的舆论环境 46-47 第5章 推进和扩大农民有序政治参与的价值及发展趋势 47-55 5.1 推进和扩大农民有序政治参与的价值 47-52 5.1.1 有利于农民自身发展,提高其社会博弈能力 47-48 5.1.2 有利于推动农村社会整体发展,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进程 48-49 5.1.3 有利于维护国家政治稳定,推进和谐社会的构建 49-50 5.1.4 有利于促进我国民主政治建设,顺应政治文明的发展趋势 50-52 5.2 农民政治参与的发展趋势 52-55 5.2.1 参与意识由自利型向公益化转变 52-53 5.2.2 参与主体由个体、无组织向群体、有组织转变 53 5.2.3 参与渠道日趋多元化 53-54 5.2.4 参与方式趋向理性化、制度化和经常性 54-55 结语 55-56 参考文献 56-58 A 著作 56-57 B 期刊 57-58 致谢 58-59 附录 在读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59
|
相似论文
- 新生代农民工激励机制研究,F272.92
- 社会排斥视角下农民工子女义务教育问题新探,G521
- 发挥农民在新农村公民道德建设中的主体作用研究,D648
- 从国家农民到社会农民的农民人权嬗变,A811
- 村民自治背景下妇女政治参与研究,D442.6
- 论中国共产党党内民主的制度化建设,D262.11
- 新生代农民工权利行使的制度保障研究,D412.6
- 网络问政视野下我国政府治理优化研究,D630
- 城镇化进程中失地农民群体性突发事件研究,D630
-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农民思想教育问题研究,D422.62
- 中国政府惠农政策实证研究,D422.6
- 上海市农民工社会保障问题研究,D632.1
- 城镇化进程中我国东南沿海失地农民权益保障研究,D422.6
- 社会转型期农民思想政治教育研究,D422.62
- 苏州市农民工社会保障问题研究,D412.6
- 农民工生存状况及其影响因素分析,D412.6
- 淮安市农民培训现状及发展对策研究,G725
- 网络政治参与分析,D621.5
- 浙江省瑞安市失地农民社会保障体系研究,F327
- 南京市农民工参保意愿及其影响因素研究,D412.6
- 中国农民政治信仰碎片化问题的研究,D422.6
中图分类: > 政治、法律 > 中国政治 > 政治制度与国家机构 > 政治制度 > 公民权利与义务
© 2012 www.xueweilunwen.co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