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论文 > 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题录展示
从人的发展看当代中国的社会变迁
作 者: 罗朝远
导 师: 刘景钊
学 校: 湘潭大学
专 业: 马克思主义哲学
关键词: 社会主义 人的全面发展 社会变迁 和谐社会 马克思主义最高理想
分类号: D61
类 型: 硕士论文
年 份: 2009年
下 载: 70次
引 用: 0次
阅 读: 论文下载
内容摘要
马克思从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角度出发,将人的发展分成三个阶段:人的依赖关系占统治地位的阶段;以物的依赖关系为基础的人的独立性的阶段;“建立在个人全面发展和他们共同的社会生产能力成为他们的社会财富这一基础上的自由个性”的阶段。新中国的建立,使科学社会主义在中国从理论转化为现实。中国的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过程,也就是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全国各族人民为实现人的全面发展和共产主义理想而努力奋斗的过程。本文力图从新中国成立以来人的发展过程的角度,探讨当代中国的社会变迁。当代中国人的发展过程可分为三个阶段,本文将其比喻为“政治人”阶段、“经济人”阶段、“和谐人”阶段。“政治人”阶段,即当代中国人的发展的第一个阶段,是新中国成立后,尤其是十年文化大革命期间,处于浓郁的政治氛围的人的发展阶段。这一阶段的特征是,作为主体性的人,被卷入频繁的政治运动中。然而,频繁的政治运动使“政治人”走向了异化,人的发展开始进入第二个阶段,即“经济人”阶段,这个阶段是指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逐步确立和完善过程中人的发展阶段。在这一阶段,由于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人们纷纷涌入了商海之中,寻求经济利益的最大化。由于“经济人”在市场经济中,对物质利益的追求逐步走向了极端,社会各种不和谐因素开始突显出来,于是,党中央提出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和谐人”阶段,是指党中央提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以来的相当长时间内人的发展阶段。人的发展和社会的发展是相互联系的。当代中国人的发展历程,反映了当代中国的社会变迁。“政治人”所处的社会背景是“以阶级斗争为纲”的社会环境;“经济人”则是处于“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环境之中;而“和谐人”则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实践主体。“和谐人”与“和谐社会”是实现人的全面发展和共产主义社会,即实现马克思主义最高理想和目标的必经阶段。
|
全文目录
摘要 4-5 Abstract 5-9 引言 9-12 第1章 当代中国人的发展的三个阶段——政治人、经济人、和谐人 12-24 1.1 “政治人”及其异化 12-17 1.1.1 政治及“政治人” 12-14 1.1.2 “政治人”的形成 14-15 1.1.3 “政治人”异化 15-17 1.2 “经济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的人性复苏 17-21 1.2.1 马克思主义的人性定义 17-18 1.2.2 “经济人”:对“政治人”的反思及人性复苏 18-20 1.2.3 “经济人”的极端化 20-21 1.3 “和谐人”:对“经济人”的反思及其出路 21-24 第2章 当代中国社会变迁的三个阶段——以阶级斗争为纲、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24-40 2.1 社会变迁的涵义与内容 24-26 2.2 人的发展与社会变迁的辩证统一 26-27 2.3 以阶级斗争为纲——社会主义探索中的失误 27-33 2.3.1 从新民主主义社会走向社会主义社会——高度集权的社会主义计划经济体制的确立 27-29 2.3.2 以阶级斗争为纲——社会主义探索的失误与十年“文化大革命” 29-33 2.4 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 33-38 2.4.1 以公有制为主体,大力发展非公有制经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 33-36 2.4.2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的社会矛盾显现——经济建设过程中的不和谐因素分析 36-38 2.5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不和谐因素反思 38-40 第3章 人的全面发展与共产主义社会——马克思主义的最高理想 40-45 3.1 人的全面发展——人的发展的最高阶段,“和谐人”的终极归宿 40-42 3.2 共产主义社会——实现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的社会形态 42-43 3.3 人的全面发展与共产主义是一个历史过程 43-45 结语 45-47 参考文献 47-49 致谢 49-50 附录 个人简历、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50
|
相似论文
- 电视文化生态的建构,G220
- 马克思主义的本质,A811
- 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新问题的矛盾透视,D61
-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视阈下的增量民主研究,D621
- 遭遇乌托邦:生态学马克思主义的困境及其可能出路,X2
- 1917,俄国革命向何处去,D751.2
- 论毛泽东社会主义建设思想的创造性贡献,A841
- 论科学发展观对社会主义本质论的继承与创新,D61
- 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统领大学生党建工作研究,D267.6
- 知识分子在主流意识形态建设中的作用研究,D663.5
- 中国共产党对社会主义本质的探索,D61
- 论我国社会主义发展观演变中的思维方式变革,D61
- 社会主义女权主义研究,C913.68
- 和谐社会视野下的渔民社会保障问题研究,D632.1
- 关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哲学思考,B03
- 生态社会主义幸福观评析,B82-05
- 论中国共产党党内民主的制度化建设,D262.11
- 和谐社会构建中的“蚁族”现象研究,D669.5
-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农民思想教育问题研究,D422.62
- 昨天能自然到今天吗—教育引领,G629.2
- 马克思和谐社会思想研究,A811
中图分类: > 政治、法律 > 中国政治 > 中国革命和建设问题
© 2012 www.xueweilunwen.co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