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论文 > 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题录展示
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科学体系
作 者: 汪更林
导 师: 谢俊春
学 校: 西北师范大学
专 业: 马克思主义理论与思想政治教育
关键词: “三个代表” 科学体系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主题
分类号: D61
类 型: 硕士论文
年 份: 2008年
下 载: 30次
引 用: 0次
阅 读: 论文下载
内容摘要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在全球经济、政治、外交、军事和科技等深刻变化的背景下,应党的建设实践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实践的要求,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为指导,在汲取国内外发展的历史经验教训和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合理养分的基础上提出的,经理论界和学界多年努力探索、归纳、总结而形成的科学理论体系,并在党的十六大和十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上确立为党和国家的指导思想。“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体系涵盖了政治、经济和文化等社会生活的主要领域,提出了一系列基本概念、基本观点和基本原理,内容主要包括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和根本目的、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领导力量、发展是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三个文明”建设、社会主义建设的依靠力量和保障力以及祖国统一、外交和国际战略、人类历史进程、党的思想路线等方面。发展是贯穿“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体系始终的主题,围绕主题,“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体系从理论和实践上进行了富有成效的探索,一方面深化了对社会主义建设规律和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另一方面又深化了对共产党执政规律和执政党建设规律的认识。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和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是“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体系着力要回答的基本问题。“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体系的精神实质是与时俱进的精髓、保持党的先进性的核心和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本质三者的统一。总之,“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一个动态、开放、科学、系统的理论体系。
|
全文目录
摘要 6-7 Abstract 7-8 绪论 8-16 一、“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马克思主义的新发展 8-10 (一)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提出 8-9 (二)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科学内涵 9-10 (三)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与马克思主义的关系 10 二、科学理论体系的概念和科学体系的标准 10-12 (一) 体系的涵义 10 (二) 判断科学理论体系的一般标准 10-11 (三)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一个科学理论体系 11-12 三、研究“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体系的意义 12-16 (一) 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 12-13 (二) 推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和事业向前发展 13-14 (三) 推进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研究 14 (四) 深化对“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理解 14-15 (五) 促进“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体系自身的发展和完善 15-16 第一章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体系的形成及历史地位 16-27 一、“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体系形成的现实起点 16-19 (一) 深刻变化着的国际国内形势 16-17 (二) 十三届四中全会以来社会主义建设的伟大实践 17 (三) 理论界和学界锲而不舍的理论概括 17-19 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体系形成的理论起点 19-25 (一) 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理论渊源 19-22 (二) 博大精深的中华民族传统文化 22-23 (三) 国内外发展的历史经验教训 23-25 三、“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体系的历史地位 25-27 (一) 理论地位: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的新境界 25-26 (二) 现实地位:党和人民的指导思想 26-27 第二章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体系的有机构成 27-35 一、“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体系的核心观点 27-28 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体系的基本内容 28-34 (一) 关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和根本目的 28-30 (二) 关于党的思想路线 30 (三) 关于发展是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 30-31 (四) 关于“三个文明”建设 31-32 (五) 关于社会主义建设的依靠力量和保障力量及祖国统一 32 (六) 关于外交和国际战略 32-33 (七) 关于人类历史进程 33 (八) 关于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领导力量 33-34 三、“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体系基本内容的逻辑联系 34-35 第三章“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体系的主题和基本问题 35-45 一、主题在理论体系中的地位与作用 35 二、学术界对“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体系主题的探讨 35-37 (一) 学术界关于主题的不同观点 35-36 (二) 关于主题的几种观点的评价 36-37 三、“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体系的主题 37-39 (一) 发展是“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体系的主题 37 (二) 发展作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体系主题的依据 37-39 四、“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体系的基本问题 39-45 (一) 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 39-42 (二) 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 42-45 第四章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体系的精神实质和理论特色 45-55 一、与时俱进是“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精髓 45-47 二、保持党的先进性是“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核心 47-49 三、立党为公、执政为民是“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本质 49-51 四、“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体系的理论特色 51-55 (一) 创新性和继承性 51-52 (二) 动态性和开放性 52-53 (三) 科学性和人民性 53 (四) 全面性和系统性 53-55 结束语 55-57 参考文献 57-60 后记 60
|
相似论文
- 试论初中文言文教学生活化,G633.3
- 基于SVM分类算法的主题爬虫研究,TP391.3
- 邓小平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贡献研究,D61
- 近十年中国高等教育研究主题变化研究,G649.2
- 亲密关系中的正向信念,B844.3
- 论实践标准的与时俱进性,D61
- Delicious中文标签与汉语主题词表的结合研究,G254.2
- 基于贝叶斯理论的社会化标注主题聚类模型研究,C93
- 东汉文人五言诗主题嬗变,I207.22
- 幼儿园主题活动中生成活动的个案研究,G612
- 创意美术活动在幼儿园大班主题教学中的设计与实施问题,G613.6
- 华丽其外 深刻其中,I561.074
- 基于Web搜索和网页结构分析的IT相关主题新闻抓取研究,TP393.092
- 数据空间中基于主题词汇的概率聚类算法的研究与实现,TP311.13
- 面向汽车行业的主题爬虫研究与实现,TP391.3
- 税务数据仓库系统的设计与应用,TP311.13
- 《商务口语教程》与《商务汉语金桥:中级会话》的比较,H195
- 监督主题模型的研究与应用,TP391.1
- 构件垂直搜索引擎的关键技术研究,TP391.3
- 面向教育新闻的主题爬虫设计与实现,TP391.3
- 基于社会标注的主题分类及排序优化方法研究,TP391.1
中图分类: > 政治、法律 > 中国政治 > 中国革命和建设问题
© 2012 www.xueweilunwen.co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