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论文 > 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题录展示
环境影响评价中的公众参与制度
作 者: 张宏
导 师: 闫立宏
学 校: 山西财经大学
专 业: 环境与资源保护法
关键词: 环境 环境影响评价 环境权 公众参与
分类号: D621
类 型: 硕士论文
年 份: 2009年
下 载: 101次
引 用: 0次
阅 读: 论文下载
内容摘要
环境影响评价制度对于保护环境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在一定程度上有效的减少了环境问题,被认为是一项非常有效的政策。而公众参与制度是环境影响评价机制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公众参与作为促进决策民主化、科学化、制度化的手段渗透到环境影响评价过程之中,更加有力地促进了环境与经济的协调发展。世界各国和地区都以立法的形式确立公众参与环境影响评价制度,极大地发挥了公众在保护环境过程中的作用。我国虽然对公众参与的规定较之此前有了实质性的进展,但在公众参与环境影响评价的制度建设方面尚存在着立法及具体操作层面上的诸多缺陷。这些将大大弱化了公众参与环境影响评价的实效,也制约着环境影响评价制度中公众参与机制的形成。本文通过对环评中公众参与制度进行分析,对我国现状进行分析,从而总结我国现在存在的缺陷,在进一步对世界其他国家或者地区环评中公众参与制度进行比较分析,总结经验,然后提出完善我们国家环评公众参与的建议。
|
全文目录
摘要 6-7 Abstract 7-10 引言 10-11 1 环境影响评价公众参与制度概述 11-20 1.1 环境影响评价公众参与制度的基本内涵 11-14 1.1.1 环境影响评价公众参与制度的概念 11-12 1.1.2 环境影响评价公众参与制度的内容 12-14 1.2 环境影响评价公众参与的理论基础 14-17 1.2.1 民主政治原理 14-15 1.2.2 作为基本人权的环境权 15-17 1.3 环境影响评价公众参与的重要意义 17-20 1.3.1 公众参与有助于确保环评的民主性 17-18 1.3.2 公众参与保环评有助于促进我国行政法民主化的发展 18 1.3.3 公众参与还有助于提高决策的科学性 18-19 1.3.4 公众参与环评机制还有利于提高公众的环境意识 19-20 2 环境影响评价公众参与制度所存在的问题 20-28 2.1 我国环评法中的公众参与制度实证法分析 20-22 2.2 我国环评法的公众参与制度所存在的问题及其分析 22-28 2.2.1 公众参与环评的范围不够广泛 22-23 2.2.2 公众介入环评的时机较晚 23-24 2.2.3 环评中的信息公开制度不够健全 24 2.2.4 环评中公众参与主体不够广泛 24-25 2.2.5 对公众意见的反馈机制不健全 25 2.2.6 环境影响报告书中缺乏可供选择方案的比较 25-26 2.2.7 处罚力度弱 26-27 2.2.8 公众参与环评的保障机制不完善 27-28 3 环境影响评价公众参与制度的比较 28-37 3.1 世界各国及地区环评中公众参与制度比较 28-34 3.1.1 美国环评中的公众参与制度 28-31 3.1.2 日本环评中的公众参与制度 31-32 3.1.3 港台地区环评中的公众参与制度 32-34 3.2 发达国家和地区环境影响评价制度中公众参与的比较分析及启示 34-37 3.2.1 发达国家和地区环境影响评价制度中公众参与的比较分析 34-35 3.2.2 发达国家和地区环境影响评价制度中公众参与给与我们的启示 35-37 4 环境影响评价公众参与制度的完善 37-55 4.1 完善环评中的信息公开制度 37-42 4.1.1 信息公开制度概述 37-38 4.1.2 我国环境信息公开制度的建立与健全 38-42 4.2 完善环评中的听证制度 42-45 4.2.1 听证制度概述 42 4.2.2 完善环评中的听证制度途径 42-45 4.3 通过立法明确赋予公众环境权 45-47 4.3.1 确立实体意义上的环境权是公众参与的基础 45-46 4.3.2 确立程序意义上的环境权是公众参与的关键 46-47 4.4 加强环境影响评价之公众参与机制的保障 47-50 4.4.1 公众参与的法定程序之保障 47-49 4.4.2 公众参与的司法保障机制 49-50 4.5 建立我国环境影响评价制度中的司法审查程序 50-55 4.5.1 我国环境影响评价制度司法介入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50-52 4.5.2 建立环境行政公益诉讼,使环境影响评价制度进入司法审查 52-55 结论 55-57 参考文献 57-59 致谢 59-60 攻读硕士期间的论文 60-61
|
相似论文
- 中国城市地铁站声环境设计策略研究,U231.4
- 基于新医学模式的儿童医疗环境设计研究,TU246.1
- 当代老年公寓建筑的适居性设计研究,TU241.93
- 哈尔滨城市空间环境视觉导识系统研究,TU998.9
- 航天科技研发建筑设计研究,TU244
- 基于循环经济理念的旅游环境伦理研究,F590
- 农村环境侵权行为行政救济研究,D922.68
- 基于过程的协作学习环境设计研究,G434
- 美国“写作教室”理论与实践初探,G633.3
- 高校科技创新环境评价研究,G644
- 闽江口互花米草湿地甲烷与二氧化碳通量研究,X502
- 基于GIS的区域水环境压力分区研究,X321
- 市级旅游用地规划环境影响评价研究,X820.3
- 基于能源消耗的建筑工程生态足迹评价,X826
- 我国的排污收费制度研究,X196
- 新华集团在电站DCS行业营销策略研究,F274
- 几种环境因子对尼罗罗非鱼受精、孵化及幼鱼生长的联合效应研究,S917.4
- 社会消费方式变迁下的服装终端空间变化之研究,TS941.1
- 论我国环境污染预防中的公众参与制度,X321
- 产业技术转移与承接中的环境伦理问题探析,X2
- 广州市城市扩张过程及热环境演变研究,X16
中图分类: > 政治、法律 > 中国政治 > 政治制度与国家机构 > 政治制度
© 2012 www.xueweilunwen.co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