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论文 > 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题录展示

思想政治教育接受动力机制研究

作 者: 刘丽坤
导 师: 徐永赞
学 校: 河北科技大学
专 业: 思想政治教育
关键词: 思想政治教育 接受 动力 机制
分类号: D64
类 型: 硕士论文
年 份: 2009年
下 载: 141次
引 用: 0次
阅 读: 论文下载
 

内容摘要


思想政治教育是我党的一项政治优势,它在革命战争年代和现代化建设阶段都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当前,思想政治教育在我们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坚持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也取得了有效的育人效果。然而,目前思想政治教育在某些方面还存在一定的问题,比如,接受主体在思想政治教育的“接受度”方面还存在一些差距,而这个问题的原因之一就是接受主体的接受动力不足。本文正是以思想政治教育的接受动力为研究对象,试图对影响接受动力的因素进行深入研究。思想政治教育接受动力是指引起或激发接受主体接受思想政治教育规范、原则等内容,并最终把这些内容转化为自身的内在精神或外在行为的的各种正作用力。其特征包括普适性和特殊性、阶段性和长远性、原始性和发展性、主导性和辅助性。接受主体在接受过程中所受到的内在驱动力和外在正导向力构成了思想政治教育接受动力的结构。在思想政治教育接受过程的发生启动、选择获取、内化整合、外化践行和反馈调节这五个环节构建接受动力机制,可以保持接受主体在整个接受过程中的接受动力,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接受效果。在构建思想政治教育接受动力机制时,要注重发挥兴趣、情感、意志等非理性因素对相关环节的调节作用。思想政治教育接受活动的运行,必须保证接受主体有充足的动力,增强思想政治教育接受动力,需要在接受过程中充分发挥接受主体的主观能动性,满足接受主体在不同阶段的具体需要,对接受主体进行心理疏导,提高思想政治教育者综合素质,创新思想政治教育的方法、途径,优化思想政治教育环境,以此促进思想政治教育取得预期的效果。

全文目录


摘要  5-6
Abstract  6-11
第1章 绪 论  11-20
  1.1 课题的提出背景  11-13
    1.1.1 思想政治教育接受实效中存在的问题  11-12
    1.1.2 思想政治教育接受实效差的原因  12-13
  1.2 课题国内外研究现状  13-17
    1.2.1 国外对“接受”、“动力”的理论研究概述  13-15
    1.2.2 我国学者对“接受动力机制”理论研究概述  15-17
  1.3 课题研究内容  17-18
  1.4 课题研究意义  18-20
    1.4.1 理论意义  18
    1.4.2 实践意义  18-20
第2章 思想政治教育接受动力分析  20-31
  2.1 思想政治教育接受动力的内涵  20-23
    2.1.1 “接受”的内涵  20-21
    2.1.2 “动力”的内涵  21-22
    2.1.3 “接受动力”的内涵  22-23
  2.2 思想政治教育接受动力的特征  23-25
    2.2.1 普适性和特殊性  23-24
    2.2.2 阶段性和长远性  24
    2.2.3 原始性和发展性  24-25
    2.2.4 主导性和辅助性  25
  2.3 思想政治教育接受动力结构的思考  25-30
    2.3.1 内在驱动力  25-27
    2.3.2 内在阻滞力  27-28
    2.3.3 外在正导向力  28-29
    2.3.4 外在负导向力  29-30
  2.4 本章小结  30-31
第3章 思想政治教育接受动力机制分析  31-37
  3.1 思想政治教育接受动力机制的含义  31-32
  3.2 思想政治教育接受各环节的接受动力分析  32-36
    3.2.1 发生启动环节接受动力分析  32-33
    3.2.2 选择获取环节接受动力分析  33-34
    3.2.3 内化、外化环节接受动力分析  34-36
    3.2.4 反馈调节环节接受动力分析  36
  3.3 本章小结  36-37
第4章 思想政治教育接受动力机制的调控系统  37-44
  4.1 理性因素  37
  4.2 非理性因素  37-42
    4.2.1 兴趣  38-40
    4.2.2 情感  40-41
    4.2.3 意志  41-42
  4.3 本章小结  42-44
第5章 思想政治教育接受动力机制的优化  44-51
  5.1 发生启动环节接受动力机制的优化  44-46
    5.1.1 满足接受主体的物质需要  44-45
    5.1.2 注重发挥兴趣的重要调控作用  45-46
  5.2 选择获取环节接受动力机制的优化  46-47
    5.2.1 满足接受主体的自我完善需要  46
    5.2.2 注重发挥情感的重要调控作用  46-47
  5.3 内化、外化环节接受动力机制的优化  47-49
    5.3.1 满足接受主体的精神需要  47-48
    5.3.2 注重发挥意志的重要调控作用  48-49
  5.4 反馈调节环节接受动力机制的优化  49-50
  5.5 本章小结  50-51
第6章 增强思想政治教育接受动力的措施  51-55
  6.1 充分发挥接受主体在接受活动中的主观能动性  51-52
  6.2 尽量满足接受主体在不同接受阶段的具体需要  52
  6.3 注重对接受主体进行心理疏导  52-53
  6.4 注重提高思想政治教育者的综合素质  53
  6.5 不断创新思想政治教育的方法、途径  53-54
  6.6 不断优化思想政治教育接受的外部环境  54
  6.7 本章小结  54-55
结论  55-56
参考文献  56-59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所发表的论文  59-60
致谢  60

相似论文

  1. 含苯并噁唑新型半芳香聚酰胺的合成与表征,O633.5
  2. 不饱和聚酯树脂及玻璃钢在高温高压水中分解回收的研究,TQ320.1
  3. 我国典型低挥发分煤热解成分的定量分析,TQ530.2
  4. 油漆焦油基单颗粒危险废物热解和燃烧特性的实验研究,X705
  5. 船用蒸汽动力装置调节/保护多目标控制问题研究,U664.11
  6. 二次风射流对1025t/h循环流化床锅炉炉膛空气动力场的研究,TK229.66
  7. 周向浓淡旋流燃烧器空气动力场的试验研究及数值模拟,TK223.23
  8. 电动车用轴径向—轴向磁通复合结构永磁同步电机的研究,TM341
  9. 文学语言的模糊修辞研究,H05
  10. 昆明流动人口聚居区的现状、问题及其对策初步研究,C924.25
  11. 中学思想政治教育与儒学传统思想的继承,G633.2
  12. 基于物理模型的真实感流体实时仿真技术,TP391.41
  13. 高端容错计算系统高可靠监控子系统的研究和设计,TP311.52
  14. 涵道式无人飞行器系统的建模与控制策略研究,V249.122
  15. 月球车建模分析及滑转量估计研究,TP242
  16. 双足机器人快速步行动力学研究,TP242.6
  17. 准四足被动行走机器人的动力学仿真研究,TP242.6
  18. 电动六自由度并联机器人的特性分析与控制,TP242.2
  19. 节能与新能源汽车数据采集与高原适配技术探索研究,U469.7
  20. 基于时程分析法碾压混凝土重力坝抗震稳定性分析,TV642.2
  21. 三种中药浸膏微波真空干燥工艺优化及降解动力学研究,TQ461

中图分类: > 政治、法律 > 中国政治 > 思想政治教育和精神文明建设
© 2012 www.xueweilunwe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