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论文 > 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题录展示

后现代伦理观及其对我国当代道德教育的启示

作 者: 王英
导 师: 谭亚莉
学 校: 西南财经大学
专 业: 马克思主义理论与思想政治教育
关键词: 后现代主义 后现代伦理观 道德教育
分类号: D648
类 型: 硕士论文
年 份: 2009年
下 载: 91次
引 用: 0次
阅 读: 论文下载
 

内容摘要


后现代主义是当代西方社会的一种哲学思潮,它在二十世纪六七十年代欧洲兴起后迅速波及全球,显示了强大的影响力。后现代伦理观则是以后现代主义的视角来反思人类道德现状而形成的观点和看法,它代表了一种对于多元世界和人类伦理道德的不同思维取向和认识。我国当代道德教育需要立足于现实,将自身的发展置于广阔的人类文化背景,汲取并利用丰富的人类文化资源,扩大道德教育视野,更新道德教育观念,改进道德教育方法。而后现代伦理观对于我们审视当代道德教育提供了一种新的研究视野,有相当的借鉴意义。本文的写作目的就在于此:挖掘后现代伦理观所展示的独特的道德教育价值与意义,拓展道德教育理论和实践的新视野。在本文中,作者对后现代伦理观思想做出了较为系统的梳理与阐述,力图挖掘与借鉴其有价值的思想理论以促进我国道德教育思想的丰富与发展。文章的主要内容及观点如下:第一部分集中论述了伦理观的一般。本部分主要对伦理、伦理观、后现代伦理观等相关主要概念进行界定。尤其是以西方文化历史为线索,通过对伦理观的历史沿革进行分析,提出了伦理观经历了前现代伦理观、现代伦理观和后现代伦理观,阐释了后现代伦理观与现代伦理观的批判与继承关系。第二部分从总体上描述了后现代伦理观的理论图景。首先,分析了后现代伦理观产生的社会现实基础与理论渊源。其次,选取利奥塔、鲍曼和福尔柯三位最具影响力的后现代伦理大师为代表,分别介绍其各自的后现代伦理思想的特点。再次,从四个方面总结了后现代伦理观的主要特征:消解道德主体性、反对道德形而上学、倡导道德多元论和主张道德生活游戏化。最后,从正反两方面对后现代伦理观进行了客观的评价。第三部分着重探讨后现代伦理观对我国当代道德教育的启示。本文首先在后现代伦理观视角下反思我国当代道德教育存在的普遍问题:其一,道德目的的宏大。其二,道德教育方式的单向度灌输。其三,道德教育内容的单一化和封闭性。在此基础上,有针对性地探讨了后现代伦理观对我国当代道德教育的启示:其一,重估道德教育的目的,我们认为道德教育应培养具有社会批判能力和自我创造精神的公民,让他们学会以开放的心态面对一切,最终成为独特的真实的自我。其二,倡导构建一种新的道德教育模式——道德对话。其三,强调道德教育内容的多元化和开放性,使道德教育回归道德现实。最后,指出我们在借鉴后现代伦理观的可取之处时还需关注它对当代道德教育的复杂影响。

全文目录


内容摘要  3-5
ABSTRACT  5-9
0. 导论  9-16
  0.1 研究的问题及意义  9-10
    0.1.1 问题的提出  9
    0.1.2 研究的意义  9-10
  0.2 相关文献综述  10-13
  0.3 研究的理论工具与方法  13
  0.4 研究的基本思路和逻辑结构  13-16
1. 伦理观的一般  16-23
  1.1 伦理的内涵  16-17
  1.2 伦理与其他几个概念的关系  17-19
    1.2.1 伦理与道德  17-18
    1.2.2 伦理与德性  18-19
  1.3 伦理观的内涵及其演进  19
  1.4 关于“后现代伦理观”  19-23
    1.4.1 后现代相关概念的涵义  19-21
    1.4.2 后现代伦理观的涵义  21-23
2. 后现代伦理观举要  23-45
  2.1 后现代伦理观的产生  23-27
    2.1.1 后现代社会的来临  23-25
    2.1.2 后现代主义思潮的兴起  25-26
    2.1.3 现代性道德的式微  26-27
  2.2 后现代伦理观的代表人物及其观点  27-33
    2.2.1 利奥塔的后现代伦理观  28-30
    2.2.2 鲍曼的后现代伦理观  30-31
    2.2.3 福尔柯的后现代伦理观  31-33
  2.3 后现代伦理观的特征  33-42
    2.3.1 消解道德的主体性  33-36
    2.3.2 反对道德形而上学  36-39
    2.3.3 倡导道德多元论  39-40
    2.3.4 道德生活的游戏化  40-42
  2.4 有关后现代伦理观的若干评价  42-45
3. 后现代伦理观对我国当代道德教育的启示  45-54
  3.1 后现代伦理观视角下我国当代道德教育的反思  46-48
    3.1.1 道德教育目的的宏大  46
    3.1.2 道德教育方式的单向度灌输  46-47
    3.1.3 道德教育内容的单一化和封闭性  47-48
  3.2 后现代伦理观对我国当代道德教育的意义  48-52
    3.2.1 重估道德教育的目的  48-49
    3.2.2 倡导道德对话  49-51
    3.2.3 强调道德教育内容的多元化和开放性  51-52
  3.3 余论——关注后现代伦理观的复杂影响  52-54
参考文献  54-58
后记  58-59
致谢  59

相似论文

  1. 阿多诺与现代主义,B83-0
  2. 工学结合模式下中职生的职业道德教育研究,G711
  3. 后现代主义视角下研究型大学隐性知识管理的研究,G647
  4. 江泽民职业道德思想与医药类高职院校职业道德教育研究,G711
  5. 常家道德教育的方法及其当代启示,D648
  6. 大学生职业道德教育研究,G641
  7. 后现代主义下河南南阳地区中学美术教学模式研究,G633.955
  8. 90后大学生消费道德教育研究,G641
  9. 论《第二十二条军规》中的不确定性,I712.074
  10. 中学语文教学中的道德教育,G633.3
  11. 高职院校学生网络道德教育研究,G711
  12. 华丽其外 深刻其中,I561.074
  13. 大学生生态道德教育研究,G641
  14. 阿尔瓦·阿尔托建筑作品及创作思想研究,TU-86
  15. 大学生社区道德教育,G641
  16. 文本层叠:拜厄特《占有》中的叙事技巧,I561.074
  17. 战后日本青少年道德教育及其启示,D433.13
  18. 后现代主义对教育技术学学科的审视,G40-057
  19. 价值澄清学派道德教育思想研究,B82
  20. 论先秦儒家道德教育思想及其对当代道德教育的启示,D648
  21. 面对“技术”的先锋写作,I207.42

中图分类: > 政治、法律 > 中国政治 > 思想政治教育和精神文明建设 > 道德教育
© 2012 www.xueweilunwe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