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论文 > 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题录展示

论我国高校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中的文化职能

作 者: 宋景城
导 师: 陈雪洁
学 校: 沈阳工业大学
专 业: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
关键词: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高校 文化职能
分类号: D64
类 型: 硕士论文
年 份: 2009年
下 载: 125次
引 用: 0次
阅 读: 论文下载
 

内容摘要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本质体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提出,具有鲜明的历史、社会背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内涵深远、意义重大,是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我国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的最高指导思想。构建核心价值体系与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之间具有内在的逻辑联系。有什么样的文化就有什么样的价值观,反之,有什么样的价值观就会有什么样的文化。文化是由科学、文学、法律、道德、艺术、哲学等多种因素构成的,但其核心是价值观。在我国开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大力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的进程中,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政策导向与社会核心价值追求,都呈现出片面追求经济发展忽略经济、文化、社会协调发展的局面,从而导致了当前社会价值迷失、社会道德滑坡等不容乐观的社会文化和价值现状,这种不良倾向,对当代大学生和当代高等教育的不良影响,同样堪忧。因此,大学教育,应充分发挥其应有的文化职能。严格说来,大学的文化职能,不是当今大学所要承载的新的职能,而是大学育人的题中应有之义。本文的创新点在于,通过分析核心价值与先进文化的内在联系,得出核心价值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核心指导思想的判断,进而分析我国高校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进程中所应担负的文化引领职能。进而着眼于高校的文化引领职能,系统分析和论证了高校发挥文化职能作用的作用机理,并探索出从文化传承、文化整合与创新以及文化输出三个方面发挥高校文化职能的途径。文化传承,即传承中国传统文化,借鉴外来先进文化,在传承文化的同时,大学自身也要创建和丰富自身的大学文化,以文化的影响力,为育人服务。文化整合与创新即以全球化的视野,普遍学习和借鉴一切人类文明,秉持以为我主、为我所用的原则,坚持民族文化与其他文化的对接,坚持民族文化的发展创新,保持民族文化旺盛的生命力,在文化整合与创新的过程中,大学应加大对文化创新研究和文化战略发展的持续投入,同时大学自身也要创立相应的文化创新机制,自觉参与文化创新实践。文化输出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历史任务所赋予大学的重要文化使命,要通过树立大国意识、民族意识和文化战略意识,通过人才培养、国际合作和学术交流的主渠道,将文化成果、意识形态对外输出。高校发挥文化职能要注意其效用边界,注重有所为有所不为。要通过高校文化职能的发挥,不断强化社会主义高校的特殊历史、文化身份与地位,为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作出应有贡献。

全文目录


摘要  5-7
ABSTRACT  7-13
第1章 绪论  13-21
  1.1 选题背景  13-14
  1.2 选题意义  14-15
    1.2.1 理论意义  14
    1.2.2 现实意义  14-15
  1.3 研究的主要任务及预期目标  15-16
  1.4 国内外研究动态  16-19
  1.5 研究的理论和方法  19-21
    1.5.1 本研究的主要理论  19
    1.5.2 本研究的主要方法  19-21
第2章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与先进文化  21-30
  2.1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提出的背景  21-26
    2.1.1 历史与现实背景  21-25
    2.1.2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丰富内涵及深远意义  25-26
  2.2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与先进文化间的关系  26-28
    2.2.1 价值体系与先进文化  26-27
    2.2.2 价值观、价值体系与文化的关系  27-28
  2.3 核心价值体系建设与先进文化建设的目标一致性  28-30
第3章 社会文化现状及其与高等教育的关联  30-53
  3.1 当前中国价值观现状及当代大学生价值观现状  30-36
    3.1.1 当代中国价值观与社会文化现状  30-33
    3.1.2 当代大学文化价值观的现状  33-36
  3.2 社会价值观和大学生价值观现状与教育的关联成因  36-43
    3.2.1 “四位不正”的教育观念,扭曲了教育的本质属性  37-38
    3.2.2 “四项不足”成为制约教育乃至社会可持续发展的瓶颈因素  38-43
  3.3 大学功能的嬗变:人本思想和文化功能的回归  43-49
    3.3.1 大学功能的嬗变  43-46
    3.3.2 发挥大学在社会服务中的文化职能  46-49
  3.4 高校发挥文化引领作用的作用机理  49-53
    3.4.1 教育发展与社会发展的互动机理  49-50
    3.4.2 高等教育发展与文化发展的互动机理  50-51
    3.4.3 人文素质教育与国民文化素质提升的互动机理  51-52
    3.4.4 核心价值的完善与高校文化引领的互动机理  52-53
第4章 发挥高校文化传承职能  53-60
  4.1 文化传承的原则和意义  53-55
  4.2 文化传承的内容  55-56
    4.2.1 民族文化的精髓:道、儒、法、墨  55-56
    4.2.2 西方文明:遵循科学精神、法制精神的人类思想文化精华  56
  4.3 文化自觉与大学精神的传承  56-60
    4.3.1 大学文化传承的首要意识:文化自觉  56-57
    4.3.2 大学文化传承的基本方式:自觉践行  57-60
第5章 发挥高校文化整合与创新职能  60-69
  5.1 文化整合与创新的概念、意义、原则  60-63
    5.1.1 文化整合与创新的概念  60-61
    5.1.2 文化整合与创新的意义:为我所用  61
    5.1.3 文化整合的与创新的原则:和而不同、多元共生  61-63
  5.2 文化整合与创新的内容、形式  63-64
    5.2.1 观念上的创新:综合创新论  63
    5.2.2 形式和内容上的创新  63-64
  5.3 大学自身的文化创新  64-67
    5.3.1 大学自身文化创新的理念和原则  64-65
    5.3.2 大学文化创新的内容  65-67
  5.4 大学文化创新的实践  67-69
    5.4.1 解放和发展文化生产力,大学的源头作用  67
    5.4.2 投身文化产业实践:助推创意经济发展  67-69
第6章 发挥高校文化输出职能  69-74
  6.1 树立文化输出意识  69-72
    6.1.1 大国意识:文化独立、是大国崛起的根本标志  69-70
    6.1.2 民族意识:公民是提升民族形象国际亲和力的载体  70-71
    6.1.3 安全意识:文化输出已然成为维护国家安全的重要战略  71-72
  6.2 高校进行文化输出的渠道  72-73
    6.2.1 学术与人才交流主渠道  72
    6.2.2 国际合作渠道  72-73
  6.3 文化输出的自觉性  73-74
第7章 结论及其它  74-77
  7.1 高校发挥文化引领职能需要注意的几个问题  74-75
    7.1.1 应自觉认识知识分子的问题意识和自身责任边界  74-75
    7.1.2 应认清大学文化自身的局限性  75
    7.1.3 应历史的、辨证的看大学功能与社会职责  75
  7.2 结论  75-77
参考文献  77-84
在学研究成果  84-85
致谢  85-86

相似论文

  1. 儒家教育思想中的主体间性思想研究,G40-09
  2. 高校绿色办公指标体系的设计与评价研究,G647
  3. 福建省普通高校网球选项课现状调查及对策研究,G807.4
  4. 人文视角下福州市普通高校公体武术选项课开展现状调查研究,G807.4
  5. 论民办高校内部管理体制的问题及其改进,G647
  6. 高校科技创新环境评价研究,G644
  7. 黑龙江省高校社会科学研究成果评价体系研究,G644
  8. 我国高校BOT工程项目风险评价研究,G647
  9. 浙江省省属高校研究生就业倾向性研究,G647.38
  10. 地方高校产学研合作培养应用型人才的研究,G647
  11. 山东省高校科研项目集成管理模式研究,G644
  12. 高校成人大学生心理压力、社会支持与学习倦怠的关系研究,G724
  13. 高校精品课程视频资源应用现状与对策研究,G642.3
  14. 高校离退休教职工旅游行为特征分析,G647
  15. 基于利益相关者我国民办高校董事会治理结构研究,G648.7
  16. 面向绿色大学建设的高校节能体系研究,G647
  17.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大学生主观能动性研究,G641
  18. 基于DEA的某高校教育投资效益评价研究,G647.5
  19. 泉州民办高校人力资源管理研究,G648.7
  20. 手工技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在地方高校传承问题的探究,G122
  21. 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统领大学生党建工作研究,D267.6

中图分类: > 政治、法律 > 中国政治 > 思想政治教育和精神文明建设
© 2012 www.xueweilunwe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