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论文 > 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题录展示
中国古代思想政治教育模式研究
作 者: 王慧英
导 师: 何继龄
学 校: 西北师范大学
专 业: 马克思主义理论与思想政治教育
关键词: 中国 古代思想政治教育模式 研究
分类号: D64
类 型: 硕士论文
年 份: 2008年
下 载: 103次
引 用: 0次
阅 读: 论文下载
内容摘要
中国古代思想政治教育与博大精深的传统文化共生相长,是中华民族的宝贵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并已深深融入到整个民族的思想意识和行为规范之中,积淀为一种道德遗传基调,对中华民族精神的形成,对中华民族的政治生活、文化心态、道德观和价值观的形成,以及历代培养具有理想人格的人才,产生了重要影响。在我国社会主义新时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中国古代思想政治教育对加强现代人才思想政治素质的培养,也具有非常大的作用。因此,对中国古代思想政治教育的反思、重释和有选择性的继承,实际上是对我国古代文明和优秀文化传统的探索、继承和古为今用。这对于我们加强和改进新时期的思想政治教育,创建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思想政治教育体系,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针对性,推进对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具有积极的现实意义。本文以党的理论创新成果为指导,采用了文献综述、历史分析和理论推演的方法,以实事求是的态度和创新精神,并以当时的政治经济、历史文化为背景,比较全面、系统和深入地研究中国古代思想政治教育。在探讨和研究过程中,通过比较与鉴别,总结中国古代思想政治教育的成功经验,结合现实,为当下的思想政治教育寻找有益的借鉴。全文共分五个部分:第一部分:分析中国古代思想政治教育的历史流变。中国古代具有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悠久传统。根据古代思想政治教育的演变过程与特点,从三代与春秋战国、秦汉至唐宋、元明清三个大的历史阶段,简要而系统的分析了不同时段的各个朝代在思想政治教育方面的基本做法与特点、局限与积极意义。指出中国古代的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旨在于维护封建制度,但是,其中又包含着爱国主义、民族意识、社会责任感、传统美德等方面的教育。第二部分:中国古代思想政治教育的目标与内容。首先,阐明思想政治教育要取得成功,一个基本的前提是必须要有一个明确的目标。“明明德”、“亲民”、“至于至善”是中国古代思想政治教育的三大目标。这三大目标就是在受教育者的思想和行为方面所要达到的预想结果,其具体目标是修身。其次,根据中国古代思想政治教育的目标,提出其基本内容包括两个方面:《大学》与“八条目”、“三纲五常”。第三部分:中国古代思想政治教育的实现途径与方法。首先,分析了中国古代思想政治教育的实现途径,提出礼教、道德、宗教、法律是其最主要的手段。其次,论述了中国古代思想政治教育的具体实施方法,其具有代表性的,主要有反身正己以教人、因人施教、循序渐进、启发诱导、寓教于乐、教学相长和改过迁善等,最突出的特点就是强调个人的自我认知、自我反省、自我克制、自我教化、强调个人自觉地实行内在控制。第四部分:中国古代思想政治教育的对象。提出了基于经济形态和政治制度,中国古代社会阶层等级结构以皇帝、皇室贵族及异姓贵族、官僚士人、平民、奴婢贱民诸等级自上而下排列组合成,这也构成了中国古代思想政治教育的基本对象。并具体分析了不同教育对象的具体教化内容和要求。第五部分:中国古代思想政治教育的现代价值。中国古代思想政治教育思想是构建新时期思想政治教育体系的一个重要的思想宝库,继承和发扬中国古代思想政治教育思想既是对中华传统文化的弘扬,又是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有益借鉴。首先,对中国古代思想政治教育进行了基本评价,指出了其积极性和局限性。其次,从九个方面着手分析了中国古代思想政治教育的现代启示与借鉴。
|
全文目录
中文摘要 4-6 Abstract 6-9 绪论 9-16 一、研究缘起 9 二、研究意义 9-10 三、文献综述 10-14 四、研究思路与研究方法 14-15 五、研究重点、难点和创新点 15-16 第一章 中国古代思想政治教育的历史流变 16-31 一、三代与春秋战国——初具雏形并形成 16-23 二、秦汉至唐宋——发展并成熟 23-27 三、元明清——强化与僵化 27-31 第二章 中国古代思想政治教育的目标与内容 31-38 一、中国古代思想政治教育的目标 31-33 二、中国古代思想政治教育的基本内容 33-38 第三章 中国古代思想政治教育的实现途径与方法 38-62 一、中国古代思想政治教育的实现途径 39-56 二、中国古代思想政治教育的具体实施方法 56-62 第四章 中国古代思想政治教育的对象 62-86 一、君主与君道 62-64 二、贵族的特权、禁锢与教育 64-66 三、官僚与士人 66-74 四、平民 74-84 五、奴婢贱民 84-86 第五章 中国古代思想政治教育的现代价值 86-105 一、关于中国古代思想政治教育的基本评价 86-89 二、中国古代思想政治教育的现代启示与借鉴 89-105 结语 105-106 参考文献 106-108 后记 108
|
相似论文
- 煤制油连续性模型系统的实现及其液化实验研究,TQ529.1
- 我国当代总体城市设计实证研究,TU984
- 渤海上京城城门复原研究,TU-05
- 二次风射流角度对W型火焰锅炉炉内气固流动的影响,TK229
- 《诗经》文学研究的传承与创新,I207.22
- 布依语—英语语音对比研究,H319
- 非智力因素对小凉山地区中学生化学学习的影响,H319
- 唐代落第士人心态探析,K242
- 中学思想政治教育与儒学传统思想的继承,G633.2
- 高中语文教材古代文学作品编选研究,G633.3
- “便秘Ⅰ号”治疗血液透析并发脾肾两亏、湿浊内蕴型便秘的临床研究,R259
- 老年肺炎中西医结合治疗的回顾性研究,R563.1
- 止痛促愈膏治疗新鲜肛裂的临床研究,R657.1
- 普通高校体育教育专业运动解剖学教材结构的研究,G807.4
- 中印小学信息技术课程内容之比较研究,G623.58
- 老子思想在中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研究,G633.3
- 初中数学学困生‘乐学’课堂的教学研究,G633.6
- 扩招后全日制硕士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问题研究,G643.1
- 我国研究型大学国际化发展战略研究,G647
- 黑龙江省高校社会科学研究成果评价体系研究,G644
- 新企业会计准则下财务报告变革的研究,F233
中图分类: > 政治、法律 > 中国政治 > 思想政治教育和精神文明建设
© 2012 www.xueweilunwen.co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