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论文 > 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题录展示
“家支”观念对凉山彝族村级治理的影响研究
作 者: 赵声馗
导 师: 罗章
学 校: 重庆大学
专 业: 行政管理
关键词: 凉山彝族 “家支”观念 社会资本 多中心治理 乡村精英
分类号: D633
类 型: 硕士论文
年 份: 2009年
下 载: 66次
引 用: 0次
阅 读: 论文下载
内容摘要
自我国实行“乡政村治”的农村基层行政体制改革以来,广大农村地区的公共管理活动发生了巨大变化,农民成了村民自治的主体,在日趋多元化的治道背景下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自主治理作用。在这个过程中,少数民族农村地区在我国民族区域自治和村民自治的制度安排下,其乡村治理活动的自主性更加突出,同时,由于各少数民族具有不同的文化特质,传统文化观念在治理过程中影响着各自的制度设计与秩序形成,造就了各具特色的乡村治理类型。四川省凉山彝族自治州是我国最大的彝族聚居区,“家支”文化在凉山彝族文化中具有突出地位。改革开放以后,凉山彝族的“家支”文化获得了新的生机,传统的彝族“家支”观念迅速活跃于凉山彝族社会中,“家支”活动逐渐频繁,“家支”的传统治理经验对凉山彝族村级治理产生了深刻的影响。本研究以四川省凉山彝族自治州L县、S县的六个彝族村寨的村级治理活动为对象,主要运用文献分析法、文化人类学考察法来研究“家支”观念对凉山彝族村级治理的影响。全文共分为六个部分。第一部分,主要阐述研究背景及意义,界定主要概念,确定研究方法及研究理论工具,梳理国内外相关文献。第二部分,简要介绍“家支”起源及“家支”的主要特点,分析“家支”在凉山彝族社会资本结构中的地位。第三部分,根据田野调查及前期相关研究成果,从公共权力支配者角度来把握凉山彝族村级治理的现状,归纳它们的村治特点。第四部分,分析“家支”观念对当下凉山彝族村级治理的影响作用,主要在于归纳“家支”观念在村级治理中的积极效应和消极效应。第五部分,探究凉山彝族村级治理的发展趋势,在社会资本重构过程中,结合多中心治理理论经验来思考如何进一步完善凉山彝族村级治理。第六部分,进行研究总结,找出不足,并为进一步的研究作出展望。本研究得出的主要结论是:“家支”观念对凉山彝族村级治理活动发挥着影响作用,在村域社区公共生活中存在着积极与消极效应;通过社会资本的重构,可以限制“家支”观念的消极效应,扩大其积极效应,优化“家支”治理功能有利于推进凉山彝族村级治理的发展与完善。
|
全文目录
摘要 3-4 ABSTRACT 4-8 1 引言 8-19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8-9 1.1.1 研究背景 8 1.1.2 研究意义 8-9 1.2 相关概念的界定 9-10 1.2.1 “家支” 9 1.2.2 村级治理 9 1.2.3 社会资本 9 1.2.4 多中心治理 9 1.2.5 乡村精英 9-10 1.3 研究内容、方法及理论工具 10-13 1.3.1 研究内容 10-11 1.3.2 研究方法 11 1.3.3 研究的理论工具 11-13 1.4 国内外研究综述 13-19 1.4.1 国外研究综述 13-15 1.4.2 国内研究综述 15-19 2 凉山彝族“家支”概况 19-24 2.1 “家支”起源 19 2.2 “家支”特点 19-20 2.2.1 血缘传续性 19 2.2.2 地缘聚居性 19-20 2.2.3 传统权威性 20 2.2.4 相对封闭性 20 2.3 “家支”在凉山彝族社会资本结构中的地位 20-24 2.3.1 血缘关系网络:父子连名谱系 20-21 2.3.2 基于血缘认同的高度信任 21-22 2.3.3 共同认可的规则:“家支”习惯法 22-24 3 凉山彝族村级治理的现状考察:6 个村寨的实地调研 24-29 3.1 体制外精英治村 25-27 3.1.1 德古主导型的村级治理 25-26 3.1.2 经济能人主导型的村级治理 26-27 3.2 体制内精英治村 27-29 4 “家支”观念对当下凉山彝族村级治理的影响 29-34 4.1 “家支”观念对当下凉山彝族村级治理的促进作用 29-31 4.1.1 促进经济发展的作用 29 4.1.2 激发政治动员的作用 29-30 4.1.3 加强社会稳定的作用 30-31 4.1.4 增强文化凝聚的作用 31 4.2 “家支”观念对当下凉山彝族村级治理的负面影响 31-34 4.2.1 干预选举公正,弱化乡镇指导 31-32 4.2.2 等级意识制约乡村民主 32 4.2.3 群体争斗影响社区团结 32-34 5 凉山彝族村级治理的发展与完善 34-44 5.1 凉山彝族村级治理的发展趋势 34-38 5.1.1 凉山彝族村级治理的社会资本变动分析 34-35 5.1.2 德古主导型——经济能人主导型的转变 35-37 5.1.3 体制外精英——体制内精英的转变 37-38 5.2 完善凉山彝族村级治理的思考 38-44 5.2.1 “家支”文化中的现代治理因子 38-40 5.2.2 凉山彝族乡村的社会资本重构 40-42 5.2.3 凉山彝族乡村多中心治理的实践思路 42-44 6 结论与展望 44-45 致谢 45-46 参考文献 46-49 附录 49 A. 作者在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目录 49 B. 作者在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科研成果目录: 49
|
相似论文
- “中国NGO”的发展现状研究,D632.9
- 多中心治理视角下的农村防灾减灾组织研究,X43
- 从虚拟到现实—试析虚拟社区之传播明星地位对现实生活中人脉的影响,G206
- 知识的黏着性、组织社会资本对零售企业跨国知识转移的影响研究,F721
- 电子政务2.0环境下网络化治理研究,G206
- 水库移民养老问题研究,D632.1
- 社会资本视角下的返乡农民工创业,D412.6
- 另类乡村精英的地位获取和权力运作,C912.82
- 社交网站SNS使用与用户社会资本的关系研究,G206
- 社会资本:和谐社会的粘合剂,C912
- 企业家自我效能、企业家社会资本与战略变革的关系研究,F224
- 无背景大学毕业生生存发展困境的调查研究,G647.38
- 影响大学生就业的个体因素实证研究,F224
- 多中心治理视角下突发性暴力事件应对策略研究,D630
- 基于人力资本和社会资本视角的农民工城市认同感研究,F249.2
- 浙江制造业集群企业社会资本对其创新绩效的影响研究,F427
- 社会资本对个人知识组织化的影响,F272.92
- 社会资本对于退役士兵就业的影响的研究,E263
- 非营利组织社会资本积累机制研究,D632.9
- 多中心治理理论视角下S市公共交通的治理研究,F572
- 大学生就业的影响因素分析:社会资本和人力资本的比较,G647.38
中图分类: > 政治、法律 > 中国政治 > 国家行政管理 > 民族工作
© 2012 www.xueweilunwen.co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