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论文 > 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题录展示

试论我国信访制度的改革

作 者: 高卫锋
导 师: 陆永胜
学 校: 苏州大学
专 业: 法律
关键词: 信访制度 问题 改革
分类号: D632.8
类 型: 硕士论文
年 份: 2009年
下 载: 219次
引 用: 2次
阅 读: 论文下载
 

内容摘要


信访是一个地道的中国问题,信访制度也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制度。信访制度在运用之初发挥了应有的作用,但随着我国社会的转型,人民群众的矛盾纠纷日益增多,现有的矛盾纠纷解决机制不能很好地发挥作用,信访制度承载了过多的期望,各种问题和矛盾通过各种渠道集中到信访机构,并不断向中央国家机关聚集,使国家和各级政府不堪重负。关于信访制度的争论一直没有停止过,本文也拟从信访制度的基本理论、历史沿革、存在问题及改革方案等方面进行研究和探讨。第一部分为信访的涵义及法律定位分析。一般论述信访的概念时都是引用国务院《信访条例》的规定,将信访定位为行政信访,但实际生活中,信访人选择信访的国家单位多种多样,因此,笔者提出了广义信访的概念。明确信访的法律属性对于分析信访存在的问题,指导信访制度的改革具有重大意义。根据《宪法》和法律的有关规定,笔者认为不宜将信访认定为一种法律权利,将信访定位在行使《宪法》、《民事诉讼法》、《刑事诉讼法》等法律法规规定的“批评、建议、控告、申诉、检举”等权利的方式更为合适。在第一部分,笔者还就信访与举报、控告和申诉等相近的概念进行了比较分析。第二部分为信访制度的渊源及新中国信访制度的发展。一般认为信访制度源于中国古代的直诉制度,笔者主要介绍了路鼓、肺石、邀车驾和上表制度,通过介绍,可以发现直诉制度中蕴含的清官情结、上访策略、方式等对当代的信访制度仍有着重要影响。接下来,笔者对新中国的信访进行了阶段划分,按照形成发展的过程,划分为五个阶段,即建国之初的政治动员型信访(1949-1956)、政治运动中的信访(1957-1979)、春风化雨时期的信访(1979-1982)、安定团结时期的信访(1983-1995)、新时期的信访(1996年以来)。第三部分主要分析信访制度的功能及存在的问题。笔者认为信访制度承载着三大方面的功能:政治功能、社会安全阀功能和法律功能。当前信访制度存在的问题主要有:1.信访制度出现了严重的制度及功能错位;2.信访程序不规范,随意性大,不能彻底解决信访问题;3.信访制度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司法独立,削弱了司法权威;4.信访制度的不规范运作导致国家治理的合法性受到了损害。第四部分考察了其他国家及我国台湾地区的类似制度,包括瑞典首创的申诉专员制度、以德、日为代表的请愿制度、日本的苦情制度、台湾地区的陈情制度以及韩国的国民苦衷处理制度。这些制度主要都是行政救济,绝少涉及司法救济,有的制度还提供了公民基本人权保障机制,而我国的信访制度同时承担着权利救济、政治参与和社会安全阀功能,既不合理也无实效。其他地区的类似制度以及日、韩邻邦对法律制度移植的态度和做法,值得我们借鉴。第五部分是关于我国信访制度改革的设想。首先介绍了发生在21世纪初关于信访制度改革的争论,主要有“强化论”、“弱化(废除)论”和“改良论”三种观点。笔者关于信访制度改革的设想为:1.剥离信访制度的司法救济功能,限制信访的受理范围;2.建立符合中国国情的人大监察专员制度;3.修改《行政复议法》和《行政诉讼法》,使之更好地发挥行政救济功能;4.拓宽ADR等非诉讼纠纷解决渠道;5.加强普法宣传和教育,在全社会塑造法律至上的良好氛围。

全文目录


中文摘要  3-5
Abstract  5-10
序言  10-11
一、信访的涵义及法律定位  11-17
  (一) 信访的概念  11-12
  (二) 信访的法律定位  12-13
  (三) 信访与相近法律概念的区别  13-17
    1. 举报、控告的含义  14-15
    2. 申诉的含义  15-16
    3. 信访与相近法律概念的区分意义  16-17
二、信访制度的渊源及新中国信访制度的发展  17-24
  (一) 信访制度的渊源  17-19
  (二) 新中国信访制度的发展情况  19-24
    1. 建国之初的政治动员型信访(1949-1956)  20-21
    2. 政治运动时期的信访(1957-1979)  21
    3. 春风化雨时期的信访(1979-1982)  21-22
    4. 安定团结时期的信访(1983-1995)  22-23
    5. 新时期的信访(1996 年以来)  23-24
三、信访制度的功能及存在的问题  24-33
  (一) 信访制度的功能  24-27
    1. 信访制度的政治功能  24-25
    2. 信访制度的社会安全阀功能  25-26
    3. 信访制度的法律功能  26-27
  (二) 信访制度存在的问题  27-33
    1. 信访制度出现了严重的制度及功能错位  27-28
    2. 信访程序不规范,随意性大,不能彻底解决信访问题  28-30
    3. 信访制度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司法独立,削弱了司法权威  30-31
    4. 信访制度的不规范运作导致国家治理的合法性受到损害  31-33
四、对外国及我国台湾地区类似制度的考察  33-41
  (一) 申诉专员制度  33-34
  (二) 请愿制度  34-37
  (三) 日本的苦情处理制度  37-38
  (四) 台湾地区的陈情制度  38-39
  (五) 韩国的民愿处理制度  39-40
  (六) 对考察的简短结论  40-41
五、对我国信访制度改革的设想  41-48
  (一) 对信访制度改革的争论  41-42
  (二) 我国信访制度改革的基本思路  42-43
  (三) 对我国信访制度改革的具体设想  43-48
    1. 剥离信访制度的司法救济功能,限制信访受理的范围  43-44
    2. 建立符合中国国情的人大监察专员制度  44-46
    3. 修改《行政复议法》和《行政诉讼法》,使之更好地发挥行政救济功能  46
    4. 拓宽ADR 等非诉讼纠纷解决渠道  46-47
    5. 加强普法宣传和教育,在全社会塑造法律至上的良好氛围  47-48
结语  48-49
参考文献  49-52
攻读硕士期间发表的论文  52-53
致谢  53

相似论文

  1. 基于差分进化算法的JSP环境下成套订单研究,F273
  2. 基础教育改革中过程性评价平台的构建与完善,G521
  3. 新课程下中小学数学教学衔接与问题表征的研究,G633.6
  4. 高中政治新课程改革课堂教学模式整合探索,G633.2
  5. 瑞丽市农村中学德育问题研究,G631
  6. 基于词义及语义分析的问答技术研究,TP391.1
  7. 军事演习中工兵团工程装备维护保障资源配置研究,E251.2
  8. 尼日利亚女子基础教育问题研究,G543.7
  9. 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新问题的矛盾透视,D61
  10. 佛山市班主任专业发展现状调研报告,G451.1
  11. 结合中学地理教学开展低碳教育的探讨,G633.55
  12. 农村高中教师课程观现状调查研究,G632.3
  13. 中等职业学校语文教材的现状及发展路径探究,G633.3
  14. 论民办高校内部管理体制的问题及其改进,G647
  15. 高职课程改革研究,G712.3
  16. 中职课堂教学中学生参与的问题与对策研究,G712
  17. 农村初中学困生的问题研究,G635.1
  18. 论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几个问题及其解决策略,G632.3
  19. 论初中语文学科的教学评价改革,G633.3
  20. 基于新课程改革的高中地理概念教学策略研究,G633.55
  21. 地方高校产学研合作培养应用型人才的研究,G647

中图分类: > 政治、法律 > 中国政治 > 国家行政管理 > 民政工作 > 信访工作
© 2012 www.xueweilunwe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