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论文 > 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题录展示

突发群体事件应急管理

作 者: 韩哲
导 师: 刘霞
学 校: 上海交通大学
专 业: 公共管理
关键词: 劳资纠纷 集聚上访 群体性事件 应急管理
分类号: D630
类 型: 硕士论文
年 份: 2009年
下 载: 177次
引 用: 0次
阅 读: 论文下载
 

内容摘要


本文主要通过文献资料法、案例研究法、图例分析法、比较分析法,研究劳资纠纷引发集聚上访应急管理工作。本文的研究思路是:首先具体阐述劳资纠纷引发的集聚上访的概念,分析产生这类集聚上访的内外因素,通过Y市和美国两案例的分析比较,进而提出引发集聚上访的我国劳动争议处理机制存在的不足,还有此类集聚上访应急管理的原则要求和阶段控制,最终提出在准备、预警、应急、管控、善后五阶段中需要进一步改善的五大举措。围绕这一思路,本文从以下六个部分对劳资纠纷引发集聚上访进行研究:第一部分阐述了选题背景、研究目的、意义和研究方法,明确本文最基础的国内外理论研究现状——突发群体性事件。第二部分介绍了劳资纠纷引发集聚上访的概念和成因。阐述国内外关于劳资纠纷的概念论述,结合集聚上访的特征,提出了作者个人对于劳资纠纷引发集聚上访的概念,进而提出产生此类集聚上访的深层次内因和具体外因。第三部分进行具体案例分析。选取某省D市和美国的劳资纠纷引发群体性事件的演化过程,分析中美两国在应对此类矛盾中采取的不同举措,进行评述小结。第四部分分析我国之所以产生一定数量的劳资纠纷集聚上访,除了内外因素外,主要还有处理制度存在缺陷,从而使劳动者从程序最简化、利益最大化的思路选择了集聚上访。第五部分从应急管理体系的理论框架、原则要求进行论述,提出了应急管理的五大阶段控制观点,从而实现应急管理体系的循环有序运行。第六部分在上述理论、案例、问题剖析的基础上,提出了我国在劳资纠纷集聚上访应急管理的五个阶段,应当加以改进的具体思路,为我国应对此类上访提出可操作性意见。

全文目录


摘要  2-4
ABSTRACT  4-8
第一章 引论  8-15
  第一节 选题的背景  8-9
  第二节 选题目的和意义  9-10
  第三节 突发群体性事件国内外研究现状  10-13
    一、突发群体性事件国外研究现状  10-11
    二、突发群体性事件国内研究现状  11-13
  第四节 论文研究方法  13
  第五节 研究的创新点和不足之处  13-15
第二章 劳资纠纷引发的集聚上访的概念和成因  15-20
  第一节 劳资纠纷的概念论述  15-16
  第二节 劳资纠纷引发集聚上访的概念论述  16
  第三节 劳资纠纷引发集聚上访的内因分析  16-18
  第四节 劳资纠纷引发集聚上访的外因分析  18-20
第三章 劳资纠纷引发集聚上访典型案例分析  20-26
  第一节 某省D 市劳资纠纷引发集聚上访分析  20-21
    一、纠纷起因  20
    二、纠纷演化  20
    三、纠纷化解  20-21
    四、评析小结  21
  第二节 美国通用工人全国性罢工  21-26
    一、纠纷背景  22
    二、纠纷演化  22-23
    三、纠纷化解  23-24
    四、评析小结  24-26
第四章 我国易引发劳资纠纷集聚上访的现行机制分析  26-29
  第一节 调解程序中的问题:调解程序虚化  26-27
  第二节 仲裁程序中的问题:仲裁行政化  27
  第三节 诉讼程序中的问题:标准划分异化  27-29
第五章 劳资纠纷引发集聚上访的应急管理体系研究  29-36
  第一节 应急管理体系的理论构架  29-30
  第二节 应急管理体系的原则要求  30-31
    一、以人为本原则  30
    二、立足尽早化解原则  30
    三、依法处理原则  30-31
    四、慎用警力原则  31
    五、当地领导负责制度  31
  第三节 应急管理体系的阶段控制  31-36
    一、准备阶段  32-33
    二、预警阶段  33
    三、应急阶段  33-34
    四、管控阶段  34
    五、善后阶段  34-36
第六章 建立劳资纠纷引发集聚上访应急管理体系的发展  36-44
  第一节 准备阶段:建立群体性事件预警预控管理系统  36-38
    一、指标管理系统  36
    二、信息管理系统  36-37
    三、数据管理系统  37
    四、专家分析系统  37
    五、警情演示系统  37
    六、预控对策系统  37-38
  第二节 预警阶段:完善信息的收集、分析和反馈机制  38
  第三节 应急阶段:健全公安机关在突发群体性事件中的预防和处置机制  38-40
    一 是控制整合作用  39
    二 是行政指导作用  39
    三 是规范引导作用  39-40
    四 是行政强制和惩罚制裁作用  40
  第四节 管控阶段:理顺劳动争议仲裁与诉讼的关系  40-42
    一、建立裁审分流机制  40-41
    二、建立独立的劳动争议仲裁机构  41
    三、在人民法院内部建立专门的劳动法庭  41-42
  第五节 善后阶段:重新设计政府、工会、雇主组织三者地位作用  42-44
    一、政府  42
    二、工会  42-43
    三、雇主组织  43-44
结语  44-45
参考文献  45-47
致谢  47-48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48

相似论文

  1. 一爆炸事故引发的应急资源整合问题的思考(案例分析型),X928.7
  2. 农村群体性事件与基层政府治理对策研究,D631.4
  3. 完善广东省海洋渔业总体应急预案研究,D630
  4. 城镇化进程中失地农民群体性突发事件研究,D630
  5. 《瞭望》与《南风窗》群体性事件报道策略比较研究,G212.2
  6. 城市突发公共事件应急管理探讨,D630
  7. 政府和谐处置群体性事件的博弈分析,D630
  8. 群体性事件中的羊群行为研究,D630
  9. 天津市市政公用事业领域应急管理研究,D630
  10. 地方政府应对突发公共事件现状与对策研究,D630
  11. 大连市G区群体性事件应急处置研究,D631.4
  12. 对转型期我国群体性事件的社会学分析,C912.6
  13. 中小学应急管理体系研究,G637
  14. 我国高校危机应急管理机制研究,G647
  15. CBA联赛球场观众暴力突发事件应急管理研究,G843
  16. 群体性事件的法律规制,D631.4
  17. 群体性事件的法律防控与解决机制,D631.4
  18. 无意思联络网络群体性侵权研究,D913
  19. 群体性事件中“非直接利益性”研究,D631.4
  20. 地方综合性大学突发事件的应急管理,G647
  21. B公司上海一体化基地应急管理及其研究,F272

中图分类: > 政治、法律 > 中国政治 > 国家行政管理 > 国家机关工作与人事管理
© 2012 www.xueweilunwe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