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论文 > 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题录展示

“西园雅集”之争与中国美术史方法论研究

作 者: 张爽
导 师: 杭间
学 校: 汕头大学
专 业: 美术学
关键词: 美术史学 文人画 西园雅集
分类号: J209.2
类 型: 硕士论文
年 份: 2009年
下 载: 94次
引 用: 0次
阅 读: 论文下载
 

内容摘要


20世纪90年代,在中国艺术界有一次关于“西园雅集”的争论,争论源起于徐建融对美国学者梁庄爱论发表于60年代的文章《“西园雅集”和<西园雅集图>考》的批判。梁庄爱论的这篇文章1991年刊载在《朵云》杂志上以后,许多学者纷纷写文章发表自己的看法,这些观点之间针锋相对,他们除了对“西园雅集”真伪的争论以外,同时也涉及到中西不同研究方法之间的争论。梁庄爱论认为除了米芾的《西园雅集图记》,并没有其他北宋文献资料提供后人关于“西园雅集”的进一步讯息,甚至米芾的文章也是到明代才出现,而且南宋以来,对于“西园雅集”的举行时间、地点和参与人员都有不同的说法,颇令人怀疑“西园雅集”的真实性。尽管有这么多专家学者对“西园雅集”进行了探讨,但是仍然未能解决“西园雅集”的真伪问题。因此,本文认为不妨换个角度,从“西园雅集”的产生、影响来看,或许可以说“西园雅集”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文雅风流之盛未必尽在一时,很可能是李公麟、米芾等人综合王诜庭园中的多次雅集进行创作,继而出现了《西园雅集图》与《西园雅集图记》,这也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特征之一。因此,我们不妨将“西园雅集”这一绘画母题看成是一种艺术的综合,其中虽然不乏虚构的成分,但它同时也寄托了后人对这一辉煌历史时期的向往与迫思。在对“西园雅集”问题的争论中徐建融和梁庄爱论两位学者可谓针锋相对,各自提出了不同的意见。梁庄爱论用西方的思维方式对中国美术史“西园雅集”这个个案进行解读,却产生了误读;徐建融在对中国本土文化的研究上开始有了自觉、独立的思想,但由于他过分强调中国传统美术史学“知行合一”的实践精神与“感觉经验”的作用,使其在某种程度上显示出一定的排他性,这并不利于中国文人绘画研究的发展。因此,本文认为在“西园雅集”问题以及中国文人绘画问题研究上,中西美术史学方法不能截然对立,而理应成为一种相辅相成的互补关系。

全文目录


摘要  3-4
Abstract  4-8
第1章 绪论  8-11
  1.1 研究方法的采用及理由  8-9
  1.2 资料的选取及处理  9-11
第2章 争论缘起  11-21
  2.1 “西园雅集”之争概述  11-15
  2.2 徐建融——中国传统学者的代表  15-18
  2.3 梁庄爱论——孺慕中国文化的西方学者  18-21
第3章 对“西园雅集”争论的几个焦点问题  21-53
  3.1 “西园雅集”事件的历史真实性  21-27
    3.1.1 史料忽略对西园雅集的记载  21-22
    3.1.2 雅集举行的时间  22-24
    3.1.3 “西园”何在  24-26
    3.1.4 雅集的参与人员  26-27
  3.2 李公麟与《西园雅集图》  27-36
    3.2.1 李公麟是否绘制了《西园雅集图》  27-30
    3.2.2 《西园雅集图》的大量流行  30-36
  3.3 米芾和《西园雅集图记》  36-38
    3.3.1 米芾《西园雅集图记》真伪  36-37
    3.3.2 《西园雅集图记》与《述古堂记》的关系  37-38
  3.4 西园雅集和《西园雅集图》在中国画史上出现  38-53
    3.4.1 从邺都西园到西园雅集  38-44
    3.4.2 “西园雅集”成为后世文人理想的家园  44-50
    3.4.3 后来的雅集对西园雅集形式的模仿  50-53
第4章 争论的实质是研究方法的不同  53-73
  4.1 不同的研究视角:以画像石为例  53-55
  4.2 对图像志的不同理解与运用  55-57
  4.3 “感觉经验”与中国文人绘画研究  57-58
  4.4 中西艺术精神之差异  58-62
    4.4.1 品味式的中国艺术  59-61
    4.4.2 解析式的西方艺术  61-62
  4.5 不同的学术传统  62-73
    4.5.1 影响徐建融的中国学术传统  63-70
      4.5.1.1 重考据、义理  64-67
      4.5.1.2 重感悟与心灵  67-70
    4.5.2 梁庄爱论的学术特点  70-73
      4.5.2.1 实证主义的研究方法  70-71
      4.5.2.2 内向观与外向观的结合  71-73
第5章 “西园雅集”之争的意义  73-86
  5.1 迟到的批判  73-77
  5.2 梁庄爱论的解读与误读  77-80
  5.3 徐建融观点的排他性  80-83
  5.4 西学东渐下的中国美术史学研究  83-86
结语  86-88
参考文献  88-94
附录1  94-103
附录2  103-106
致谢  106-107
个人简历  107
论文发表情况  107

相似论文

  1. 清澈雄丽,下笔纯如,J205
  2. 从滕固的交游看其美术史学思想的渊源及形成,J209.2
  3. 西园雅集研究,J120.9
  4. 日常品在中西公共艺术中应用的比较,J305
  5. 西方美术史学中的现代中国画,J212
  6. 论苏轼文人画思想的审美取向,J201
  7. 从滕固看中国现代美术史学的建立,J209.2
  8. 写实主义到写意的蜕变,J213
  9. 清代文人画与日本文人画之比较,J209.1
  10. 现代文人画的美学思路`,J212
  11. 情理与性灵——晚明“文人画”人格、心理初探,J203
  12. 文人画审美趣味对晚清民国时期浅绛彩瓷的影响,J527
  13. 淡墨写就无声诗,J209.2
  14. 日本水墨画的存在与思想—对元画精神的再认识,J215
  15. 宋代人物画减笔画法研究,J209.2
  16. 水墨雄风——周韶华绘画艺术研究,J212
  17. 一个流亡者的隐秘回声,J209.2
  18. 中国传统水印版画与中国绘画的关系,J217
  19. 中国画小品的语言特征,J212.6
  20. “枯木竹石”题材的历史,J209.2

中图分类: > 艺术 > 绘画 > 绘画理论 > 绘画艺术史
© 2012 www.xueweilunwe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