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论文 > 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题录展示

绥远方式研究

作 者: 孙薇
导 师: 韩大梅
学 校: 辽宁师范大学
专 业: 历史学
关键词: 绥远方式 统一战线 和平起义
分类号: K266
类 型: 硕士论文
年 份: 2009年
下 载: 30次
引 用: 0次
阅 读: 论文下载
 

内容摘要


绥远和平解放是绥远方式成功运用的结果,是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战略策略原则的具体实施,是中共统一战线工作的胜利实现。今年是绥远和平解放60周年,做此学位论文以为纪念。本文以绥远方式为基本线索,从其产生的历史背景、实施过程、各方面人士的不同反应、结果及其影响等方面进行全面深入的论述。文章内容为五章,第一章主要从国共两党军事力量的变化、傅作义和董其武两位国民党军政首脑对绥远方式产生的影响及北平和平解放后绥远的形势三方面考察绥远方式产生的历史背景;第二章绥远方式的提出及其实施。绥远方式与北平方式和天津方式既有联系又有区别,其提出及实施的过程是曲折而艰难的;第三章各方人士的反应及和平起义的实现是本文的重点。在解放战争节节胜利的形势下,采取“绥远方式”解决绥远问题,许多解放军干部和战士思想转不过弯来,表现出强烈的求战情绪和急躁情绪。国民党方面的反应是截然不同的两极化,主和派为协议的顺利执行积极采取有利的措施,特别是傅作义亲自赴绥促成绥远九一九和平起义。而国民党政府和特务,则极力阻挠和破坏和平的实现;第四章论述绥远方式的影响,主要是绥远方式给西藏的和平解放提供了借鉴;第五章“绥远方式”的光辉胜利,新中国成立后,绥远成立了军政委员会、省政府和省军区,绥远地方解放区化也胜利实现。本文利用回忆录、文献、报刊资料、历史文电等原始资料,参考所能收集到的国内外研究成果,从多角度、多方面利用政治学和历史学的理论和方法,在对绥远方式产生的历史背景、实施过程及各方面人士的不同反应进行历史考察的基础上,深刻阐述绥远方式的实施对西藏地区和平解放所产生的巨大影响及绥远地区政治经济发展的作用等方面进行论述。

全文目录


内容摘要  4-5
Abstract  5-8
前言  8-10
第一章 绥远方式产生的背景  10-18
  第一节 国共两党军事力量的变化  10-12
    一 三大战役的胜利  10
    二 平津战役的概况  10-12
  第二节 国民党两位军政首脑对绥远方式产生的影响  12-16
    一 绥远与傅作义的渊源  12
    二 傅作义与蒋介石之间的矛盾  12-14
    三 董其武与蒋介石之间的矛盾  14-16
  第三节 北平和平解放后绥远的形势  16-18
    一 国民党方面的形势  16-18
    二 共产党方面的形势  18
第二章 绥远方式的提出及其实施  18-28
  第一节 绥远方式提出的过程  18-22
    一 绥远方式的最初设想  18-19
    二 绥远方式的正式提出  19-21
    三 三种方式的联系  21
    四 三种方式的区别  21-22
  第二节 绥远和平协议的签订  22-25
    一 举行首次谈判提出设想  22-23
    二 双方确定代表进行谈判  23-24
    三 签订绥远和平协议  24-25
  第三节 联络处入绥受阻  25-28
    一 联络处入绥之前的情况  25-26
    二 联络处进驻归绥  26-27
    三 联络处人员被害  27-28
第三章 各方面人士的反应及和平起义的实现  28-37
  第一节 共产党方面的不同反应  28-30
  第二节 国民党方面的不同反应  30-33
    一 主和派的活动  30-31
    二 国民党政府和特务对和平的阻挠  31-33
  第三节 傅作义赴绥促成绥远九一九和平起义  33-37
    一 傅作义赴绥的原因  33-34
    二 中共对傅作义赴绥的不同反应  34-35
    三 傅作义最终促成和平起义  35-37
第四章 绥远方式对西藏和平解放的影响  37-41
  一 西藏的历史情况  37-38
  二 和平解放西藏概况  38-40
  三 和平解放西藏意义  40-41
第五章 绥远方式的光辉胜利  41-46
  第一节 绥远军政委员会的成立  41-43
    一 毛泽东接见并做重要指示  41-42
    二 绥远军政委员会、省政府和省军区的成立  42-43
  第二节 绥远方式的硕果  43-46
    一 学习与改造思想  43-44
    二 地方解放区化的胜利实现  44-46
参考文献  46-49
致谢  49

相似论文

  1. 新时期统一战线工作科学化研究,D613
  2. 基于统一战线的人力资源管理模式研究,D613
  3. 日本侵华策略与中国抗日民族统一战线,K265
  4. 社会新阶层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研究,D663
  5. 濮阳市党外代表人士成长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D613
  6. 建国以来邓小平统一战线思想研究,A849.16
  7. 解放战争时期国民党派系斗争研究,K266
  8. 第一次国共合作统一战线研究,D613
  9. 用科学发展观统领统一战线工作,D613
  10. 1921-1927年共产国际对国民党性质判定述论,D231
  11. 论抗战时期中共对国民党反共政策的应对,K265
  12. 新时期中国共产党对藏统战工作的理论与实践考量,D633
  13. 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共产党的统一战线政策探析,D231
  14. 新社会阶层统战工作对策研究,D613
  15. 邓小平新时期统一战线思想探析,D613
  16. 我国高校统战文化问题研究,D613
  17. 试论统一战线思想与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前的中国外交,D829
  18. 共产国际背景下的张太雷革命实践与思想研究,D231
  19. 论廖承志统一战线思想,D613
  20. 新时期统一战线的哲学思考,D613

中图分类: > 历史、地理 > 中国史 > 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1840~1949年) > 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1919~1949年) > 第三次国内革命战争(解放战争)时期(1945~1949年)
© 2012 www.xueweilunwe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