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论文 > 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题录展示

叔本华非理性主义认识论研究

作 者: 郑旻
导 师: 李恩来
学 校: 广西师范大学
专 业: 马克思主义哲学
关键词: 叔本华 认识论 非理性主义 直观
分类号: B516.41
类 型: 硕士论文
年 份: 2009年
下 载: 109次
引 用: 0次
阅 读: 论文下载
 

内容摘要


叔本华是19世纪下半期德国哲学家,西方近代哲学向现代哲学转变过程中的一位重要人物。叔本华哲学以反传统和宣扬非理性为特征,对后世产生了广泛而深远的影响。虽然后人对叔本华研究众多,但对叔本华认识论思想方面的研究却比较薄弱,因此,进一步研究叔本华认识论的基本思想并用马克思主义观点加以实事求是的评析,是必要而有意义的。全文分为四大部分:第一部分——叔本华哲学的总体结构。叔本华非理性主义的认识论是以其唯意志哲学为基础的。认识论作为其哲学思想的一部分,与他整个思想是有机联系的,是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因此,在对他的认识论思想作深入研究时,就有必要对他思想的总体结构有一个全面的把握,了解他的认识论思想与他的其它哲学思想之间的关系,以及认识论思想在他整个思想体系中的地位和作用。第二部分——叔本华非理性主义认识论思想的形成。包括叔本华认识论思想形成的时代背景,思想条件,以及叔本华对前人认识论思想的批判继承。近代西方哲学把哲学的重心由本体论转向了认识论,把认识论的研究作为说明和解决一切哲学问题的基础和入口,这一时期的哲学主要划分为经验论和唯理论,但是不论那一种理论,都是以主客分立为前提的,所谓认识就是主体对客体的认识。这两种认识论都存在着不可避免的片面性和矛盾,随着它们的发展,二者出现了融合的现象,但是,对于主体如何超出自身去认识和自己异质的客体,去最终认识世界,仍是一个未解决的难题。通过对康德、黑格尔的批判继承,叔本华用非理性的直观认识代替理性主义认识,试图用直观的方法来解决这个传统理性主义无法解决的认识难题。第三部分——叔本华非理性主义认识论的基本思想。概括为三个方面:认识的对象、认识的方式、认识的结果。说明了叔本华非理性的直观认识对象就是表象、理念和意志,它们具有各自的特征;依照对象的不同,叔本华的直观认识分为三个类型:对表象的悟性直观、对理念的审美直观、对意志的道德直观。在叔本华看来,理性认识只能认识表象世界,它的作用很小,只是对悟性直观后的经验内容加以概念化,不能认识本质世界即生命意志的世界,而要对意志世界的认识只有借助于伦理直观才能实现;认识的实质是生命意志的工具,激情、意志、欲望是认识的动力;认识的结果是意志真实存在于“无”的最高境界。第四部分——叔本华非理性主义认识论评析,首先指出叔本华的认识论思想开启了现代非理性主义的先河,丰富了认识论的内容。其次指出它本质上是唯心主义的,它否认了事物的真实性、否认认识是对客观事物的反映、否认客观真理;是一种非理性主义思想,如把生命意志作为世界本体,强调欲望本能的支配作用,认为直觉、灵感、顿悟才是达到客观认识的真正手段;最后指出叔本华认识论思想存在的一些合理因素,包括批判了理性主义认识的片面性,揭示了非理性因素和认识形式的作用,肯定了认识中主体的能动作用等几个方面。总之,叔本华的认识论实现了从理性主义到非理性主义和人本主义的转向,它在认识论发展上起到了承前启后的“桥梁”作用。同时他以非理性的直观认识消解主客二元分立思维方式,突出了认识的主体作用,在西方哲学史上具有积极的意义。

全文目录


中文摘要  3-5
Abstract  5-9
引言  9-11
一、叔本华哲学的总体结构  11-15
  (一) 本体论:意志本体  11-12
  (二) 认识论直观认识  12-13
  (三) 伦理学:悲观主义  13-14
  (四) 三者的关系  14-15
二、叔本华认识论思想的形成  15-23
  (一) 理性主义认识论的困境  15-17
  (二) 从康德到叔本华  17-21
  (三) 与黑格尔的对立  21-23
三、叔本华认识论主要思想  23-39
  (一) 认识的对象  24-29
    1、表象世界:意志间接的客体化  24-26
    2、意志世界:意志自身  26-27
    3. 理念世界:意志直接的客体化  27-29
  (二) 认识的方式  29-36
    1、对于表象世界的认识:悟性直观和理性认识  29-32
    2、对于理念和意志的认识:审美直观与伦理直观  32-36
  (三) 认识的结果  36-39
    1、意志是不断的欲求  36-38
    2、意志的解脱与超越  38-39
四、叔本华非理性主义认识论评析  39-43
  (一) 开启现代非理性主义认识论的先河  39-41
  (二) 丰富了认识论的方式  41
  (三) 马克思能动的反映论批判叔本华非理性的直观认识  41-43
参考文献  43-45
读硕士期间发表的论文  45-46
后记  46-47

相似论文

  1. 布克金生态政治学思想研究,D09
  2. 哲学思想在指导中学数学教学中的作用,G633.6
  3. 概念隐喻的认识论意义,B842.1
  4. 艺术体操教学中三种直观教学法的比较研究,G834
  5. 语境认识论初探,N02
  6. 艺术语言的直观性研究,J204
  7. 普适计算下智能空间的哲学探究,N02
  8. 论塑造理想人格的认识论途径和手段,B82-063
  9. 酶法合成西汀类手性中间体及其最佳反应参数的研究,R914
  10. “半科盲”现象的哲学分析,G315
  11. 单味药枳实、枳壳及药对枳实—陈皮、干姜—丁香挥发性成分的研究,R284
  12. 药对干姜—高良姜挥发油化学成分及中药丹参指纹图谱研究,R284
  13. 前谓词经验与一般性判断的构造,B81-06
  14. 从美丽到黑暗,I561
  15. 感性与知性的研究,B02
  16. 交互式三维城市构建与建筑布局的算法研究,TP391.41
  17. 分子环翻转突变现象与宏观结构模型突跳系统比拟的初步研究,O561
  18. 空中炸药爆炸后冲击波传播及球壳动力不稳定性数值分析,O382.1
  19. 科学哲学自然化探析,N02
  20. 蔡仪前期美学思想探究,B83
  21. 皮亚杰对传统认识论的挑战及意义,B84-06

中图分类: > 哲学、宗教 > 欧洲哲学 > 欧洲各国哲学 > 德国哲学 > 十九世纪后期哲学 > 叔本华(Schopenhauer,A.1788~1860年)
© 2012 www.xueweilunwe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