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论文 > 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题录展示

辽宁省提高农民科学素质立法初探

作 者: 杨闯
导 师: 易玉
学 校: 沈阳工业大学
专 业: 民商法学
关键词: 农民 科学素质 立法
分类号: G322.7
类 型: 硕士论文
年 份: 2009年
下 载: 23次
引 用: 0次
阅 读: 论文下载
 

内容摘要


2006年2月6日国务院发布了《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要(2006-2010-2020)》(以下简称《科学素质纲要》),这一纲要的根本宗旨在于提升我国公民的科学素质。公民具备基本科学素质一般指了解必要的科学技术知识,掌握基本的科学方法,树立科学思想,崇尚科学精神,并具有一定的应用它们处理实际问题、参与公共事务的能力。提高公民科学素质,对于增强公民获取和运用科技知识的能力、改善生活质量、实现全面发展,对于提高国家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实现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在《科学素质纲要》第三部分中针对四大类人群——未成年人、农民、城镇劳动人口、领导干部和公务员——制定了一系列的主要行动,运用不同的方法提升相关主体的科学素质。本文真对的是农民这一主体,结合我国的特殊国情——农民数量多;科学素质差等特点,通过分析辽宁省农民科学素质现状来发现问题,再对每一个问题进行分析,最终得出如何通过立法来保障农民科学素质的提高。本文分五大部分,第一部分是引言,重点介绍了世界范围各个国家对科技的重视、对本国公民科学素质的重视;强调出科技的重要性,科技立法的重要性。第二部分重点介绍什么是科学素质,科学素质的内涵和外延是什么,从而能够升华到立法层面,得出在立法上需要通过文化素质、生活素质、健康素质和从业素质四个大方面来提高农民的科学素质。第三部分重点分析了辽宁省农民科学素质的现状,找出科学素质低下的重要原因,而在为立法提供线索。第四部分重点讲述现存相关立法的沿革与缺失。文章的最后一个部分在于对法律的构建,通过前三个部分的概括和总结,从而构建起“辽宁省提高农民科学素质条例”。

全文目录


摘要  5-6
Abstract  6-11
第一章 绪论  11-17
  1.1 论文选题的来源及依据  11-12
  1.2 国内外研究动态  12-15
    1.2.1 文献综述  12
    1.2.2 国内研究动态  12-13
    1.2.3 国外研究动态  13-15
  1.3 论文选题的目的、意义  15-16
    1.3.1 论文选题的目的  15
    1.3.2 本文研究的意义  15-16
  1.4 研究方法和手段  16
  1.5 创新点  16-17
第二章 科学素质的概念、内涵及外延  17-21
  2.1 科学素质的概念  17-18
  2.2 科学素质的内涵  18-19
    2.2.1 我国公民科学素质内涵的五个原则  18
    2.2.2 我国公民科学素质的内涵与结构  18-19
  2.3 科学素质的外延  19-21
    2.3.1 科学知识  19
    2.3.2 科学方法  19
    2.3.3 科学思想  19
    2.3.4 科学精神  19
    2.3.5 科学技术与社会  19-21
第三章 辽宁省农民科学素质综合分析  21-34
  3.1 我国农民科学素质现状  21-23
    3.1.1 我国农民的科学素质水平在逐步增长  21
    3.1.2 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仍处于落后地位  21
    3.1.3 我国农民科学素质发展状况不平衡  21-22
    3.1.4 迷信程度仍然严重  22
    3.1.5 我国农民文化素质比较低  22-23
  3.2 辽宁省农民科学素质现状分析  23-34
    3.2.1 农民科学素质非常低下  23
    3.2.2 农民对科学方法的理解程度相对比较低  23-24
    3.2.3 不同民族农民的科学素质存在一定的差异  24-25
    3.2.4 文化水平与科学素质成正比  25-26
    3.2.5 在具备科学素质的男女比例上相差不明显  26-27
    3.2.6 收入与农民科学素质成正比  27-28
    3.2.7 封建迷信思想在农村还是相当严重的  28
    3.2.8 获取科学知识的渠道相对单一  28-29
    3.2.9 农村科普场馆相对太少  29-34
第四章 现存相关立法的沿革与缺失  34-44
  4.1 我国《科技法》之立法沿革及外国《科技法》现状  34-37
    4.1.1 我国科技法律之立法沿革  34-36
    4.1.2 外国科技法比较研究  36-37
  4.2 我国现存科技法律存在的问题  37-44
    4.2.1 法律规定相对较少  38-39
    4.2.2 科技法律体系相当混乱  39-41
    4.2.3 是否是一个独立的法律部门存在争议  41-44
第五章 对构建"辽宁省提高农民科学素质条例"的立法初探  44-65
  5.1 "辽宁省提高农民科学素质条例"在科技法体系中的位置  44-45
    5.1.1 地方性法规  44-45
    5.1.2 省级人民政府规章  45
    5.1.3 立法等级  45
  5.2 "辽宁省提高农民科学素质条例"的法律属性  45-46
  5.3 "辽宁省提高农民科学素质条例"的法律渊源  46-49
    5.3.1 文件渊源  46-47
    5.3.2 效力渊源  47-49
  5.4 "辽宁省提高公民科学素质条例"的法律关系  49-58
    5.4.1 地域  49
    5.4.2 主体——农民  49-50
    5.4.3 "辽宁省提高农民科学素质条例"内容  50-57
    5.4.4 "辽宁省提高农民科学素质条例"的客体  57-58
  5.5 "辽宁省提高农民科学素质条例"的法律责任  58
  5.6 "辽宁省提高农民科学素质条例"法律体系的构建  58-65
    5.6.1 根据上位法构建"辽宁省提高农民科学素质条例"的基本体系  58-60
    5.6.2 科技主体法是我国科技法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60-61
    5.6.3 宁省科技行为条例是科技法体系的最主要内容  61-65
第六章 结论  65-66
参考文献  66-68
在学研究成果  68-69
致谢  69

相似论文

  1. 新生代农民工激励机制研究,F272.92
  2. 论我国农民环境权的保护,D922.68
  3. 从国家农民到社会农民的农民人权嬗变,A811
  4. 新生代农民工权利行使的制度保障研究,D412.6
  5. 城镇化进程中失地农民群体性突发事件研究,D630
  6. 中国政府惠农政策实证研究,D422.6
  7. 淮南市农民增收对策研究,F323.8
  8. 中国实验动物福利立法研究,D922.68
  9. 云南省环境教育立法探讨,X-4
  10. 上海市农民工社会保障问题研究,D632.1
  11. 城镇化进程中我国东南沿海失地农民权益保障研究,D422.6
  12. 社会转型期农民思想政治教育研究,D422.62
  13. 苏州市农民工社会保障问题研究,D412.6
  14. 新生代农民工市民化问题研究,D412.6
  15. 农民工生存状况及其影响因素分析,D412.6
  16. 淮安市农民培训现状及发展对策研究,G725
  17. 浙江省瑞安市失地农民社会保障体系研究,F327
  18. 南京市农民工参保意愿及其影响因素研究,D412.6
  19. 进城农民工子女义务教育现状及对策研究,G521
  20. 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知识产权保护,D923.4
  21. 山西省失地农民社会保障研究,D422.6

中图分类: > 文化、科学、教育、体育 > 科学、科学研究 > 世界各国科学研究事业 > 中国 > 地方科学研究事业
© 2012 www.xueweilunwe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