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论文 > 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题录展示

基于混频器的微波无损检测系统接收技术研究

作 者: 冯红专
导 师: 许会
学 校: 沈阳工业大学
专 业: 测试计量技术及仪器
关键词: 无损检测技术 微波信号接收技术 微波电路设计 超宽带 混频器
分类号: TN773
类 型: 硕士论文
年 份: 2009年
下 载: 79次
引 用: 0次
阅 读: 论文下载
 

内容摘要


微波信号接收技术作为微波无损检测技术的核心部分,它使后续信号处理技术和微波成像技术成为可能。针对确定钢筋混凝土中钢筋的数量和分布的问题,本课题采取测量反射信号的幅度变化和相位变化,实现测量目的。本文主要围绕基于混频器的微波无损检测接收技术的研究,给出了一个完整的微波接收系统设计过程。设计了两款宽频带高增益微波信号放大器。工作频带在800~4000MHz,增益分别为15dB和20dB。设计了系统本振信号源,输出为2450MHz。为系统的两个混频单元提供相同的本振信号。利用微波频率合成器仿真设计软件ADIsimPLL进行了环路滤波器的参数验证和稳定锁相时间估算。设计了系统的混频器单元,采用分段匹配设计方法,实现了宽频带滤波网络匹配。与低通滤波器电路共同作用,基本满足将2500~4000MHz的RF信号下变频至50~1550MHz。设计了800~2450MHz范围内的两路信号幅度比相位差测量单元,在得到反射信号幅度信息的同时获得相位变化信息。利用ADS的原理图仿真和Layout版图仿真,得到理论上满足要求的微带线窄带功率分配器。分别设计了微带线带通滤波器和微带线低通滤波器。在理论计算和优化仿真基础上,得到滤波器的最终参数。所有电路均制作出实物,利用实验室现有设备,采取间接测量的方法,对微波电路进行了测量。对实验结果进行分析,除微带线带通滤波器不满足设计要求外,其他电路均满足课题的应用要求。与往届系统相比,新的系统接收频率范围为800~4000MHz,提高了测量分辨率,且采取下变频的方式,进行幅度相位分离测量,能够同时获得幅度信息和相位信息。实验结果表明,采取混频器的方式,将高频信号下变频至中低频信号,同步测量反射信号的幅度变化和相位变化,进而获取系统的信息是可行的,证明了本文所采取的方法是正确的。论文对设计过程中应注意的问题进行了说明,并且对课题进一步研究提出了若干建议。

全文目录


摘要  5-6
ABSTRACT  6-11
第一章 绪论  11-16
  1.1 微波的简要介绍  11
  1.2 无损检测技术(NDT)  11-14
    1.2.1 微波无损检测技术及特点  12
    1.2.2 微波无损检测技术成像简介  12-13
    1.2.3 国内外的发展现状  13-14
  1.3 课题背景  14-15
  1.4 本文的内容安排及主要工作  15-16
第二章 微波成像无损检测系统的硬件设计  16-21
  2.1 基于混频器的工作原理  17-18
  2.2 系统各组成部分功能介绍  18-20
    2.2.1 功率放大单元  18-19
    2.2.2 2450MHz 本振(LO)信号源  19
    2.2.3 超宽带混频器  19
    2.2.4 微带线低通滤波器  19
    2.2.5 幅度比相位差测量单元  19
    2.2.6 多路A/D 转换单元及单片机与上位机接口单元  19-20
  2.3 小结  20-21
第三章 微波有源电路部分的设计  21-49
  3.1 微波放大器的设计  21-27
    3.1.1 增益模块ADL5541  22
    3.1.2 增益模块ADL5541 在ADS 中的仿真  22-24
    3.1.3 15dB 增益放大器的设计  24-26
    3.1.4 15dB 增益放大器实际制作  26-27
  3.2 系统本振源的设计  27-32
    3.2.1 锁相环的基本工作原理  27-28
    3.2.2 鉴相器ADF4113 特点及工作原理  28-29
    3.2.3 压控振荡器MAX2750  29-30
    3.2.4 环路滤波器的设计  30-31
    3.2.5 2450MHz 本振信号源  31-32
    3.2.6 2450MHz 本振信号源实物图  32
  3.3 超宽带混频器的设计  32-42
    3.3.1 无源混频器电路  33
    3.3.2 有源混频电路  33-34
    3.3.3 有源混频器ADL5350  34-38
    3.3.4 宽频带电平控制多路开关ADG904 和ADG936  38-41
    3.3.5 RF 端口和IF 端口滤波网络的确定  41-42
    3.3.6 超宽带混频器实物图  42
  3.4 幅度比相位差测量单元的设计  42-48
    3.4.1 幅度比和相位差的测量  42-43
    3.4.2 单芯片硅双极性器件AD8302 介绍  43-44
    3.4.3 AD8302 的工作原理  44
    3.4.4 幅度比和相位测量  44-48
  3.5 小结  48-49
第四章 微波无源电路部分的设计  49-63
  4.1 窄带功率分配器的设计  49-56
    4.1.1 微带线功率分配器设计原理  49-51
    4.1.2 3dB 功率分配器设计  51-56
  4.2 微带线滤波器的设计  56-61
    4.2.1 微带线带通滤波器设计方法  56-58
    4.2.2 2400~2500MHz 带通滤波器的设计  58-61
    4.2.3 带通滤波器实物图  61
  4.3 微带线低通滤波器的设计  61-62
  4.4 小结  62-63
第五章 上位机控制部分以及系统软件设计  63-67
  5.1 单片机与PC 机接口部分设计  63-65
    5.1.1 TLC2543 串行A/D 转换芯片  63-64
    5.1.2 TLC2543 与单片机的连接  64
    5.1.3 TLC2543 与单片机接口程序  64-65
    5.1.4 单片机与PC 机接口部分实物  65
  5.2 本振源部分软件实现  65
  5.3 上位机虚拟仪器通信与实时显示的软件实现  65-66
  5.4 小结  66-67
第六章 实验验证过程以及详细实验结果  67-78
  6.1 微波放大器的实验验证  67-69
    6.1.1 实验步骤  67
    6.1.2 实验结果  67-69
    6.1.3 15dB 增益放大器的调试要点  69
  6.2 系统本振信号源的实验验证  69-70
    6.2.1 实验步骤  69
    6.2.2 本振信号源实测结果  69-70
  6.3 超宽带混频器的实验验证  70-71
    6.3.1 超宽带混频器的实验模型  70-71
    6.3.2 超宽带混频器实验步骤  71
    6.3.3 超宽带混频器的实测结果  71
    6.3.4 超宽带混频器的调试要点  71
  6.4 幅度比相位差测量单元的实验验证  71-74
    6.4.1 实验模型  71
    6.4.2 实验步骤  71-72
    6.4.3 实验结果  72-73
    6.4.4 调试要点  73-74
  6.5 微带线带通滤波器的实验验证  74-76
    6.5.1 实验模型  74
    6.5.2 实验步骤  74
    6.5.3 实验结果  74
    6.5.4 实验结果分析  74-76
  6.6 微带线低通滤波器的实验验证  76-77
    6.6.1 实验模型  76
    6.6.2 实验步骤  76
    6.6.3 试验结果  76-77
  6.7 小结  77-78
第七章 结论  78-79
参考文献  79-82
附录  82-86
在学研究成果  86-87
致谢  87

相似论文

  1. 基于UWB脉冲信号的测距定位技术,TN929.5
  2. 传输线型Metamaterials的理论与应用研究,O441.6
  3. 超宽带高保真天线的研究与设计,TN822.8
  4. X波段接收前端研究与设计,TN957.5
  5. 毫米波一维相控阵T/R组件研制,TN958.92
  6. 反向天线阵中的相位共轭混频器的设计研究,TN773
  7. 射频滤波器优化设计的研究,TN713
  8. 用于频谱感知的小型宽—窄带组合天线的设计与研究,TN822
  9. 微功率冲激雷达设计,TN958
  10. 超宽带信号的全光产生和调制技术研究,TN925
  11. 基于多普勒效应的金属探测器的研究,TN702
  12. UWB系统中包处理模块的设计与实现,TN925
  13. 超宽带天线的研究与分析,TN822.8
  14. 压缩感知算法及其在超宽带信道估计中的应用研究,TN925
  15. 北斗卫星导航系统中射频前端电路的研究与设计,TN967.1
  16. 带有本振分频器的低噪声上变频调制器的研究和设计,TN761
  17. 超宽带电磁波测井若干关键技术研究,P631.81
  18. UWB无线超宽带系统MAC协议研究及仿真实现,TN925
  19. 超宽带移动通信系统脉冲波形优化设计,TN925
  20. 超宽带发射机的射频前端设计,TN858
  21. 基于DC-OFDM技术的超宽带系统关键技术的研究,TN919.3

中图分类: > 工业技术 > 无线电电子学、电信技术 > 基本电子电路 > 倍频器、分频器、变频器 > 变频器、混频器
© 2012 www.xueweilunwe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