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论文 > 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题录展示

两岸三地法学期刊之比较

作 者: 陈宗佑
导 师: 苏晓宏
学 校: 华东政法大学
专 业: 法律
关键词: 两岸三地 大陆 台湾 香港 法学期刊 专业期刊 比较
分类号: D920.0
类 型: 硕士论文
年 份: 2009年
下 载: 30次
引 用: 0次
阅 读: 论文下载
 

内容摘要


大陆地区、台湾地区及香港地区基于地域、历史及人文环境的诸种原因,形成了两岸三地间思想上既接近又有各自发展的现状,这一现状构成两岸三地间一种共同性源流及多样性发展的特殊模式。这一模式同时影响着三地的法律思想,两岸三地间亦因此而各自形成并发展出各具特色的法律系统,反映出其独特的法律制度与文化。这种既接近又相隔的特殊情况,形成了三地间于法律思想上既具有相同性但同时又具有差异性,这种条件下令两岸三地间法学思想上具有可交换、认识与参考的基础。与此同时三地间密不可分的关系与来往不断的联系,促使了三地间法律适用与使用的需要。这些联系令三地间的法律思想有了交流的基础,同时具有了法律思想相互接连与影响的可能。两岸三地间各种法律思想交流中,各种传播媒介都发挥其作用,但其中以法学期刊的交流为一个重要的平台与途径。法律期刊作为法学领域中法律文献主要的交流平台与途径,具有不同程度的功能,是法律人获得资讯、交换沟通及发表意见的重要传播媒介。本文即就大陆地区、台湾地区及香港地区两岸三地间的法学期刊情形作整体观察,同时综合比较其中的异同以探求两岸三地间法学思想的交流与发展的方式及前途作出思考。

全文目录


摘要  3-4
Abstract  4-7
第一章 两岸三地法学期刊比较之目的与意义  7-11
  第一节 法学期刊之功能  7
  第二节 透过两岸三地法学期刊去比较三地法学思想的异同  7-9
  第三节 从两岸三地法学期刊看三地法学思想  9-11
第二章 两岸三地法学期刊之对比  11-28
  第一节 大陆地区  11-17
    一、整体概况  11-14
    二、类型  14-17
  第二节 台湾地区  17-22
    一、整体概况  17-19
    二、类型  19-22
  第三节 香港地区  22-27
    一、整体概况  22-23
    二、类型  23-27
  第四节 综合比较  27-28
第三章 两岸三地法学期刊之分析  28-33
  第一节 法学期刊与法学的关系  28-31
    一、法学思想与法学期刊的位置  28-29
    二、法学期刊对法学界的作用  29-30
    三、法学期刊对法学思想的作用  30-31
  第二节 两岸三地法学期刊对三地法学联系作用  31-32
    一、法学期刊于三地交流的作用力  31
    二、两岸三地法学期刊的联动  31
    三、其它方式的合作  31-32
  第三节 两岸三地法学期刊交流的方式  32-33
第四章 两岸三地法学期刊与两岸三地法学的未来  33-36
  第一节 合力化  33-34
  第二节 进步化  34
  第三节 国际化  34-36
参考文献  36-40
后记  40-41

相似论文

  1. 具有变截面臂架的格构式起重机结构计算分析方法研究,TH21
  2. 唐代妇女在婚姻中的地位,K242
  3. 基于社会网络视角的台湾文化创意产业研究,G124
  4. 普通高校体育教育专业运动解剖学教材结构的研究,G807.4
  5. 中印小学信息技术课程内容之比较研究,G623.58
  6. 初中数学新旧教材几何内容的比较研究,G633.6
  7. 台湾地区大学系所评鉴制度研究,G647
  8. 晋江社会体育资源禀赋的比较优势,G812.7
  9. 穗港中文报纸新闻标题语言比较研究,G213
  10. 对台电视新闻节目传播策略研究,G222
  11. 公共档案馆社会责任研究,G270
  12. 深部大陆钻探用钻机顶驱液压系统设计与研究,TE922
  13. 水田秸秆还田机埋草起浆装置的试验研究,S224.29
  14. 寄主种类和人工饲养对斑痣悬茧蜂的寄生选择和子代发育的影响,S476.3
  15. 基于连锁图的QTL综合分析方法研究,S562
  16. 武汉市创业促进就业政策实施效果指标体系研究,F249.27
  17. 裴斯泰洛齐与陶行知教育思想和实践及比较,G40-09
  18. 中英“统计与概率”领域初中课程内容标准比较与思考,G633.6
  19. 高中数学新旧教材中“不等式”的对比研究,G633.6
  20. 高中专家教师、经验教师和职初教师的KCS个案研究,G635.1
  21. 中国大陆与台湾专业体育院校体操类课程内容的比较研究,G831

中图分类: > 政治、法律 > 法律 > 中国法律 > 理论
© 2012 www.xueweilunwe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