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论文 > 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题录展示

彭叔夏及其《文苑英华辨证》

作 者: 张洁
导 师: 罗春兰
学 校: 南昌大学
专 业: 中国古典文献学
关键词: 彭叔夏 文苑英华辨证 校勘
分类号: G256.3
类 型: 硕士论文
年 份: 2009年
下 载: 32次
引 用: 0次
阅 读: 论文下载
 

内容摘要


《文苑英华辨证》是南宋校勘学家彭叔夏撰写的一部校勘学著作。这部书体例严谨,考证精良,极具代表性。本文就是以《文苑英华辨证》为研究对象,对《文苑英华辨证》的成书与校勘过程、《文苑英华辨证》的校勘学成就及《文苑英华辨证》的文献学价值做一个系统性的阐述。这有利于我们对南宋期间的文献学发展脉络有更为清晰的了解。本文开篇是《辨证》的背景研究。在其中,笔者通过对《文苑英华》及《文苑英华辨证》产生原因的分析,探讨了宋代政治、经济、文化制度等各方面的变化给文献学著作带来的影响。论文中间部分是该篇的主体。彭叔夏本应在南宋校勘史上占有他的一席之地,但长期以来却很少有研究者对他进行全面的审视和研究,尤其是对其代表作《文苑英华辨证》的不够重视,已经影响了我们对整个南宋校勘学进行进一步全面深入的认识,进而也影响了我们对其文献学价值的深入发掘。基于这样一种研究状况,笔者试图在前人的基础上,结合自己在研究生期间所学到的文献学知识,对《文苑英华辨证》的校勘学成就及《文苑英华辨证》的文献学价值进行总结,希望能对《文苑英华辨证》的研究工作有所佐益。文章结尾部分谈到的是《文苑英华》的续作研究。由于这些著作比较分散,有的藏于国家图书馆,平时难得一见,此类研究基本属于空白。笔者选取其中具有代表性的几部,如《文苑英华辨证拾遗》、《宋椠文苑英华残本校记》及《文苑英华校记》等,将它们与《辨证》相比较,对于我们更加全面客观地理解彭叔夏其人及其著作,都具有十分积极的意义。

全文目录


摘要  3-4
ABSTRACT  4-6
绪论  6-9
第1章 《文苑英华辨证》的成书  9-18
  1.1 《文苑英华》产生的原因  9-12
    1.1.1 《文苑英华》产生的政治原因  9-11
    1.1.2 《文苑英华》产生的文化原因  11-12
  1.2 《文苑英华辨证》产生的原因  12-18
    1.2.1 《文苑英华》成书后的问题  12-14
    1.2.2 《文苑英华》产生问题的原因  14-18
第2章 《文苑英华辨证》的校勘学成就  18-27
  2.1 《辨证》体例的典范性  18-22
  2.2 《辨证》编排的精巧性  22-23
  2.3 《辨证》校勘的理论性  23-25
  2.4 《辨证》校勘原则的先进性  25-27
第3章 《文苑英华辨证》的文献学价值  27-37
  3.1 《辨证》与避讳学  27-35
  3.2 《辨证》与音韵学  35-37
第4章 《文苑英华》续作述要  37-44
  4.1 《文苑英华辨证拾遗》  37-38
  4.2 《宋椠文苑英华残本校记》  38-41
  4.3 《文苑英华校记》  41-44
结语  44-46
致谢  46-47
参考文献  47-48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48

相似论文

  1. 《金楼子》词汇研究,H13
  2. 《傅与砺诗集》校注,G256.2
  3. 王利器的文献学思想研究,I206.2
  4. 中华书局点校本《汉书》校读札记,G256.3
  5. 中华书局标点本十七史礼志部分校读札记,G256.3
  6. 《史记正義》稱引《括地志》考校,G256
  7. 《汉书》颜注引经考校,G256
  8. 郑玄《礼记注》初探,H13
  9. 束皙集校注,I206.2
  10. 数字技术在古籍整理中的运用初编,G255.1
  11. 《大戴礼记解诂》之研究,K892.9
  12. 《十三经注疏校勘记》研究的语言学视角,G256.3
  13. 《后汉书》李贤注文字训诂研究,H131
  14. 余嘉锡文献学思想研究,G256
  15. 戴钦诗文集校注,G256.1
  16. 《十三经注疏校勘记》圈(“○”)后案语作者问题考论,G256
  17. 《文选考差异》,I206.2
  18. 张载、张协、张亢集校注,G256.3
  19. 《文选》李善注引《汉书》考校,K234
  20. 《元史·祭祀志》研究,K247

中图分类: > 文化、科学、教育、体育 > 信息与知识传播 > 图书馆学、图书馆事业 > 文献学 > 校勘学
© 2012 www.xueweilunwe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