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论文 > 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题录展示

逆风起飞的雏雁

作 者: 孔艳
导 师: 谢新华
学 校: 中南大学
专 业: 社会学
关键词: 殡仪系 殡葬职业教育 大学生 教育民族志
分类号: D632.9
类 型: 硕士论文
年 份: 2009年
下 载: 28次
引 用: 0次
阅 读: 论文下载
 

内容摘要


随着社会的发展,殡葬职业教育走进了高等教育的大门,开启了中国殡葬职业教育的历史。目前,在学校教育方面的研究多见于教育学和社会学的实证调查,而人类学的研究精力主要集中在少数民族的学校教育上。不管是教育学、社会学还是人类学,在学校的职业教育方面都没有倾注太多的心血,而对殡葬职业教育这一特殊的教育领域更是关注不够。为了弥补这一缺陷,本文从人类学的视角出发选取了国内第一个殡葬职业教育单位——C民政职业技术学院的殡仪系进行了深入的研究。本文采用了教育民族志的研究方法,运用田野工作方法进行了第一手资料的搜集。在田野工作中,除了运用人类学方法中常用的参与观察与个案访谈以外,还运用了问卷调查法和文献分析方法,旨在用多种方法勾勒出殡仪系整个机构的生动图景。本文在田野调查所搜集到的第一手资料的基础上,对殡仪系的教育过程进行了描述和分析。全文围绕这个问题分三个方面展开:’一是殡仪系的建立过程,包括其建立之初的殡葬行业背景以及它的整个发展历程;二是殡仪系促进学生殡葬职业化的过程,即殡仪系是怎样将一些少不更事的学生培养成为具有专业职业技能、专业职业素质的殡葬从业人员的;三是关注殡仪系学生面临的压力与困惑。本研究有如下发现:殡仪系的建立是殡葬制度改革的必然需要,它是一个由急需改变的中国殡葬行业背景、国家相关部门和知识精英多重力量共同作用的结果;而殡仪系除了通过课堂教育和实践教学两个教学环节来促进学生的殡葬职业化之外,还辅以开展专业讲座、学生社团活动、殡葬职业技能竞赛以及与殡葬行业内外的交流来强化学生的殡葬职业化,这是殡仪系开展的殡葬职业教育与其他类型的职业教育所不同的特点;生死教育对殡葬职业情感与殡葬职业道德形成的重要作用,殡葬职业情感与殡葬职业道德的形成依赖于课堂上理论性生死教育和实习中直接的现实性生死教育。研究还发现,殡仪系学生也面临着诸如人际关系、就业以及转业方面的压力。本文的目的与意义定位于对社会事实的记录与展示,希望通过对国内首例殡葬职业教育单位的建立以及其实施的教育过程的记录与展示,引导人们正确看待殡葬职业教育,也期望社会能重新审视殡葬从业人员这个特殊群体,让他们不再“特殊”。

全文目录


摘要  3-4
ABSTRACT  4-9
第一章 导论  9-24
  1.1 研究缘起与研究背景  9-13
    1.1.1 研究缘起  9-10
    1.1.2 研究背景  10-13
  1.2 文献回顾  13-19
    1.2.1 关于学校教育的研究  13-18
    1.2.2 国内对殡葬行业的研究  18-19
  1.3 研究意义  19-20
    1.3.1 现实意义  19-20
    1.3.2 理论意义  20
  1.4 研究思路与研究方法  20-24
    1.4.1 研究思路  20
    1.4.2 研究方法  20-24
第二章 走进殡仪系  24-29
  2.1 C民政职业技术学院简介  25-26
  2.2 殡仪系概况  26-29
第三章 领头雁的艰难起步  29-38
  3.1 殡仪系建立之初的中国殡葬行业背景  29-32
    3.1.1 殡葬行业落后的"软""硬"件  29-31
    3.1.2 受社会排斥的殡葬行业  31-32
  3.2 殡仪系跌宕起伏的16年  32-37
    3.2.1 一个人的战斗  32-34
    3.2.2 得来不易的成绩  34-37
  3.3 小结  37-38
第四章 雏雁的成长  38-65
  4.1 学生选择殡仪系的原因  38-45
    4.1.1 理性现实的选择  38-41
    4.1.2 "感性随意"的选择  41-45
  4.2 殡葬职业技能的习得  45-57
    4.2.1 课堂教育  45-47
    4.2.2 实习的锤炼  47-49
    4.2.3 影响学生殡葬职业化的其他因素  49-57
  4.3 情感与道德的重量  57-64
    4.3.1 殡葬职业情感的形成  57-61
    4.3.2 殡葬职业道德的形成  61-64
  4.4 小结  64-65
第五章 雏雁的压力与困惑  65-72
  5.1 令人沉重的压力  65-68
    5.1.1 狭窄的人际交往圈  65-66
    5.1.2 来自就业的压力  66-68
  5.2 关于转业的困惑  68-71
    5.2.1 怎么"转"——自考的准备  68-69
    5.2.2 "转"到什么行业——自主创业的愿望  69-71
  5.3 小结  71-72
第六章 结语  72-75
  6.1 总结  72-73
  6.2 展望与反思  73-75
参考文献  75-79
附录一  79-80
附录二  80-83
附录三  83-86
主要研究成果  86-87
致谢  87-88

相似论文

  1. 马洛—克罗恩社会赞许性量表的修订及相关研究,B841.7
  2. 多元文化背景下的大学生科学信仰研究,G641
  3. 大学生自我同一性、社会适应性与心理健康的关系研究,B844.2
  4. 高校成人大学生心理压力、社会支持与学习倦怠的关系研究,G724
  5.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大学生主观能动性研究,G641
  6. 大学生综合素质测评研究,G645.5
  7. 大学生灵性与自我和谐的关系研究,B844.2
  8. 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统领大学生党建工作研究,D267.6
  9. 大学生生态文明观的哲学思考,G641
  10. “美国大学生早期干预计划”理论与实践研究,G649.712
  11. 大学生愤怒情绪、睡前思维控制与睡眠质量的关系研究,B842.6
  12. 大学生网络心理健康教育方式研究,B844.2
  13. 新时期大学生党员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探析,D267.6
  14. 新时期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研究,G641
  15. 大学生宗教信仰的困惑与引领路径研究,G641
  16. 当前我国大学生就业公平问题探究,G647.38
  17.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个性化教育的研究,G641
  18. 基于大学生创新素质培养的校园文化活动建设研究,G641
  19. 体育新闻的异化现象与大学生体育行为研究,G80-05
  20. 当代大学生网络犯罪及对策研究,C913.5
  21. 网络舆论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挑战及其对策研究,G206

中图分类: > 政治、法律 > 中国政治 > 国家行政管理 > 民政工作 > 其他
© 2012 www.xueweilunwe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