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论文 > 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题录展示

盗窃罪若干问题研究

作 者: 陈宽松
导 师: 刘宪权
学 校: 华东政法大学
专 业: 法律
关键词: 盗窃罪 犯罪主体 犯罪对象 数额 既遂 未遂
分类号: D924.3
类 型: 硕士论文
年 份: 2008年
下 载: 133次
引 用: 0次
阅 读: 论文下载
 

内容摘要


盗窃罪是最常见的犯罪,是多发性的侵财型犯罪。盗窃行为的复杂多样、司法实践中在有关盗窃罪的认定和处理上出现的种种分歧,关于盗窃罪的研究一直是刑法理论研究中的热点和难点。随着社会的发展与进步,计算机技术和互联网的普及使用,社会上出现了一些新型的盗窃现象,由于这些现象很难用传统的刑法理论加以解释,因而又形成了新的争议,需要进一步的加以研究。本文拟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对盗窃罪中的一些问题进行研究和探讨。本文分为四个部分:第一部分:盗窃罪的犯罪主体研究。笔者认为盗窃罪的犯罪主体是年满十六周岁、具有刑事责任能力的自然人,单位不能成为盗窃罪的犯罪主体,并认为盗窃罪犯罪主体的刑事责任年龄没有降低的必要。第二部分:盗窃罪的犯罪对象研究。笔者介绍了中外有关盗窃罪的犯罪对象属性的学说,认为盗窃罪犯罪对象的特征为:具有经济价值、可支配性、不能为法律所排除、是他人所有的财物。笔者对几种特殊对象进行了分析,认为不动产、技术成果不是盗窃罪的犯罪对象,而无形能源、网络虚拟财产、电子货币属于盗窃罪的犯罪对象。第三部分:盗窃罪的数额研究。笔者阐述了对盗窃“数额较大”的理解,分析了盗窃数额对定罪量刑的影响,论述了多次盗窃数额的计算问题,认为不应按销赃数额计算盗窃数额,并认为在现行法律规定下跨地区盗窃数额应根据盗窃行为地的数额标准来认定、在累计跨地区盗窃数额时应按照就高不就低的原则确定、建议规定全国统一的盗窃罪的数额标准,共同盗窃数额的分担应采用“参与数额说”。第四部分:盗窃罪的既遂未遂研究。笔者介绍了犯罪既遂、犯罪未遂的一般概念;认为盗窃罪既遂与未遂的区分标准应采用“失控说”;阐述了“失控说”在区分盗窃罪既遂与未遂中的一些具体运用。

全文目录


摘要  3-5
Abstract  5-8
引言  8
一、盗窃罪犯罪主体研究  8-14
  (一) 盗窃罪的犯罪主体是年满十六周岁、具有刑事责任能力的自然人  9
  (二) 单位不能成为盗窃罪的犯罪主体  9-12
  (三) 盗窃罪犯罪主体的刑事责任年龄没有降低的必要  12-14
二、盗窃罪的犯罪对象研究  14-25
  (一) 中外刑法理论关于盗窃罪犯罪对象属性的学说  15
  (二) 盗窃罪犯罪对象的特征  15-17
  (三) 对几种特殊对象的分析  17-25
三、盗窃罪的数额研究  25-36
  (一) 对于盗窃"数额较大"的理解  25-27
  (二) 盗窃数额在盗窃犯罪中的地位和作用  27-28
  (三) 对盗窃数额认定中两个问题的探讨  28-31
  (四) 地区间盗窃罪数额标准冲突问题探讨  31-35
  (五) 共同盗窃的数额分担  35-36
四、盗窃罪的既遂未遂研究  36-43
  (一) 犯罪既遂、犯罪未遂的一般概念  37-38
  (二) 盗窃罪既遂与未遂的区分标准  38-41
  (三) "失控说"在认定盗窃罪既遂与未遂中的一些具体运用  41-43
结语  43-44
参考文献  44-48
在读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  48-49
后记  49-50

相似论文

  1. 梁丽案研究,D924.3
  2. 恶意透支型信用卡诈骗罪若干问题研究,D924.3
  3. 绑架罪的疑难问题研究,D924.3
  4. 单位犯罪主体相关问题研究,D924.1
  5. 认定运输毒品罪若干问题研究,D924.3
  6. 挪用公款罪的若干实务问题研究,D924.3
  7. 盗窃罪的实务研究,D924.3
  8. 李楠罪案研究,D924.3
  9. 教唆犯若干问题探究,D924.1
  10. 转化型抢劫犯罪若干问题研究,D924.3
  11. 盗窃罪相关问题研究,D924.3
  12. 盗窃罪既遂未遂问题研究,D924.3
  13. 受贿罪若干问题研究,D924.392
  14. 罚金刑研究,D924.1
  15. 盗窃罪未遂问题研究,D924.3
  16. 论共同犯罪的停止形态,D924.1
  17. 帮助犯罪分子逃避处罚罪若干问题研究,D924.3
  18. “入户抢劫”研究,D924.3
  19. 论教唆未遂,D924.1
  20. 盗窃未遂问题研究,D924.3
  21. 加重构成犯未遂的研究,D924.1

中图分类: > 政治、法律 > 法律 > 中国法律 > 刑法 > 分则
© 2012 www.xueweilunwe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