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论文 > 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题录展示

《北学派》与楚辞关联研究

作 者: 郑京花
导 师: 郑日男
学 校: 延边大学
专 业: 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
关键词: 楚辞 北学派 李德懋 朴齐家
分类号: I0-03
类 型: 硕士论文
年 份: 2009年
下 载: 24次
引 用: 0次
阅 读: 论文下载
 

内容摘要


本论文主要考察研究朝鲜朝后期北学派文人李德懋朴齐家在诗歌创作过程中接受屈原以及楚辞文学的状况。中国与韩国是近邻国家,由于地理上的原因,在漫长的历史发展过程中,中韩两国的文化交流非常频繁。在这种文化氛围之下,韩国古代文学自然而然地受到中国文学的影响。根据“三国史记”“旧唐书”等资料可知载入楚辞的“文选”在统一新罗以前已经流入到朝鲜半岛,而且成为当时教育青少年的必读书,被列为选拔朝廷官吏的重要试科之一。屈原的精神及楚辞因此在韩半岛开始扎根。许多韩国古代诗人不仅在诗中写到屈原,而且在诗话中也予以评论。朝鲜朝时期主张实学思想的北学派也深受屈原及其楚辞的影响。北学派和屈原虽然生活在不同的时代和国家,但他们所处的经历,思想,品格等方面却有着类似之处,这是北学派接受屈原及楚辞的主要原因。屈原是伟大的爱国诗人,他的独立不前的人格,忧国忧民的政治责任感和锲而不舍的理想追求代表了士人精神中最优秀的层面。李德懋与朴齐家是庶子出身,因此他们不能正常途径致仕,实现政治抱负。在理想和现实的矛盾冲突及其苦闷中把屈原的“离骚”当作最亲近的“朋友“来安慰自己。把自己的怀才不遇与不幸联系到屈原的悲剧命运,通过诗歌抒发同病相怜之情,创造性地继承和发展了香草美人的传统审美意象。通过屈原与李德懋,朴齐家的比较研究,我们可以看到汉文学的形式与内容都跟中国文学有着密切联系。李德懋,朴齐家不仅接受了屈原的人格,思想因素,而且接受了屈原的象征手法、“借景抒情”、“感伤”的写作风格,更加丰富了自己的诗学思想,为朝鲜古代文学史增添了光彩做出了贡献。

全文目录


摘要  6-7
Abstract  7-9
目录  9-10
正文  10-45
参考文献  45-47

相似论文

  1. 赋体探源的探源,I206.2
  2. 两宋之际的楚辞研究,I206.2
  3. 清初学术思潮与《楚辞灯》的成书,I206.2
  4. 文化意象的翻译策略选择及其文化亏损研究,H315.9
  5. 论先秦两汉诗歌的表演性,I207.22
  6. 陆时雍《楚辞疏》研究,I207.22
  7. 林云铭及《楚辞灯》研究,I206.2
  8. 两汉拟骚作品研究,I206.2
  9. 《楚辞》专题研究,I206.2
  10. 楚辞在西汉的传播与接受,I206.2
  11. 白诚仁声乐作品《山鬼》研究,J605
  12. 李朝后期北学派思想中的西学影响探析,K312.34
  13. 王士祯与李德懋诗论比较研究,I207.22
  14. 论闻一多的楚辞研究,I207.22
  15. 钱澄之《屈诂》研究,I206.2
  16. 王逸《楚辞章句》与东汉的楚辞研究,I206.2
  17. 楚国经济与楚辞创作,I206.2
  18. 《诗经》《楚辞》中鸟意象的文化透视,I207.22
  19. 唐代楚辞评论与拟骚创作研究,I207.22
  20. 《楚辞》中汉代拟骚作品研究,I206.2

中图分类: > 文学 > 文学理论 > 文学的方法论
© 2012 www.xueweilunwe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