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论文 > 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题录展示

跨文化交流视野下的《牡丹亭》

作 者: 原辉
导 师: 沈建青
学 校: 北京语言大学
专 业: 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
关键词: 《牡丹亭》 彼得·塞勒斯 陈士争 跨文化交流 文化霸权
分类号: I207.3
类 型: 硕士论文
年 份: 2008年
下 载: 110次
引 用: 0次
阅 读: 论文下载
 

内容摘要


汤显祖的《牡丹亭》是中国传统戏曲的经典之作,问世四百年来在国内的舞台上久演不衰。1998年,恰逢汤显祖诞辰400周年,中国和美国掀起了一股《牡丹亭》的排演热潮。其中,美国导演彼得·塞勒斯于1998年执导的“后现代杂沓”版《牡丹亭》和美籍华裔导演陈士争于1999年执导的“传奇”版《牡丹亭》,因其突出的美国文化特点而引起了学者和媒体的共同关注。首先,美国舞台上的两个《牡丹亭》都打破了中国传统戏曲中的演员中心制原则,导演的创作风格和创作意图决定了演出的面貌和特点。彼得·塞勒斯从情色角度对《牡丹亭》进行了大胆的解构,并综合运用了中西不同的戏剧表演形式,因此被称为“后现代杂沓”版《牡丹亭》。陈士争以忠实于原著为特点,并在舞台上使用了各种各样的中国传统表演形式,因此被称为“传奇”版《牡丹亭》。由于两个美国《牡丹亭》与中国的传统演出大相径庭,观众对它们褒贬不一,因此中外学者展开了对传统与创新的大讨论。其次,透过导演的文化身份我们可以发现,东西方的文化权力关系依然处于不平衡的状态中。美国人以能够最先上演全本《牡丹亭》而炫耀他们的文化胜利之姿,而华裔导演却在使用各种传统文化资源的同时折射出自我东方化的倾向。可见,东西方跨文化交流还面临着很多障碍,其中亟待解决的依然是殖民时代所遗留的各种问题。值得一提的是,陈士争与上海昆剧团合作失败之后,美国媒体对中国的艺术自由进行了猛烈的抨击,海外汉学家由此展开了对文化所有权的探讨。“谁有权力拥有文化”,也许是跨文化交流在全球化时代所遭遇的一个难题。需要说明的是,对于文化所有权的争夺并不是盲目的民族主义冲动,全球化不等于取消异质文化间的差异,也不是取消国与国之间的界限,它应该是各种文化的异彩纷呈,是文化的多元化,这也为我们争取文化所有权提供了前提和可能。本文力求从合适的理论角度,来考察美国舞台上的《牡丹亭》所折射出的文化权利关系,并通过对美国《牡丹亭》所产生的影响的分析,来思考在全球化背景下,中国该如何积极寻求自己在世界文化舞台上的合理地位,并有效展示自己的优秀传统文化。

全文目录


摘要  3-4
Abstract  4-7
引言  7-9
第一章 彼得·塞勒斯对《牡丹亭》的再创作  9-23
  第一节 “后现代杂沓”版《牡丹亭》  9-15
  第二节 文化阐释错位与接受受阻  15-19
  第三节 杜丽娘是“蝴蝶夫人”吗?  19-23
第二章 陈士争的中国梦  23-39
  第一节 再造“传奇”《牡丹亭》  23-31
  第二节 传统与创新之争  31-35
  第三节 自我东方化与欲望表达  35-39
第三章 谁有权利拥有《牡丹亭》?  39-47
  第一节 上海文化局事件和西方媒体的政治抨击  39-43
  第二节 谁有权利拥有《牡丹亭》?  43-47
结语  47-49
参考资料  49-54
致谢辞  54

相似论文

  1. 崔莺莺、杜丽娘、林黛玉的戏曲舞台艺术形象之比较研究,J805
  2. 论昆曲青春版《牡丹亭》对传统昆曲的革新与发展,J825
  3. 中美青年跨文化价值观对比研究,G04
  4. 关于日语接词“~的”的形成的历时性研究,H36
  5. 对比研究《牡丹亭》两个英译本中文化负载词的翻译,H315.9
  6. 论韦努蒂的翻译思想,H059
  7. 视角和声音转变对文本情感建构的影响,I046
  8. 互文性与翻译,H315.9
  9. 《牡丹亭》个性化唱词的英译研究,I046
  10. 《牡丹亭》戏曲语言的修辞艺术,I207.3
  11. 论韦努蒂的翻译思想,H059
  12. 《牡丹亭》助词研究,H141
  13. 商务汉语教学应以文化因素为先导,H195
  14. 以舞台演出为目的的戏剧翻译及其过程,H059
  15. 工作环境中中美员工文化价值观差异研究,C913.2
  16. 狂欢与悲情,I207.3
  17. 《牡丹亭》的明清女性读者群研究,I207.3
  18. 文化霸权及其消解,G112
  19. 汤显祖《牡丹亭》和蒙特威尔第《奥菲欧》的比较研究,I106.3
  20. 《牡丹亭》与《紫钗记》形容词研究,H141

中图分类: > 文学 > 中国文学 > 各体文学评论和研究 > 戏剧文学
© 2012 www.xueweilunwe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