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论文 > 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题录展示

约翰·菲尔德《夜曲》的研究

作 者: 黄蕾
导 师: 邓希路;黄虹
学 校: 星海音乐学院
专 业: 音乐学
关键词: 菲尔德 夜曲 技术型态 钢琴制造工艺与材料 新兴中产阶级 审美趣味
分类号: J624.1
类 型: 硕士论文
年 份: 2007年
下 载: 26次
引 用: 0次
阅 读: 论文下载
 

内容摘要


爱尔兰钢琴演奏家、作曲家约翰·菲尔德是钢琴夜曲体裁的始创者,亦是19世纪浪漫主义钢琴音乐的重要创始人之一。他一生最优秀的代表作——17首夜曲——创作于1812-1836年,其体裁形式与风格特征在钢琴诗意小品领域开了先河,影响了门德尔松、肖邦、舒曼、李斯特等—代浪漫主义作曲家的钢琴音乐创作。本文试图通过音乐学分析的方法对菲尔德的17首夜曲进行研究,在揭示18世纪末至19世纪上半叶社会历史文化环境、菲尔德的生活经历与创作心理,以及当时钢琴制造工艺对这些夜曲的影响的基础上,从多方面探寻夜曲体裁形式及其审美意趣之所以形成的原因。本文共分五个部分:第一部分叙述了18世纪末至十九世纪上半叶欧洲主要国家、地区的社会历史与文化环境,并描述了菲尔德一生的生活道路和创作轨迹。第二部分先从形态学的角度对17首夜曲的曲式结构进行个案分析,以及从历史学的角度考察钢琴小品体裁的源流,然后在此基础上,从多侧面对17首夜曲的技术形态进行整体分析,力求凸现在西方音乐从古典主义风格逐渐向浪漫主义风格演进的阶段,菲尔德夜曲创作中的种种独特手法。第三部分将菲尔德夜曲独特的审美趣味与技术型态置于特定的受众群体、音乐交流场所、相关文学形式、相关音乐形式,以及钢琴制造工艺与材料改良等外部诸种文化因素之中,进一步从社会文化学的角度研究它们之间的关联性,探寻夜曲体裁形成的具体客观条件。第四部分在具体分析菲尔德夜曲的音乐意境与审美特征的基础上,将其与19世纪初新兴中产阶级及没落贵族的日常生活、精神状态和审美取向,以及当时相应的社会环境相联系,一一进行对应性研究。最后还就菲尔德个别夜曲中的政治意识和个人情感进行具体分析、研究。结语部分评述了夜曲在菲尔德一生创作中的代表性地位;作为一个浪漫主义音乐家,菲尔德夜曲创作在当时的欧洲音乐环境中的重要地位,以及它们对日后抒情钢琴小品创作的影响。

全文目录


论文摘要  3-4
Abstract  4-9
前言  9-12
第一部分:从法国大革命到19世纪上半叶欧洲文化环境与菲尔德的生平考察  12-26
  一、18-19世纪之交欧洲文化环境概述  12-18
  二、约翰·菲尔德的生平概述  18-26
    (一) 成长的岁月:英伦时期  18-20
    (二) 辉煌的顶峰:俄罗斯时期  20-24
    (三) 黯淡的回归:后俄罗斯时期  24-25
    (四) 生命的终点:重返俄罗斯  25-26
第二部分:十六首《夜曲》的音乐形态分析  26-45
  一、钢琴小品的体裁溯源  27-32
    (一) 浪漫主义钢琴特性小品的体裁溯源  27-30
      1.巴洛克至古典主义时期的(古)钢琴小品  27-28
      2.浪漫主义钢琴特性小品的产生  28-29
      3.浪漫主义钢琴特性小品的发展  29-30
    (二) 夜曲体裁的特征及其源流  30-32
  二、多侧面的技术形态分析  32-45
    (一) 曲式结构  32-38
      1.利用补充成分扩大乐曲的局部规模  32-33
      2.利用补充成分使乐思获得变化  33-36
        (1) 织体的变化  33-34
        (2) 调式、调性的变化  34-35
        (3) 音区的变化  35-36
      3.利用补充成分作为进入下一曲式阶段的桥梁  36-38
        (1) 提供开放式和声结构  36-37
        (2) 淡化上一曲式阶段的音响氛围  37-38
    (二) 如歌的曲调  38-39
    (三) 音乐素材发展手法  39-41
      1.装饰变奏手法  39-40
      2.主题变形的发展手法  40-41
    (四) 音乐织体  41-45
      1.菲尔德夜曲的背景织体  41-44
      2.特定织体在夜曲中的贯穿及其营造意境的作用  44-45
    (五) 演奏方式与踏板的运用  45
第三部分:独特的审美趣味、音乐技术形态与外部诸种文化因素的关联性研究  45-68
  一、受众群体特征  46-48
  二、音乐交流场所  48-51
  三、俄罗斯感伤主义文学与菲尔德夜曲创作的联系  51-54
  四、菲尔德夜曲风格与坎蒂莱那风格及意大利式美声风格的关系  54-57
  五、钢琴制作工艺与材料的改良对菲尔德音乐创作的影响  57-68
    (一) 菲尔德使用的钢琴  58-60
    (二) 菲尔德所运用的钢琴演奏技法  60-63
      1.独特的指法  60-61
      2.强调手指触键的纤巧弹奏(delicacy)  61-62
      3.强调全臂触键的连奏(legato)  62-63
    (三) 钢琴踏板技术对菲尔德音乐创作的影响  63-68
      1.菲尔德如何使用"响踏板"  63-66
      2.菲尔德如何更换踏板  66-68
第四部分:菲尔德夜曲的文化内涵  68-82
  一、菲尔德夜曲的音乐意境与审美特征  69-72
  二、别致的音响风格与相应社会环境、中产阶级文化的关联性  72-79
    (一) 中产阶级审美趣味与菲尔德夜曲风韵的关联性  72-74
    (二) 中产阶级音乐生活与菲尔德夜曲创作的关系  74-79
  三、个别作品中所呈现的社会意识和个人情感  79-82
结语  82-85
主要参考文献  85-87
附录:  87-119
  1.有关本论文所使用乐谱文本及音响文本的一些说明  87-89
  2.十六首夜曲曲式结构的个案分析  89-114
  3.1726~1855年间钢琴音域变迁表  114-115
  4.约翰·菲尔德作品目录(按体裁分类排列)  115-119
后记  119

相似论文

  1. 谢菲尔德成人颅面MRI软组织厚度测量研究,R445.2
  2. 电视纪录片趣味性研究,J952
  3. 从赵本山小品的流行透视当下我国大众的审美趣味,J827
  4. VII图片社新闻摄影研究,J419.1
  5. 从后殖民主义看《曼斯菲尔德庄园》,I561.074
  6. 仇英山水画审美趣味双重性的探究,J205
  7. 钢琴《夜曲》从沙龙性向戏剧性的发展探究,J624.1
  8. “虎视眈眈中的猫”,I561
  9. 探究肖邦的“悲”,J624.1
  10. 《麦田里的守望者》中霍尔顿的人物形象塑造,I712
  11. 老上海月份牌广告的设计研究,J524
  12. 肖邦降E大调夜曲(作品9之2)九个不同音响版本的速度分析,J624.1
  13. 对田纳西·威廉斯剧作《玻璃动物园》中汤姆·温菲尔德的同性恋解读,I712
  14. 凯瑟琳·曼斯菲尔德作品的音乐性,I612.06
  15. 基于混沌神经网络的四色图解法研究与优化,TP183
  16. 江湖文化视野中的萧军创作研究,I207.42
  17. 欧阳修咏春词的人生春景图,I207.23
  18. 图的计数理论的起源和发展,O157.5
  19. 明代青花婴戏纹饰风格演变的启迪,K876.3
  20. “婴戏”非戏,J822

中图分类: > 艺术 > 音乐 > 器乐理论与演奏法 > 键盘、簧乐理论和演奏法 > 钢琴
© 2012 www.xueweilunwe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