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论文 > 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题录展示

近代广东地方赈灾活动研究

作 者: 莫昌龙
导 师: 赵兴胜
学 校: 山东大学
专 业: 中国近现代史
关键词: 广东 近代中国 灾荒 赈灾
分类号: K29
类 型: 硕士论文
年 份: 2009年
下 载: 82次
引 用: 1次
阅 读: 论文下载
 

内容摘要


灾害往往给人类带来巨大灾祸的同时也对人类社会的政治、经济、思想等各个层面产生巨大而深刻的影响,在历史考察中,许多大的变革与变迁或多或少,都与自然灾害存在着一定的联系。人们如何应对灾害,往往反映了一定时期和地域内的社会背景,因此,本文从赈灾这个角度来考察社会历史,有其现实意义。广东由于地理和气候因素,自古以来就是自然灾害的高发地区,其灾祸和赈灾的历史,完全可以看作是中国赈灾史的一个地区缩影。由于近代是中国社会深刻变革的时代,而广东作为中国近代对外的窗口,与西方世界的交流最多,也最容易受到西方政治、经济、思想的影响,这种影响又深刻体现在近代赈灾活动的变迁上,从传统的官方或地方士绅的赈济过渡到民间新型阶级逐步参与其中并取得主导权,把开展赈灾活动作为宣传自己的思想,展示自己力量的重要平台。因此,本文虽然讨论的是近代广东赈灾活动,其实质却是想以小见大,探讨围绕赈灾而形成的国家和社会的实际运行状态,探讨近代广东地方社会变迁的一些内在机制和发展过程。首先,本文对近代广东的灾祸情况作了总结,就灾祸造成的危害及其产生的原因作了分别论述。文章认为,灾祸往往造成直接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也给农业和社会经济带来重大的危害,甚至因此而引发政权的更替及农民的暴动等政治问题;造成灾荒的原因不仅有广东地区特殊地理和气候上的自然原因,更有国家当时的动乱背景和广东地方政府的腐败无能,以及广东当地人们由于盲目进行经济发展而对生态环境的忽视和防灾技术的低下,这些是灾祸的根源。其次,本文就赈灾活动的主体,赈灾的方式,赈灾的原由与赈灾的评价,分别做了阐述。官赈,包括晚清政府与民国北洋政府的赈灾体制与措施;义赈,包括地方士绅、商人阶层、善堂善社、同乡会、海外华侨、地方宗族、医院、红十字会及各类民间团体的赈灾活动与赈灾评价;媒体赈济,作为第三种力量的赈灾活动与评价;洋赈,包括教会、医院、领事馆、驻华商会、驻华公司的赈济活动与评价。文章认为,一方面,尽管晚清与民国政府是历代以来赈灾措施的集大成者,但是由于政治腐败和经济落后,政府措施在赈灾活动中往往不能到位,同时,近代广东地方政府忙于战争和夺权,无暇兼顾灾祸,导致官赈在近代广东衰微;而另一方面,伴随着经济的发展,广东民间力量兴起并逐渐主导了近代广东的赈灾活动。地方士绅与商人阶层在城乡起到了民间赈济的领导作用;同乡会及地方宗族、海外华侨出于同乡同族之情热情捐助;医院、善堂、红十字会等近代慈善社会组织也在赈济中发挥了自己的作用,扩大了影响。媒体的赈济,既作为民间团体本身参与赈济,也为开展赈济事业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平台,对于让人们了解灾情,激发救灾意识,热情捐助上起到了宣传发动作用。近代广东作为一个对外交流通商的口岸,众多在华势力,包括传教士、领事馆、驻华公司等无不想以此作为一个传播宗教和输出文化的根据地,他们的救灾含有强烈的殖民意识,但客观上起到一定的赈济作用,也使我国赈济体制得以向西方学习而趋向近代化。最后,本文就近代广东赈灾活动所产生的影响和反映的社会现实集中讨论了几个专题。文章认为,近代广东赈灾活动首先体现了广东地区近代赈灾技术的发展。近代广东人民在经历了数次大的灾荒后,开始认识到灾荒与生态环境的联系,从而自觉进行生态保护和兴修防灾工程;同时,近代媒体和交通与通讯技术的发展,帮助把赈灾活动从地方士绅的善事变为全民参与的广泛公益活动。其次,体现了近代广东慈善公益事业的近代化,不仅领导者发生了变化,由官方转向民间,慈善的方式和规模也发生了重大变迁,随着西方近代公益思想的导入,慈善理念也发生了重大变化,而近代慈善机构的兴起实际上为近代慈善公益事业提供了重要的实体。再次,广东民间社会的兴起不仅是广东赈灾活动的因,也是广东赈灾活动的果。一方面,近代士绅阶级要求主导乡村社会,商人阶级的兴起要求主导城市,他们选择了赈灾活动作为突破口;另一方面,利用在赈灾活动中获得的巨大的声誉和影响,这些组织也开始获得替代官方主导地方社会的力量。最后,赈灾活动也表现出近代广东对外交流的特点。一方面,西方文化和西方势力渗透在赈灾救济活动中,表现为洋赈技术手段先进、赈灾组织严密,极大改善了广东地区赈灾活动的状况;另一方面,伴随着赈灾输出的岭南文化,也把广东的地方文化散发到海外各地生根发芽。

全文目录


中文摘要  6-8
ABSTRACT  8-10
引言  10-14
  一、选题理论意义及现实意义  10
  二、文献综述  10-12
  三、研究思路及方法  12-14
第一章 近代广东灾荒情况  14-20
  一、灾荒概况  14-16
  二、灾荒造成的危害  16-18
  三、灾荒的成因  18-20
第二章 近代广东的赈灾活动  20-40
  一、政府的官赈  20-28
  二、民间的义赈  28-36
  三、媒体的赈济  36-38
  四、外国的洋赈  38-40
第三章 近代广东赈灾活动的总结和启示  40-47
  一、对赈灾技术发展的影响  40-41
  二、对慈善公益事业近代化的影响  41-43
  三、对民间社会初步兴起的影响  43-45
  四、对近代广东对外交流的影响  45-47
参考文献  47-50
致谢  50-51
学位论文评阅及答辩情况表  51

相似论文

  1. 广东省土地利用总体规划问题与对策研究,F301
  2. 广东凡口铅锌矿矿田构造及地球化学特征,P618.4
  3. 广东从化参与式村民自治问题研究,D422.6
  4. 广东省高级技校教师职业倦怠研究,G715.1
  5. 广东省中等职业艺术学校办学模式研究,G719.2
  6. 明清陕北灾荒研究,K248
  7. 广东省高考英语阅读理解内容效度分析(2004-2010),G634.41
  8. 民国时期皖北水灾研究,K258
  9. 旱魃为虐,如惔如焚,K248
  10. 元代江西地区灾荒和赈恤资料汇编,K247
  11. 姚碧、汪志伊的《荒政辑要》比较研究,K249
  12. 清乾隆朝荒政研究,K249.3
  13. 广东省贸易条件的变动状况与影响因素分析,F224
  14. 广东省贸易条件实证分析,F224
  15. 广东沿海角毛藻属的种类多样性与生态分布特征,Q948
  16. 华中抗日根据地的灾荒救济研究,K265
  17. 论宋代赈济制度,K244
  18. 广东南珠产业发展对策研究,F326.4
  19. 嘉道时期皖北地区灾荒研究,K249.3
  20. 汉唐两代灾荒若干问题研究,K242

中图分类: > 历史、地理 > 中国史 > 地方史志
© 2012 www.xueweilunwe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