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论文 > 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题录展示

抗战时期“驼峰”航线与美国援华物资的营运

作 者: 范瑞婷
导 师: 陈永祥
学 校: 广州大学
专 业: 专门史
关键词: 抗日战争 租借援助 “驼峰”空运 中美关系
分类号: K265
类 型: 硕士论文
年 份: 2009年
下 载: 65次
引 用: 0次
阅 读: 论文下载
 

内容摘要


租借援助是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美国向反法西斯盟国提供的最大援助,在远东独自坚持抗战的中国由于其重要的战略地位而被美国纳入了受援国范围。在美国成为援华的主要国家后,如何尽快将租借物资运往中国,建立有效的援华物资营运体系,就成为盟国特别是中美两国之间最为关注的问题。最初,美国的这些援华物资主要是通过设在美国的“中国国防物资供应公司”(China Defence Supply Co.)和国民政府设立的“西南运输总处”所辖的“滇缅公路”来进行营运的。但是随着日军攻陷缅甸,“滇缅公路”被切断,美国援华物资的营运受到阻隔。在这危机时刻,中美两国迅速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克服重重困难,开辟了一条新的援华通道——“驼峰”空运线。但“驼峰”空运初期,由于“驼峰”航线自然条件极为艰险和各种各样的困难,运量极少,根本无法满足中国的作战要求。因此,盟国在缅甸战败之后迅速召开了一系列的会议来讨论收复缅甸问题。因盟国的利益分歧,在反攻缅甸计划上未能达成一致,但客观结果促进了“驼峰”空运的不断发展壮大。1943年12月,“驼峰”空运月运量突破10000吨,胜利完成了罗斯福总统所承诺的空运任务,并于1944—1945年迅速进入“驼峰”空运的大业务时代,使得“驼峰”实际上能够运输的数量无限。据统计,中美飞行员历经千辛万苦,通过“驼峰”航线空运到中国的物资共约为650000吨,总价值约为8亿美元。但这些援华物资的实际流向却是个复杂的问题:这些物资部分用于改善中国国际交通运输和装备整训中国陆、海、空军以支持缅北战役和在华的美国空军等的对敌行动,对于盟国能够最终打败日本法西斯有着非常积极的作用和影响;其余部分物资或被政府高官私吞,或被英国霸占,或被美国中途收回和转调往其它战场,或因管理不善抢运不及而丢失的,或有的囤积不用甚至用于反共,等等,从而使一些“空运”物资并未用于正面战场起到它应该起到的作用,实在是令人扼腕。

全文目录


摘要  5-6
Abstract  6-7
目录  7-9
第一章 绪论  9-13
  1.1 选题意义  9-10
  1.2 学术史回顾  10-11
  1.3 资料来源  11-13
第二章 抗战时期美国援华物资营运的主要途径  13-24
  2.1 美国成为援华的主要国家  13-16
  2.2 美国援华物资营运的主要途径  16-24
    2.2.1 中国国防物资供应公司  16-19
    2.2.2 “西南运输处”和“滇缅公路”  19-21
    2.2.3 “驼峰”空运  21-24
第三章 “驼峰”空运的艰难险阻  24-34
  3.1 最恶劣的自然条件  24-27
  3.2 来自各方的障碍  27-34
    3.2.1 友方带来的种种障碍  27-29
    3.2.2 自身存在的种种问题  29-32
    3.2.3 敌方的骚扰和袭击  32-34
第四章 “驼峰”空运的不断发展壮大  34-46
  4.1 计划反攻缅甸与加强“驼峰”空运的盟国聚会  34-37
  4.2 “驼峰”空运的迅速发展  37-46
    4.2.1 1943年“驼峰”空运月运量突破1万吨  37-40
    4.2.2 1944-1945年“驼峰”空运的大发展  40-43
    4.2.3 大业务时代  43-46
第五章 “驼峰”空运物资的流向  46-60
  5.1 真正用于抗日的美援物资  46-51
    5.1.1 改善交通运输  46-47
    5.1.2 装备整训中国的军队  47-50
    5.1.3 援助美驻华空军的对日行动  50-51
    5.1.4 供给缅北、滇西反攻所需物资  51
  5.2 因其它原因流失掉的援华物资  51-60
    5.2.1 政府高官中饱私囊的美援物资  51-53
    5.2.2 英国霸占的美国援华物资  53-54
    5.2.3 美国调往其他战场的美援物资  54-55
    5.2.4 给出来又拿回去的美国援华物资  55-56
    5.2.5 管理不善抢运不及时丢失的美援物资  56-57
    5.2.6 囤而不用和用以反共的美援物资  57-60
第六章 结语  60-62
主要参考文献  62-67
攻读硕士期间公开发表的论文  67-68
致谢  68

相似论文

  1. 从革命外交到务实外交,D829
  2. 两次台海危机与中美之间的信息博弈,K153
  3. 中美两国媒体对胡锦涛访美报道分析(以2006年和2011年为例),G219.712;D822.3
  4. 利益、制度、观念,D822.3
  5. 中国共产党在抗日战争时期和解放战争时期思想政治工作的比较研究,D231
  6. 抗战时期重庆钢铁产业的曲折发展研究,K265
  7. 美国广州领事报告与早期中美关系(1784-1844),K249
  8. 奥巴马执政以来中美关系的新特点,D822.3
  9. 经济相互依赖理论视角下的中美关系研究,F125.5
  10. 奥巴马政府“巧实力”外交及其对中美关系的影响,D871.2
  11. 中美战略与经济对话机制研究:对中美关系的影响,D822.371.2
  12. 中美自由贸易的基础与障碍,F752.7
  13. 邓小平对美外交思想研究,A849.1
  14. 美国主流媒体的对华印象与中国面对美国的国家形象塑造,D81
  15. 试论抗战期间湖北省的“计划教育”,K265
  16. “史迪威事件”研究,K152
  17. 《新华日报》视野下的战时难民问题,K265
  18. 战时儿童保育会与中国女性(1938-1946),K265
  19. 中国学者眼中的美国,D771.2
  20. 抗日战争时期晋察冀边区减租减息运动研究,K265

中图分类: > 历史、地理 > 中国史 > 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1840~1949年) > 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1919~1949年) > 抗日战争时期(1937~1945年)
© 2012 www.xueweilunwe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