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论文 > 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题录展示

垣曲上亳遗址陶器研究

作 者: 王小娟
导 师: 宋建忠
学 校: 山西大学
专 业: 考古学及博物馆学
关键词: 上亳遗址 新石器时代 陶器研究
分类号: K876.3
类 型: 硕士论文
年 份: 2009年
下 载: 63次
引 用: 1次
阅 读: 论文下载
 

内容摘要


垣曲盆地三面环山,一面临水,范围狭小,但资源丰富,地理位置十分重要,孕育了丰富的古代文化。上毫遗址位于毫清河东岸,文化面貌丰富,包括新石器时代与东周时期遗存,优越的地理位置与其丰富的文化遗存,显示出该遗址的重要性。本文首先对垣曲盆地新石器时代遗址的发现与研究概况进行简单回顾与总结,并提出研究方法,即以传统考古学方法中的地层学与类型学为基础,结合科技考古新方法,使研究全面而更具科学性。通过传统考古学方法,选取典型单位中的主要器形对各期遗存进行年代学研究,将该遗址新石器时代遗存划分为四期,即仰韶文化中期、仰韶文化晚期、庙底沟二期文化与龙山文化。在此基础上,主要从制陶工艺方面,即制法与陶片的化学组成两个角度,来分析各文化时期的特征。制法以观察法为主,从成型、整形和装饰三方面着手,划分为三个阶段,即仰韶文化时期以手制成型为主,庙底沟二期文化时期,出现新的技术——模制法,龙山文化时期则以轮制为主。整体上,该遗址的陶器制作技术是不断发展、提高的。陶片化学组成的分析,得出该遗址除较特殊的白陶外,不同时期制作陶器的粘土成分基本一致,应为本地生产。横向对比分析垣曲盆地与临汾盆地相关遗址陶片的化学成分,显示出在庙底沟二期文化时期两盆地间的陶土成分明显不同。同时,两盆地文化类型差异的显现也出现在此期,表明庙底沟二期文化时期是探究垣曲盆地与临汾盆地新石器时代文化面貌差异的一个重要阶段。总之,通过传统的年代学研究与观察陶器制法及测试陶片的化学成分,对该遗址的陶器进行多角度、较全面地分析与研究,加深并丰富对该遗址文化面貌的认识,也是垣曲盆地新石器时代遗址研究中将科技考古新方法与传统考古学方法结合的一个例证。

全文目录


中文摘要  8-9
ABSTRACT  9-11
引言  11-12
第一章 垣曲盆地新石器时代遗址研究概况及相关理论方法  12-17
  1.1 垣曲盆地新石器时代遗址研究概况  12-13
  1.2 研究目的和意义  13-14
  1.3 研究方法  14-17
    1.3.1 传统考古学方法  14-15
    1.3.2 科技考古新方法  15-17
第二章 年代学研究  17-43
  2.1 地层学分期研究  17-18
    2.1.1 地层堆积情况  17-18
    2.1.2 典型单位关系图  18
    2.1.3 文化分期  18
  2.2 类型学分期研究  18-40
    2.2.1 仰韶文化中期的陶器型式分析  20-26
    2.2.2 仰韶文化晚期的陶器型式分析  26-32
    2.2.3 庙底沟二期文化时期的陶器型式分析  32-37
    2.2.4 龙山文化时期的陶器型式分析  37-40
  2.3 绝对年代研究  40-42
  2.4 文化因素分析  42-43
第三章 陶器制法研究  43-67
  3.1 研究方法概述  43-45
    3.1.1 国内外相关研究  43
    3.1.2 制法总结归纳  43-45
  3.2 仰韶文化中期的陶器制法  45-50
    3.2.1 坯体的成型工艺  45-46
    3.2.2 坯体的整形工艺  46-48
    3.2.3 坯体的装饰工艺  48-50
  3.3 仰韶文化晚期的陶器制法  50-55
    3.3.1 坯体的成型工艺  50-52
    3.3.2 坯体的整形工艺  52-53
    3.3.3 坯体的装饰工艺  53-55
  3.4 庙底沟二期文化的陶器制法  55-61
    3.4.1 坯体的成型工艺  55-57
    3.4.2 坯体的整形工艺  57-59
    3.4.3 坯体的装饰工艺  59-61
  3.5 龙山文化的陶器制法  61-63
    3.5.1 坯体的成型工艺  61-63
    3.5.2 坯体的整形工艺  63
    3.5.3 坯体的装饰工艺  63
  3.6 陶器使用痕迹观察  63-65
  3.7 陶器制法的总体特征  65-67
第四章 制作原料的化学成分分析  67-75
  4.1 样品情况及分析方法  67-68
    4.1.1 样品情况  67
    4.1.2 实验仪器  67
    4.1.3 分析方法  67-68
  4.2 上毫遗址陶器的化学组成  68-72
    4.2.1 陶片与红烧土的成分分析  68-69
    4.2.2 所有陶片的成分分析  69-70
    4.2.3 黑陶化学成分的探讨  70-72
  4.3 垣曲盆地与临汾盆地相关遗址的横向对比分析  72-73
  4.4 制陶原料化学组成分析小结  73-75
结语  75-77
参考文献  77-81
致谢  81-82
附录  82-83
图版  83-85

相似论文

  1. 甘青地区新石器时代乐舞资料浅论,K879.4
  2. 河南新石器时代考古学史研究,K872
  3. 原始体育文化的发生及其演进研究,G812.9
  4. 天马—曲村遗址西周墓葬陶器研究,K876.3
  5. 辽东半岛南端与黄河下游地区新石器时代考古学文化比较研究,K872
  6. 云南银梭岛遗址出土的动物遗存研究,K875
  7. 三峡地区新石器时代聚落形态与社会结构研究,K878
  8. 以陶器为视角的红山文化发展阶段研究,K876.3
  9. 试析浐灞流域新石器时代聚落演变,K878
  10. 河套地区新石器时代环境考古学初步研究,K872
  11. 三江平原新石器时代生业方式研究,K872
  12. 良渚文化出土玉琮研究,K876.8
  13. 崧泽文化研究,K872
  14. 新石器时代大口尊研究,K876.3
  15. 兰州鼓子的调查与初步研究,J607
  16. 辽东半岛新石器时代与青铜时代环境考古初探,K872
  17. 设计与艺术之关系,J50
  18. 六千年前半坡人口腔流行病学研究,R78
  19. 半坡新石器时代成人牙颌状况分析,K872
  20. 试析马家窑文化彩陶纹饰,K876.3

中图分类: > 历史、地理 > 文物考古 > 中国文物考古 > 各种材料器物 > 陶、瓷、砖瓦
© 2012 www.xueweilunwe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