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论文 > 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题录展示

中医科学性研究

作 者: 杨鹏
导 师: 夏劲
学 校: 武汉理工大学
专 业: 科学技术哲学
关键词: 中医 伪科学 科学性 划界标准 中医发展
分类号: R2-03
类 型: 硕士论文
年 份: 2009年
下 载: 251次
引 用: 0次
阅 读: 论文下载
 

内容摘要


中医是中华民族的文化瑰宝,近年来在它度过了数千年的历史后,终于在21世纪的今天,遇到了它自诞生之日起最大的不信任危机。自2006年以来,随着方舟子等中医批判者博客的火热,中医在沉寂了多年之后,再次成为人们议论的焦点,网络媒体掀起激烈争论,倒者有之,挺者有之。中医的科学性问题是争议的实质。中医是否具有科学性,这是事关中医今后传承和发展方向的重要问题。那什么是科学呢?科学是探索世界的一种方法、一种方法论,或者叫做思维方式,它不是探索世界的惟一方法,本身也不是真理,只是探讨真理的工具和知识体系。科学的方法不一定就能得出正确的结论,不断有前人的科学理论被推翻(既被证伪)。现在评定科学和关于科学的划界好像都将科学理想化,从某种意义上讲,理论与经验事实是可以在一些方面决定科学本质,但就此依循这这种认知和评定逻辑区确认科学的划界标准,显而易见是犯了简单化的错误。实际上,中西方关于世界本质的认识和把握有着根本不同,中医和西医的理论体系也有着本质的差别。中医是从实践出发,以系统整体论为基础,阴阳五行说和“天人合一”思想是其理论基础;而西医是以实证和分析还原论为基础,其理论是建立在分析解剖学的基础上的。所以,强行以西方的划界标准来界定中医的科学性是有失公允的。从某个角度上说,科学就是探索并实现将来的事实的一种手段。而任何一门学科,在探索和求证阶段,是无法拿出事实来的。只能以前人的已被证实的真理来进行小心地求证。须知,科学只是探索和认识世界的一种工具,一种思维模式,虽然它不是唯一的方法论。何诈庥的所谓“科学”的方法,其实是建立在实验基础上的方法,这和中国传统的思维模式不是一回事。这种凌驾于一切之上的科学观,将现有的理论绝对化,必然会封杀创新思维,最终将真理推上神坛。既然中医是从实践中得来,那么中医的科学性问题也应该通过实践来检验。众所周知,中医经过几千年的发展演变,在发展过程中治愈不计其数的病患,挽救了无数次灾难,这本就是中医科学性的有力证明。

全文目录


摘要  4-5
Abstract  5-9
前言  9-10
第1章 国内外对中医是否是“伪科学”论争的根源  10-16
  1.1 中医是否是“伪科学”的争论  10-13
  1.2 产生这种争论的根源  13-16
    1.2.1 中西方对世界本原的把握不同  14
    1.2.2 对世界演变机制认识的不同  14-15
    1.2.3 对世界整体性的把握的不同  15-16
第2章 科学与“伪科学”的划界  16-28
  2.1 科学的内涵和基本特征  17-19
    2.1.1 科学的内涵  17-18
    2.1.2 科学的基本特征  18-19
  2.2 伪科学的内涵及其基本特征  19-22
    2.2.1 伪科学的内涵  20-21
    2.2.2 伪科学的基本特征  21-22
  2.3 科学与伪科学的划界标准  22-25
    2.3.1 绝对经验主义标准  23-24
    2.3.2 实用主义标准  24
    2.3.3 可否证性标准  24-25
    2.3.4 多元综合标准  25
  2.4 科学与“伪科学”不同划界标准的启示  25-28
第3章 中医的基本理论与方法  28-38
  3.1 中医的基本理论及其特点  31-34
    3.1.1 中医的基本理论  31-33
    3.1.2 中医的主要特点  33-34
    3.1.3 中医的学科性质  34
  3.2 中医的研究方法  34-37
    3.2.1 中医方法的哲学依据  35-36
    3.2.2 中医方法论  36-37
  3.3 中医理论与方法的长处与缺陷  37-38
第4章 中医是科学  38-45
  4.1 甄别真伪科学的基本标准  39-40
  4.2 中医的科学性辨析  40-41
  4.3 中医科学发展前景展望  41-45
    4.3.1 按中医自身逻辑完善中医  41-42
    4.3.2 按现代科学的实证方法研究开发中医  42-43
    4.3.3 中西医结合  43-45
总结与展望  45-46
致谢  46-47
参考文献  47-50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学术论文发表及科研情况  50

相似论文

  1. 慢性乙型肝炎中医证型与IFN-γ相关性研究,R259
  2. 狼疮解毒丸治疗缓解期系统性红斑狼疮的临床观察,R259
  3. 慢性心力衰竭常见中医证型与尿酸及左室重量指数的相关性研究,R259
  4. 慢性阻塞性肺病合并骨质疏松症与中医肾虚证的相关性研究,R259
  5. 老年单纯收缩期高血压患者心脏超声特点与中医辩证及其关联性探索,R544.1
  6. 痛风方治疗急性痛风性关节炎(湿热蕴结证)的临床观察,R259
  7. C反应蛋白、同型半胱氨酸水平与2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中医证型相关性探讨,R259
  8. 中西医结合治疗对老年高血压患者中医证候及生活质量的影响,R544.1
  9. 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治疗前后血小板参数变化分析,R542.22
  10. 中医升降理论治疗慢性肾衰的应用研究,R277.5
  11. 孔光一教授学术思想与临床经验总结及清宣法为主辨治小儿外感咳嗽的临床研究,R249.2
  12. 周耀庭学术思想和临床经验的总结及三子四仙汤治疗小儿外感挟滞型咳嗽的临床研究,R249.2
  13. 王琦教授辨体—辨病—辨证相结合学术思想与临床经验总结及治疗慢性失眠的临床研究,R249.2
  14. 周乃玉学术思想和临床经验总结及健脾益气法治疗干燥综合征临床研究,R249.2
  15. 柯微君辨治血液病学术思想、临床经验总结及治疗ITP用药规律研究,R249
  16. 嵌入式中医经脉理疗仪的研究,R197.39
  17. 陈彤云老师学术思想和临床经验总结及治疗粉刺理法方药的研究,R249.2
  18. 围绝经期高血压不同中医证型与性激素、心血管相关危险因素关系的研究,R259
  19. 164例不同中医证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病理、肝纤四项的临床分析,R259
  20. 不同证型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对激素敏感率的研究,R259
  21. 亚急性甲状腺炎甲亢期中医证型临床分析,R259

中图分类: > 医药、卫生 > 中国医学 > 中国医学理论 > 中医现代化研究
© 2012 www.xueweilunwe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