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论文 > 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题录展示

卡托普利插层Mg-Al LDH的热分解动力学及牛血清白蛋白与Mg-Al LDO的相互作用研究

作 者: 郭少环
导 师: 张慧
学 校: 北京化工大学
专 业: 应用化学
关键词: 镁铝水滑石 卡托普利 原位XRD 结构转化 热分解机理 复合金属氧化物 牛血清白蛋白 生物-无机纳米杂化物
分类号: R962
类 型: 硕士论文
年 份: 2009年
下 载: 14次
引 用: 0次
阅 读: 论文下载
 

内容摘要


本论文包括两个部分:(1)CpI-LDH的热分解动力学。采用一步共沉淀法制备了卡托普利插层镁铝水滑石(Cpl-LDH,[Mg0.68Al0.32(OH)2](C9H13NO3S)2-0.130(CO30.030·0.53H2O)。用原位XRD、原位FTIR、TG-DTA、TG-MS等技术详细研究了Cpl-LDH热分解过程中的结构转化。其热分解过程分为五个阶段。第一阶段(25-140℃)失去物理吸附水和层间水,杂化物保持层状结构。第二阶段(140-240℃)层间水脱除和LDH层板的微弱脱羟基作用引起Cpl-LDH层板结构重排,杂化物转化为CO3-LDH和Cpl-LDH的准间层中间态。第三阶段(240-550℃)大量失重(~70%)归因于层间阴离子分解,杂化物层板结构坍塌,出现复合氧化物(LDO)晶相,比表面积由52.4 m2/g(400℃)增大到21105 m2/g(500℃)。升高温度(第四、第五阶段)比表面积迅速下降。给出了Cpl-LDH热分解过程结构转变的模型示意图。首次使用Coats-Redfern方程和Dolye方程对不同升温速率Cpl-LDH的TG数据进行计算,得到Cpl-LDH热分解的第三、第四阶段的热分解动力学三因子。第三阶段的最可几机理函数为三维扩散机理D3,积分式为F(a)=[1-(1-a)2/3]2,活化能为97.05kJ/mol,指前因子为7.96×106S-1。第四阶段的最可几机理函数为指数成核机理P4,积分式为F(a)=a1/4,活化能为132.71kJ/mol,指前因子为2.33×1012S-1。(2)牛血清白蛋白与Mg-Al LDO的相互作用研究。以Mg-Al LDO为主体,以牛血清白蛋白(BSA)为模型蛋白,采用固一液吸附法合成了系列蛋白修饰生物一无机纳米杂化物BSA-LDO。研究了反应介质类型、Mg/Al比、pH值、溶液中BSA浓度及离子强度对杂化物的结构、组成、形貌及物理化学性能的影响。tris-HCl溶液为最佳反应介质。低pH值下(7.4和8.2)BSA-LDO呈复合氧化物结构,高pH值下(9.2),LDO对C02的强亲和作用导致部分CO3-LDH层状结构出现,pH7.4时,BSA的复合量最大(232mg/g)。调变溶液中BSA的浓度(0.5-2.0mg/ml),BSA-LDO均呈复合氧化物结构,浓度为1.5mg/ml时BSA复合量最大(271mg/g)。调变离子强度,BSA-LDO均呈复合氧化物结构,BSA复合量随离子强度增加而降低,可归因于盐离子的屏蔽效应。FTIR、UV-vis、荧光发射光谱等结果表明BSA与LDO之间主要是通过静电吸引和氢键相互作用相结合,BSA的复合量主要受静电作用影响,复合物中BSA构象变化的增强则归因于BSA与LDO之间的氢键作用的增强。TG-DTA结果表明不同条件下复合物中BSA的热稳定性均略有提高。荧光发射光谱表明复合物中BSA位于亲水环境中。考察了BSA-LDO复合物对药物的吸附性能,结果表明BSA-LDO复合物对中性药物去氧氟脲苷(5-dfur)的吸附量最大(39mg/g),FTIR光谱说明5-dfur的吸附量较大可能是由于5-dfur与BSA之间的相互作用更有利于维持蛋白构象所致。

全文目录


摘要  5-7
ABSTRACT  7-14
第1章 前言  14-32
  1.1 生物领域常用的无机纳米粒子  14-15
  1.2 层状双羟基复合金属氧化物(LDHs)  15-23
    1.2.1 LDHs的结构  15-16
    1.2.2 LDHs的性质  16-18
      1.2.2.1 层板金属的可调变性  16
      1.2.2.2 层间阴离子的可交换性  16-17
      1.2.2.3 热分解性能  17-18
      1.2.2.4 酸碱双功能性  18
      1.2.2.5 记忆效应  18
      1.2.2.6 比表面积及孔结构  18
    1.2.3 LDHs的制备方法  18-20
      1.2.3.1 共沉淀法  19
      1.2.3.2 离子交换法  19
      1.2.3.3 水热合成法  19
      1.2.3.4 焙烧复原法  19-20
      1.2.3.5 返混沉淀法  20
      1.2.3.6 二次组装法  20
    1.2.4 LDHs的应用  20-23
      1.2.4.1 LDHs作为红外吸收材料的应用  20-21
      1.2.4.2 紫外吸收和阻隔材料  21
      1.2.4.3 LDHs在催化领域中的应用  21
      1.2.3.4 离子交换与吸附  21-22
      1.2.4.5 生物医药方面的应用  22-23
  1.3 蛋白修饰生物-无机纳米复合材料的研究进展  23-29
    1.3.1 蛋白与无机粒子表面的相互作用影响因素的研究  23-25
    1.3.2 蛋白构象变化研究  25-27
    1.3.3 制备新型生物无机纳米复合材料  27
    1.3.4 蛋白修饰生物-无机纳米复合材料的应用  27-29
  1.4 课题的提出与研究内容  29-32
    1.4.1 课题的提出  29-30
    1.4.2 研究内容  30-32
第2章 CPL-LDH的热分解动力学  32-50
  2.1.引言  32
  2.2.热分解机理函数  32-35
  2.3.实验部分  35-36
    2.3.1 材料  35
    2.3.2 卡托普利插层Mg-Al LDO的制备  35
    2.3.3 表征方法  35-36
  2.4 结果与讨论  36-49
    2.4.1 Cpl-LDH的结构与化学组成  36
    2.4.2 Cpl-LDH热分解过程  36-42
    2.4.3 Cpl-LDH热分解过程模型  42-44
    2.4.3 热分解动力学机理  44-49
      2.4.3.1 Coats-Redfern法  44-45
      2.4.3.2 Doyle方程计算热分解机理  45-48
      2.4.3.3 热分解动力学机理  48-49
  2.5 小结  49-50
第3章 牛血清白蛋白与MG-AL LDO的相互作用研究  50-88
  3.1 实验部分  50-53
    3.1.1 实验原料  50
    3.1.2 蛋白修饰生物-无机纳米复合物的制备  50-52
    3.1.3 表征方法  52-53
  3.2 结果与讨论  53-82
    3.2.1 反应介质对牛血清白蛋白修饰生物-无机纳米复合物的影响  53-59
      3.2.1.1 反应介质对BSA-LDO复合物结构的影响  53-54
      3.2.1.2 反应介质对BSA-LDO复合物化学组成的影响  54-56
      3.2.1.3 反应介质对BSA-LDO复合物形貌的影响  56-58
      3.2.1.4 反应介质对BSA-LDO复合物构象变化的影响  58-59
    3.2.2 Mg/Al比对牛血清白蛋白修饰生物-无机纳米复合物BSA-LDO的影响  59-63
      3.2.2.1 Mg/Al比对BSA-LDO复合物结构的影响  59
      3.2.2.2 Mg/Al比对BSA-LDO复合物化学组成的影响  59-61
      3.2.2.3 BSA复合量及构象变化  61-63
      3.2.2.4 Mg/Al比对BSA-LDO复合物热稳定性的影响  63
    3.2.3 反应pH值对牛血清白蛋白修饰生物-无机纳米复合物BSA-LDO的影响  63-71
      3.2.3.1 pH值对BSA-LDO复合物结构的影响  63-64
      3.2.3.2 pH值对BSA-LDO复合物化学组成的影响  64-66
      3.2.3.3 pH值对BSA-LDO复合物形貌的影响  66-67
      3.2.3.4 pH值对BSA-LDO复合物构象变化的影响  67-70
      3.2.3.5 pH值对BSA-LDO复合物热稳定性的影响  70-71
    3.2.4 溶液中BSA的浓度对牛血清白蛋白修饰生物-无机纳米复合物的影响  71-77
      3.2.4.1 溶液中BSA的浓度对BSA-LDO复合物结构的影响  71-72
      3.2.4.2 溶液中BSA的浓度对BSA-LDO复合物化学组成的影响  72-73
      3.2.4.3 溶液中BSA的浓度对BSA-LDO复合物构象变化的影响  73-75
      3.2.4.4 溶液中BSA的浓度对BSA-LDO复合物热稳定性的影响  75-77
    3.2.5 BSA溶液离子强度对牛血清白蛋白修饰生物-无机纳米复合物BSA-LDO的影响  77-82
      3.2.5.1 离子强度对BSA-LDO复合物结构的影响  77
      3.2.5.2 离子强度对BSA-LDO复合物化学组成的影响  77-78
      3.2.5.3 离子强度对BSA-LDO复合物构象变化的影响  78-80
      3.2.5.4 离子强度对BSA-LDO复合物热稳定性的影响  80-82
    3.2.6 BSA与LDO相互作用模型  82
  3.3 牛血清白蛋白修饰生物-无机纳米复合物对不同药物的吸附作用  82-86
  3.4 小结  86-88
第4章 结论  88-90
参考文献  90-98
本论文创新点和展望  98-100
研究成果及发表的学术论文  100-102
致谢  102-104
作者和导师简介  104-105
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答辩委员会决议书  105-106

相似论文

  1. 淮北地区实施基本药物制度试点乡镇卫生院抗高血压药使用情况的调查及分析,R95
  2. 盐酸表阿霉素的光谱与电化学研究及其分析应用,TQ465
  3. 奈比洛尔对卡托普利和氯沙坦舒血管效影响的实验研究,R544.1
  4. 黄芪重楼固肾方对膜性肾病大鼠肾组织NF-κB表达的影响,R285.5
  5. 金属/锗硅固相反应及其接触特性研究,TN304
  6. 粘土矿物负载牛血清白蛋白的研究,P642.1
  7. 环糊精和水滑石脱除噻吩和硫醇的研究,TE624.55
  8. 聚丙烯酸酯脂质体复合微粒作为生物技术药物载体的研究,R944
  9. 白酒、卡托普利对兔颈动脉粥样硬化消退作用的实验研究,R543.4
  10. LaPO_4:Eu荧光纳米粒子的合成及其在生物分析中的应用,TB383.1
  11. YVO_4:Eu荧光纳米粒子的合成及其在生物分析中的应用,TB383.1
  12. 组合化学在丙烷选择氧化制丙烯酸中的应用,TQ225.131
  13. 表面活性剂及偶氮共聚物与蛋白质的相互作用研究,Q51
  14. 反胶束萃取牛血清蛋白的研究,TS201.21
  15. 功能化磁性纳米硅胶粒子的制备、表征及应用研究,TB383.1
  16. TeO_2为碲源制备MoVTeNbO催化剂的研究,TQ426.6
  17. 发光受体二苯乙烯衍生物的合成及其与蛋白质相互作用的研究,O621.3
  18. 光谱分析技术在多氯联苯分析检测中的应用,O657.3
  19. 卡托普利抗高糖诱导的H9c2细胞氧化损伤作用及其作用机制的研究,R965
  20. 蒽醌二乙酸—铁(Ⅲ)的合成及催化过氧化氢氧化损伤生物分子的研究,R914
  21. 几种抗菌药物与牛血清白蛋白相互作用的光谱法研究,R96

中图分类: > 医药、卫生 > 药学 > 药理学 > 化学药理学
© 2012 www.xueweilunwen.com